试析从“中国风”看传统文化和当代歌曲结合的意义

2019-06-14 09:03宁晓文
艺术评鉴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国风传统文化

宁晓文

摘要:近年来借助将传统文化和流行元素进行有机结合,中国风形式在我国流行歌曲中获得巨大成功,中国风的运用使得大量以前已经淡出人们视野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再次登上历史高峰。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风兴起过程的分析,借助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风歌曲的论述来探究传统文化和当代歌曲结合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中国风   当代歌曲   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J6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6-0049-02

当前的中国风意为借助承载着我国传统古典文化含义的诗词以及如今流行音乐特有的旋律节奏、表现唱法和常见的编曲技巧艺术,或者通过中英文变换结合的创造性歌词、传统戏剧的演唱形式和当前演唱技巧相整合的风格特征,最终完成以怀旧为主的中国传统背景和现代艺术节奏的科学融合,以此创造出具备动听、含蓄、委婉、幽雅艺术气息的歌曲风格。

一、“中国风”背景下传统文化和当代歌曲发展探究

如今在外国音乐在中国大规模进行传唱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种中国风歌曲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更加深层的历史因素。首先,最关键的是中国风所承载的传统文化元素,其歌中所传达的传统意向和元素是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或者说非常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使听众分外亲近。还有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经济整体上得到了快速提升,导致我国人们群众的身心出现巨大的调整,各种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的出现迫使人们群众对当代新音乐的产生提出了要求。

特定时代的出现和发展一定会产生该时代的社会心理,其往往以观念意识的特殊方式来反映出对应时代中各个社会层面特有的发展趋势和价值取向,最终凸显出与之适应的普遍大众心理倾向以及其心理发展状态。如今中国风形式的出现很好地符合了上述相当普遍的人文心理诉求,同时也契合当前生活和工作在各种压力之下的人们群众需要克服浮躁以及焦虑等心态的诉求。另外就是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和国家的富强,我国民族意识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于是人们对排山倒海的外国音乐文化逐渐感到厌倦和抵触。在呼吁拥有我们自身音乐艺术风格歌曲的迫切需求中,兼备我国和西方特征的中国风形式歌曲的创造极大地符合我国社会大众的迫切渴望。

当前,部分非常有才能的中国风形式歌曲创作工作者以及比较出众的演唱者也使得中国风这一艺术形式得到飞速的发展。诸如周杰伦和方文山二人可以说是当代中国风歌曲演唱以及创作的重要力量,二人合作的《东风破》不管是从歌词、使用的配器或者说演唱表现形式都始终在彰显着我国传统古色古香的艺术气息。尤其是周杰伦演唱的歌曲《东风破》初步定义中国风形式歌曲的基本艺术唱法,同时方文山所创作的《东风破》歌词也为未来的中国风形式的歌词填写和加工方式奠定了基础。在一系列著名歌手和填词工作者的不断推动下,当代中国风艺术形式逐渐得到蓬勃发展,开始大跨步地向未来进一步发展。

二、中国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途径分析

(一)传统民乐配器在中国风中的使用

在当前各种“中国风”形式的歌曲艺术中,非常清新脱俗的传统弦乐,动人心魂的民间传统小调,音色清脆的西方吉他,委婉柔美的古筝伴奏,甚至我国戏曲的背景伴奏、民间唱腔都能加以运用并体现。举例来说,《菊花台》的伴奏中借助五聲调式进行旋律的创作,通过古筝完成摇指加花,然后利用大提琴、小提琴作背景进行烘托完成一唱一和的效果,达到如泣如诉的艺术气息。现代歌曲《霍元甲》不但和歌曲《菊花台》同样用我国传统的演唱调式,借助各种民族乐器完成伴奏效果,同时还加入了我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系列锣鼓等打击乐器来凸显节奏感,最终使其和西方的说唱RAP以及摇滚节奏进行呼应,展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唯美艺术气息。

另外,我国传统的宁静悠远民乐等乐器往往和喧闹奔腾的西方节奏完美结合、相辅相成,在纷杂的喧闹中更加感受到我国传统的古风古韵气息,使得其听众平时浮躁流俗的心境可以暂时转换到传统古典的优雅和悠长宁静中去。我国的青少年也能够一边听其感兴趣的非常流行的歌曲的同时,在耳濡目染的过程中认同并最终喜欢上其以往认为“老土”的传统民乐,改变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在如今青少年心目中的尴尬定义,这些极大地提升了我国青少年对传统民乐的认知好感并对其形成有益的引导效果。

