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企业特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

2019-06-14 09:03王雪梅王东洋吕弼顺王国臣
延边大学农学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珲春市珲春物流园区

王雪梅, 王东洋, 吕弼顺*, 王国臣

(1.延边大学理学院;2.延边大学经管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业的载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珲春市国际物流园区所在的东北亚区域内部联系日益密切,物流建设作为双边或多边经贸合作纵深发展的纽带,为珲春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国外有关物流园区的研究起步较早,但总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库存管理、选址理论、供应链管理等方面[1]。Tae结合中、日、韩3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跨国公司的区域物流配送中心构建问题,分析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对构建物流中心的影响[2]。Jar-zemskis和Andrious研究了物流园区建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区域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国内关于物流园区发展演化机制的研究较少,并且局限于经济学、物流学及管理学等[4]。对于物流园区和区域经济的关系研究中,多数都是利用GDP或物流产业总值来体现物流园区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5-7]。董冲系统分析了我国物流园区的成长机理和成长过程中对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表明物流园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对GDP的推动[8]。

本文以珲春国际物流园区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结合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研究分析园区的企业特征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 区域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珲春市地处吉林省东南部的图们江下游,位于中、朝、俄3国陆地交界处,是中国直接进入日本海的唯一通道,也是通往北欧、北美市场的最近点。珲春市拥有珲春口岸、铁路口岸、圈河口岸、沙坨子口岸等4个口岸与朝鲜、俄罗斯相连,借俄、朝港口与韩国、日本相通。珲春利用4大口岸已开辟了多条海上航线,实现海上贸易出入畅通。目前珲春市共拥有6条主要的跨国陆海联运航线。作为长吉图开发开放窗口城市,基本形成通往内地、通向国外的交通网络,园区处于交通网络中心,对于其发展有着先天的优势。

珲春国际物流园区于2012年5月开始动工,规划建造生活配套区、商贸服务区、物流服务区、商务服务区等4大功能区,截止到目前,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已基本完成。园区位于珲春市边境合作区内,北离市区3 km,西侧能够直达长珲高速出口,东北面有中俄珲春铁路经过,直达圈河口岸与珲春口岸十分便利,总计占地12 km2,是使珲春市经济高速发展和走向国际舞台的重要平台。为了能够使其更好地发展,自2012年开始,不断的引进各种项目[9]。其中,韩国浦项现代集团、东北亚铁路以及中国浩远集团等企业已经入驻园区,同时在建项目主要是珲春国际货运枢纽站、珲春天道物流中心等项目。

1.2 数据来源

2012—2018珲春统计年鉴、延边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2016珲春市年鉴、《珲春市60年》及《珲春市志》等数据,为本文研究的珲春市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数据。为获取珲春国际物流园区企业的基本情况与企业特征,一方面通过实地走访来获取园区建设现状,另一方面对园区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发放调查问卷80份,共回收、整理有效问卷69份,基于以上数据进行本文的研究。

2 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演变过程

据珲春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珲春市拥有现代物流业市场主体2 259家,其中企业121家,具体进行物流作业的企业有30家,规模比较大的有3家,货物存储面积约50 000 m2。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演变过程[10]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

第1阶段:珲春市物流业的兴起阶段(1992—2000年)

改革开放以来,珲春市的物流业发展起步较晚。自1992年我国出台《中国图们江下游珲春市开发大纲》,珲春市进入开发热潮。珲春市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经历了2个高峰,分别是1994年和1997年。第1个高峰是自1992开始,此时正处于开发热潮,交通运输企业数由1 890户增至1994年的2 694户,随后由于开发热的降温,企业数大幅度减少,至1996年只有2 494户。由于受市场经济的作用,1997年企业数回升为3 553户,形成第2个高峰期。珲春市物流业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入兴起阶段。

第2阶段:物流业的发展阶段(2000—2012年)

进入21世纪以来,珲春市场体制的改革基本完成,珲春的物流业进入平稳发展期。截止到2012年物流业发展拥有了一定的规模,仓储面积约50 000 m2。珲春市拥有59家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其中对俄贸易有20家,对韩贸易有26家,对日贸易有13家;货物运输方式主要有2种:1) 利用珲春的4大口岸,将货物通过陆运与海运相结合的方式运往日本、韩国及东南沿海地区;2) 利用各级公路将货物周转至大连、营口等国际港口再将其出口至国外。

