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望江挑花的艺术特色

2019-06-14 03:55邬红芳胡邵倩黄梦冉
宿州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望江挑花针法

叶 杨,邬红芳,胡邵倩,黄梦冉

安徽工程大学1.艺术学院;2.纺织服装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挑花,又被称为“十字挑花”“架子花”,是刺绣的一个分类[1]。望江挑花流传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境内,是当地人民在古老的渔、耕生活环境下,由最初的“祭祀供品”逐渐演化成集“艺术与实用装饰”为一体的文化技艺[2]。本研究通过对望江地区部分挑花技艺传承人进行实地走访及现场调研,致力于探究望江挑花的艺术特色,旨在引导相关学者和艺术工作者更加了解望江挑花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望江挑花艺术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1 相关研究与问题提出

望江位于长三角、珠三角的交汇连接地,吴楚文化的长期影响,推动了本区域的文化融合创新与原始个性演变,铸就了望江文化富于流动性、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区域特征[3]。望江挑花在充分吸收东吴、荆楚文化工艺的同时,积极融合本地区的传统针织工艺做法,其在图案设计、造型构图、针法技艺等领域,已经形成了极具影响的地域性文化艺术特色。

当前关于望江挑花的研究,在地域文艺特色、图案形式设计、艺术产品开发等领域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如关于望江挑花底布与针法形式的研究,大都是从挑花图案形式的视域,探讨分析望江挑花的针法、底布之间的耦合关系,解析望江挑花底布、针法两者之间的美学表现关系,并将其与现代十字绣绣品进行对比,探究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4]。这都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从研究结果来看,其对望江挑花的“自身艺术特色”研究尚存在着相对不足,因此有必要从“内涵”文艺发展的视域,对望江挑花的艺术特色进行探索性研究,以期为望江挑花的精准、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2 历史溯源和当代传承

2.1 历史溯源

望江挑花相传源于唐代,最早是以幼童的胎发为原材料进行制作,后因受原料数量不足的限制,逐渐形成以女性头发与丝线绞成的绣花线为主材。早期的望江挑花主要是以单面花为主,后传至晚唐僖宗年间,文学家罗隐来到望江的香茗山下隐读、著述,开始教导当地百姓改发丝为棉纱,在底布上的正、反两面进行挑绣,并延续至今。

从望江挑花的制作诉求来看,其最早是作为供奉的祭品,将日、月、星、辰、神与佛等图案挑织在麻布底料上,称为“敬褡”,表达对上天、神灵的崇拜与敬仰之情。后来,随着民间对望江挑花的喜爱,在唐宋至明清时期,逐步发展成为以“土布”为底料,将挑织出的图案饰于衣、巾等领域,望江挑花逐渐与原始宗教脱离关系,演变成为单纯的居家生活衣饰及装饰用品。

早期的望江挑花主要集中于望江县的“后山”地区,古称“大雷岸”地区(图1),即今天的翠岭、凉泉、雷池、长岭、新桥、麦元、鸦滩、太慈、桃岭等区域,并在元、明时期逐渐扩散到华阳、扬湾等地。

图1 望江挑花工艺的地理分布

2.2 当代传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影响,个体手工业走向衰落,用于挑花创作的“老布”(即农村个体手工织布机生产的土布)逐渐消失,望江挑花因此被中断。

20世纪70年代后期,“老布”制作在“后山”部分农家村庄得以恢复,挑花艺术也随之得以复兴。此后,望江挑花多次入选北京人民大会堂布置(如大会堂内的挑花沙发靠垫、扶手等,很多都是麦元、鸦滩等“后山”农民的作品),艺术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于2008年成功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代表传承人有:帅根元、王世福、陈杏珍、帅兰心、茹占群等。

3 望江挑花的艺术特征

望江挑花完全是由民间百姓自发创造设计的艺术技艺,其创作源于生产、生活。据传承人帅根元介绍,由于早期挑花绣品没有工艺图作为参考,在一定程度上考验了挑绣者自身的学习能力与创造力。同时挑绣者所创造的绣品也可以表达他们的思想,因此这种手工艺正是当地民众审美情趣和内在思想的直接表现,创作题材亦较为广泛。望江挑花的制作与十字绣、数纱绣、戳纱绣、纳纱绣等工艺相近[5],但不像一般刺绣那样首先需要在底布上描画、画样,而是全部凭着制作者自己的记忆和想象,以底布的经纬线为坐标进行挑制,正、反两面成图,艺术构图精巧、色彩淡雅、针法讲究,具有浓厚的地域性“土”文化特色。

3.1 图案题材

从作品题材诉求来看,望江挑花主要表现为节日祈福、家庭喜庆祝福等内容。自唐宋以来,常见的有:凤穿牡丹、狮子滚绣球、麒麟送子、万事如意、福寿双全、二龙戏珠、喜上眉梢、状元游街、龙凤呈祥、寿比南山、桂花牡丹等;近代创作的题材如:蝴蝶扑金瓜(图2)、春秋车马图(图3)等。