(二)传统文学语言在中国风中的运用

比如说,周杰伦的许多中国风形式的歌曲,其许多词的作者都是方文山,他的写作往往借助我国传统诗歌的写作形式和表现途径。西方诗歌的特征是直率,而我国传统诗词的固有属性就是以委婉而获得优势,我国传统诗词就像中国人的内心情感一样往往是比较含蓄内敛的。中国风填词中常用的素颜韵脚诗就是我国常用现代白话文和以前的旧体诗语言进行融合。此处所指的素颜就是一张不加粉饰并素面朝天的中国的脸的象征,在行文中没有出现标点、国外的文字、摄影图像等化妆品进行修饰加工;此处所指的韵脚即指整首词都满足押韵的规定,保证其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我国传统诗歌的主要意境往往是借助起承转合的框架,利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完成平仄的押韵格式,最后通过引申拓展的词义来进行思想和场景叙述的。中国风形式的歌词就是沿袭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内敛含蓄、意向抽象、韵律悠扬的属性,这些特征和演唱者婉转舒缓的艺术形式进行了充分结合,其中可以《发如雪》《菊花台》等著名中国风歌曲为代表性进行说明。此类歌曲经常采用比喻或者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加工和其独特意象的含蓄委婉表达确保了我国青少年在朗朗上口的中国风流行歌曲中感受到我国传统诗词文化的源远流长,体会到我国汉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

三、中国风所表现的现实意义分析

(一)极大彰显民族主题

中国风的兴起,逐渐触发了人们群众对于民族主题的思考和感触,在社会上掀起了对民族精神的歌颂和赞扬。比如说中国风歌曲《听妈妈的话》以及《外婆》中就提醒大家我们必须以孝为先,另外就是《本草纲目》《青花瓷》以及《刀马旦》等中国风歌曲里对于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娓娓道来,然后就是类似《双刀》《霍元甲》和《龙拳》等中国风对我国传统功夫的褒扬。诸多中国风通过将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歌曲的结合是对中华民族主题的清晰再现,同时也是对我国优良民族精神的呼唤和赞美。中国风对我国民族意识的认同以及对民族身份的呼唤保证了我们宝贵的精神资源的质量,同时也使得绵延不绝的民族主题表现出人民大众文化的感召力、感染力。

(二)提高爱国意识

如今诸多中国风歌曲中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精神以及爱国情怀。比如具备民族文化情怀的方文山,其相当重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成分,将其中的意向作为歌词的素材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其中方文山作词的中国风歌曲《龙拳》,特别就把一系列特指中华民族的意向:万里长城、中国文字、长江黄河、五岳泰山、中国龙融入到歌词创作中。中国风中的许多素材都像中华民族一样铿锵有力,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雅气质以及悠长神韵,中国风可以将其和国外的RAP、西方摇滚的澎湃节奏自然进行融合创新,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化传播形式,确保我国青少年可以得到传统民族精神的熏陶,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民族自豪感就会根深蒂固。从这个角度来说,如今中国风形式的歌曲可以说是我们守护中国传统文化以及宣扬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今社会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延续。

四、结语

当前在各种大众文化娱乐活动中,诸多流行歌曲在互联网、电视中等越来越普及的信息传播形式的帮助下逐渐取得了独占鳌头的重要地位,这种现象彰显了当今我国的青少年以及大众审美的文化趋势和风向标,其中传統文化和当代歌曲结合而的中国风歌曲对于人民大众在音乐文化的引导和教化意义是非常显著和必要的。中国风形式的歌曲中所传达的我国传统文化内涵,其所弘扬的一系列民族精神可以给我国绵延不绝的中华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民族思想以强劲的动力和基石支撑,对于当前历史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格外关键。

参考文献:

[1]陈维维,张进.从当代高校校园歌曲“中国风”现象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J].北方音乐,2018,38(09):169.

[2]曹沫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创作[J].戏剧之家,2018,(09):87.

[3]郭雅坤.浅谈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以“中国风”歌曲为例[J].北方音乐,2017,37(06):41.

[4]周美彤.论“中国风”流行音乐的教育价值[J].黄河之声,2018,(22):116.

[5]李怡.“中国风”流行音乐的社会价值探究[J].大众文艺,2018,(21):147-148.

[6]徐悦.中国风流行歌曲中的女性意涵探析[J].四川戏剧,2018,(09).

猜你喜欢
中国风传统文化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