第3阶段:园区的成长阶段(2012年—至今)

2012年,为了能够促进珲春市物流产业的集聚,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开发”的建设原则,珲春市启动建设珲春国际物流园区,并实施“项目立市、项目强市、项目富民”发展战略,截至目前,10余个项目进驻园区,并相继完成阶段性建设。园区的第1期工程在2014年1月已正式投入运营[11-12],自2015年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第2-1期开始运营,第2-2期和第3期工程处于在建阶段,预计将于2019年竣工。

3 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企业特征分析

3.1 园区物流企业的类型特征

从企业类型来看,园区入驻的企业有运输、仓储、采购、配送等,此外还包括物流所特有的报关、检测机构等。如图1所示,调查结果显示在园区的物流企业中,31.01%的企业主要是以运输业务为主,其次分别是仓储业务和装卸搬运业务,分别为15.89%、13.21%,最后则是提供信息服务、报关及包装业务,分别是6.52%、5.93%和4.67%,具有流通加工业务的有1.44%,由于货物量的关系,从事库存管理、物流咨询等业务都比较少。由此可见,园区的物流企业主要从事的是货物的运输、仓储及装卸搬运业务。

图1 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物流企业门类比例

3.2 园区物流企业的信息化特征

调查结果表明,园区的物流企业中有60.15%的企业使用了物流信息系统,其中,主要是以条形码技术和EDI系统为主,分别为31.72%和28.43%,对货物的往来进行检查与监测,其次是EOS系统和GPS与GIS系统,17.31%的企业表示在电子自动订货方面非常便利,14.39%认为GPS与GIS系统的应用在货物运输路线优化及导航方面非常有效果,最后RFID的应用非常少,只有1.03%的企业表示拥有。在物流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60.32%的企业表示与本地的信息库并没有很大的联系,多数的信息是企业内部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的(图2)。

图2 园区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技术数量比重

企业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国外引进、企业自主研发、科研院所成果以及高校成果等[13],研究表明,园区企业所用的信息系统主要是从国外引进,占61.21%,其次是企业自主研发和科研院所成果,分别为16.91%和15.21%,高校成果只占6.67%。在开发过程中多数企业表示主要遇到的问题是技术创新难、优秀人才难求和人才不稳(图3)。

图3 园区物流信息系统开发方式比例

3.3 园区物流企业的服务空间特征

物流行业的服务对象没有局限性,主要是为第3方提供货物运输、仓储等方面的业务,其业务范围非常广,对于客户没有限制。调查结果显示,从服务业务范围来看,进行国际业务的企业有42.67%,其中国际业务主要服务对象是俄罗斯,部分业务开展到日、韩市场[14]。国内业务的企业占20.56%,上海及东南沿岸地区是主要的服务对象,本省及周边省区的达到18.39%,本市及周边市区达到13.24%,本市区内占5.14%(图4)。

图4 园区企业辐射范围比例

4 珲春国际物流园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4.1 对珲春经济总量的影响

4.1.1 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变化

物流产业增加值在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增加,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自2012年珲春国际物流园区启动建设,珲春市的经济发展在近年来得到快速的发展,特别是在2015年浦项国际物流园区运营后,珲春市的地方生产总值在2012年为113.99亿元,到2016年为151.03亿元,4年间增长了24.52%,其物流产值由2012年营业收入的51 202万元增长到2015年的66 290万元,年增长率为22.77%。

2011—2017年,物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不断提高,但不足5%,其中2017年增长幅度最大,原因是珲春国际物流园区部分工期的完工与运营,推动了珲春市物流产业的发展(表1)。总之,珲春市的物流产业在2012年以来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小,但是2015年物流产业有着明显的增长,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运营促进珲春市物流业及经济的发展。

表1 珲春市物流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4.1.2 物流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变化

产业贡献率是衡量该产业对区域经济影响大小的重要标准,是了解某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另外,也反映出该产业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情况[15]。某产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以该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量之比表示。即:

(1)

珲春市物流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贡献率的波动出现在2014年和2015年,主要是由于2011—2014年珲春市的区位条件得到了很大的重视,物流产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对其贡献率会有明显的上升;2015年后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运营,使珲春市的物流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区域经济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大大提高,物流产业的外溢效应使物流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发生了急剧上升。伴随珲春市国际物流园区的不断发展和对物流产业的资金投入加大,珲春市的物流产业将会得到更大的发展,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也会有很大的提升(表2)。