图2 蝴蝶扑金瓜

图3 春秋车马图

从日常的生活生产题材领域看,表现的日常人物活动有:抬花轿、闹花灯等。在各种常见的纹饰图案中,植物图案有:菊花、菱角花、栀子花、四点梅、八点葵、葵花云等;汉字的纹饰有:万福、万寿、万喜;动物图案有:蝴蝶扑金瓜、蜂子钻木瓜、十二生肖等;另外,几何纹样亦广泛用于“二方连续”边缘装饰,如云勾边、方胜纹、狗牙边、万字格等。

从图案构思来看,望江挑花构思非常精巧,并常常从谐音、寓意等角度出发,将动物、植物等相关造型巧妙地融合起来,使得望江挑花的纹样构图更加生动、丰富。如以寿字和蝙蝠的图形组成的吉祥图案,因“蝠”与“福”同音,蝙蝠寓意“万福”,以谐音、寓意的形式表达“福寿”的美好愿望。

3.2 造型构图特征

望江挑花构图严谨,纹样组织结构形式多样。在工艺制成品中,“四点梅”图案的头巾是望江挑花设计中最具特色的制品,其特点是以四瓣花卉放置在菱形方格的中心,各菱形并列,从而形成菱形连缀的二方连续纹样,构图上采用“一整二破”的骨骼形式,把“四点梅花”分成一半的花朵镶嵌在整个菱形连缀的上下空隙中,两边分别是云纹图案,一正一反勾连起来,形成花边(俗称云勾边),最终构成一个完整的“带状”图案。望江挑花构图按形态划分,常见的有:团花类型、折枝花类型、角花类型、边花类型及四方连续纹样类型等。

3.2.1 团 花

团花是最为古老、运用最多的一种形式,其以中心的主花为轴,外部轮廓常见的有:多边形、正圆、椭圆等相关纹样,左右分布均衡或间隔对称,多呈盘旋或放射状的花纹,常见的有“忍冬纹团花”“菊花纹团花”等。团花的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常用于整个纹样的中心、角花、边花等细节领域(图4)。

图4 团花纹样图案

3.2.2 折枝花

折枝花是一种结构上不受外形严格约束的平衡式单独纹样,常见于用“带有花头和枝叶的单枝花卉”作为设计素材。在制作过程中,由于单个折枝花进行对称构图处理会影响整体效果,所以,常将其用在纹样的中心,并单独作为一个整体,然后处理成类似于团花的圆形造型纹样(图5)。

图5 折枝花纹样图案

3.2.3 角 花

角花是一种角隅纹样,其构成元素较为广泛,在其设计过程中,比较遵循对角对称原则,主要用于枕巾、毛巾、衣领、包布等制品的边缘四角处,并衬托位于制品中心的主团花来具体设计,在其图案造型上,常见的有:菊花、牵牛花、蝴蝶、凤凰等纹样(图6)。

图6 角花纹样图案

3.2.4 四方连续纹样

四方连续纹样是指在不同的方向,将单个个体的纹样进行连续(重复)循环、多次排列而形成的结构,为保障制品的成型效果,其纹样设计与制作时比较注意纹样个体间隔的紧密程度(若间距太大,会显得制品的艺术效果不够精致),这类纹样的组织风格显现为:节奏均匀、韵律统一、整体感强,在老年妇女的饰品领域使用的相对较多(图7)。

图7 四方连续纹样图案

3.2.5 边 花

边花是一种带状纹样,构成元素比较广泛,在具体设计时,主要是在纹样的四周进行有规律的布置,一般以线条、团花作为纹样的构成组织,多见于女性头巾、衣服的袖口等绣品四周环绕的花纹(图8)。

图8 边花纹样图案

3.3 色彩特征

《楚辞·九歌·东君》有文:“青云衣兮白霓裳”,由于望江挑花与吴、楚文化的历史渊源较深,望江挑花在色彩上以“青、白”二色常见,对“青、白”二色比较偏爱。

在色彩选择上,望江挑花主要以“黑、白、蓝、青”等素色为主,色彩特征表现较为单一,较注重黑白色块的衬托应用,正如国画中“知其白而守其黑”的艺术境界,其色彩效果表现为:层次分明、画面均衡生动,凸显了望江挑花的“平淡素净、朴实自然”之美。同时,为了增强色彩视觉的层次效果,在组织安排图案的过程中,巧妙地利用“空白”的“地”形,注重表达“图”的视觉空间,从色彩视觉的层次上更清晰地展现出挑花图案的造型与结构之美。

在色彩的选取与布局上,传统的望江挑花多见于以农家个体自制的“土布”为底,注重不同色彩线条之间的搭配,多用单色(如青、白、蓝)的棉线制作而成,布局朴素雅致,同时为凸显色彩的层次变化,主要以“白底青花或黑花、青底白花或粉色花”为主,或者偶尔点缀少量的红、绿等色彩,总体效果达到了“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的境界,有如水墨渲染的山水画般的平淡素净,表现出独特的色彩美学风格。

4 特色针法工艺

挑花的传统针法技艺分“挑、钻、游、织、滚、敲、包、绣”八种。望江挑花制品中使用较多的是“挑、钻、游、织”四种,每种技法风格有别、各有妙处,而各种技法相互组合运用之后又有新意,这亦是望江挑花区别于其他挑花之所在[6]。同时,望江挑花针法各异,但都能形成双面图形,达到正反成趣效果[7],这些都极大地增加了望江挑花的艺术表现力与渲染力。

4.1 挑针针法

挑针针法是望江挑花中运用最多的一种针法,在制作过程中,具体又分为“单+字”与“双+字”两种针法(图9、图10),其中,单面“+”字针通常是在绣品的双面:一面以“+”字交叉的线法,另一面以“—”字的线法,起针构图的时候,正面斜行一针,背面垂直一针,再正面斜行一针,如此进行反复制作,最后两面皆成图案,正面呈“+”字形,背面呈“︱”字形与经线平行;对于双面“+”字针来说,在起针的时候,正面斜行一针,背面也斜行一针,正面背面走针一致,是以“双面+字交叉线”进行构图,正、反两面都呈现“+”字形特征。

从针法的过程特点看,挑针针法比较清新明快,图案的针法设计相对自由,可按平纹布经线、纬线的纹路走向,每针拉出一条对角线,每两针搭出一个“+”字花,在制作过程中,所跨的“纱数”不宜太多(从设计的最终效果来看,所跨的“纱数”越少,图案效果就越精致)。

图9 单“+”字针法图案 图10 双“+”字针法图案

4.2 钻针针法

钻针,又称“露针”与“藏针”,和提花布的织法近似,其中,正面垂直行的一针,称为露针,背面垂直行的一针,称为藏针,在制作过程中,需要依照目标图案的要求(由正、反两面紧密铺设而成,即根据图案的需要来确定跨“纱数”),并沿着底布的经线与纬线的方向进行制作。

钻针针法较为明快,成形后的图案色彩对比强烈,正、反两面互为阴阳,规范而厚重,充分凸现了望江挑花技艺的精湛和娴熟。

4.3 游针针法

游针,最早是因当地农闲的时候,妇女们常将其作为一种纯粹的娱乐爱好的“游戏”而得名,是以“双勾、游线”方式,根据图案需要采用“垂直行针、斜行针”交替进行的针法,每针所跨的纱数亦一致,类似编织法,若正面垂直行一针或斜行一针,则背面亦斜行一针或垂直行一针,挑出的图案正、反两面完全一致。

游针针法的特点是“双面性”,造型的线条感较强,多用于衣服或者帽子的边饰等领域,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进行线路设计,然后运用单线,采用“跟线”的方式“来回往复”进行挑绣,挑出与正面相映的对称花纹(假如制品的两面,一面是红底的青花,则其另外一面就必然是青底的红花),成型后的制品正、反两面图案呈现出相映对称的艺术效果,如以衣服的袖口为例,若把衣服的袖口翻起来,则其会呈现出另外的一种图案,艺术效果特色明显。

4.4 织针针法

在制作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经线”布置好,线的颜色可以是单色,也可以是多色,将其放到板凳或者其他的案具上,然后用另一种颜色作“纬线”,以“梭具”进行制作,并依据图案要求,在制作过程中可灵活变换纱的数量,结合提、穿、压等具体方法进行制作,最终成形效果的正、反两面颜色相反,一面清新,另一面厚重,正、反两面的图案阴阳相映,相较于其他三种针法,在望江挑花制作过程中,织针针法的运用相对较少。

5 结 语

望江挑花制作精巧、艺术特色鲜明,充分展现了当地民众的高超技艺和丰富的情感生活,是望江地区颇具特色的民间艺术瑰宝。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望江挑花工艺的传承主要是以“母传女、姐传妹”的封闭性传授模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研究资料的留存不够完整,在研究结果上可能无法全面提取望江挑花的艺术特色,为此,今后有必要进行更加广泛、详实地资料调研与查阅工作,以期能够更进一步深入、全面地揭示望江挑花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特色。

猜你喜欢
望江挑花针法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观鸟记
浅析雪峰山地区花瑶挑花的历史及传承现状
挑花看“妹”
“雷池”的历史演变考述
成都·望江名门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重庆望江工业有限公司
渔歌子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