表2 珲春市物流产业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资料来源:2012—2017年珲春市统计年鉴。

4.2 对地区就业的影响

从物流产业的从业人员来看,2012年珲春市物流从业人员为933人,到2015年,仅花都区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就达到979人,就业人数增长了4.93%,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当地的就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11—2014年,物流从业人员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物流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也呈降低态势,其主要原因:1) 珲春市政府对中小型物流企业的整改,促进物流产业集聚,大型物流企业对中小企业收购,导致物流从业人员呈下降态势;2) 2012年由于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启动建设,珲春市政府开始对政策进行调整,实施“项目立市、项目强市、项目富民”发展战略,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经济和社会事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态势。但珲春国际物流园区此时处于在建设阶段,物流的从业人员有限,因此在这一时期物流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相当低,到2015年以后,随着园区基础设施的完善,部分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吸引众多物流企业的入住,为本地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对地区就业人员的带动作用也更大(图5)。

图5 物流从业人员及占总从业人员的比例变化图

4.3 对珲春产业结构的影响

4.3.1 珲春市产业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的变化能够反映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合理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各产业之间的协调性、市场的适应性主要是由地区产业结构合理性反映的。随着物流产业的发展,必将引起第三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中的比重增加,从而使整个区域的各个产业出现变化,优化升级了该区域产业结构的合理性[16](图6)。

图6 珲春市的生产总值构成

由图6可知,珲春市3大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自2011年珲春市的三产比重为5.4∶68.8∶25.8,近2年的三产比重变化并不明显,到2017年三产比重为5.1∶49.9∶45,珲春市第一、二产业的比例减少,而第三产业的比例在增加,区域产业结构正随着一、二、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整个区域的产业发展呈现出良性状态,愈来愈合理化。

4.3.2 物流产业的发展变化

自2015年珲春国际物流园区1期与2-1期开始运营,给珲春市物流产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契机。本研究利用区位商分析法分别用珲春市对比延边地区、吉林省和全国的比较优势分别进行计算,从而分析珲春物流产业各阶段发展所处的地位。区位商的公式如下:

(2)

式中,Pi代表i产业在M方面的区位商;Mi代表某地区的i产业在某一方面的表现业绩;Mi′代表全国i产业的表现业绩。如果Pi>1,说明该地区i产业在某方面的业绩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即具有比较优势;相反,如果Pi<1,表明该地区i产业在某方面的业绩在全国不具有比较优势。当Pi=1时,则是该地区i产业的某方面业绩与全国水平相当[17]。

相对于全国的区位商来说,珲春市的物流产业区位商都大于1,由此可见,珲春市物流产业拥有很大的区位优势,竞争力较强(表3)。

表3 珲春市主要年份的物流产业的区位商值

资料来源:2012—2018年珲春统计年鉴、吉林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相对于吉林省的区位商来说,在2013年以前珲春物流产业的Pi值均小于1,珲春市的物流产业在吉林省的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占的份额较少,还没有形成比较优势。而在2013年以后珲春市物流产业的Pi值均大于1,这表明从2013年以后,珲春市物流产业已经开始崭露头角,形成优势产业。

相对于延边地区而言,在2015年以前珲春物流产业的Pi均小于1,这反映出珲春的物流产业在2015年以前优势不大,还处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2015年以来珲春物流产业相对于延边地区Pi> 1,说明由于2015年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运营,珲春市的物流产业具有明显的提升,竞争优势增强,珲春的物流企业开始集聚,并向物流产业集群发展。

4.4 园区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1) 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服务能力 随着“智慧物流”的兴起,信息平台的建设势在必行。针对服务能力差的问题,珲春国际物流园区必须加快园区各项目的进程,同时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园区的信息平台,做到物流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建设智能化仓储体系、配送系统,从而提高物流流通效率和办事能力[18]。另外,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大对园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园区的知名度,吸引外来企业的入住。

2) 加强基础投资,改善口岸环境 珲春市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北线新支点新平台的地位为物流园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必须针对园区与口岸的互相衔接问题进行改进,主要在于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力投入。珲春市应积极利用自身区位、政策优势,积极吸引海内外投资建设各口岸,增强货物进出口吞吐能力,扩展各口岸成为集多项贸易、加工、物流产业于一体的国际合作业务区[19]。针对与扎鲁比诺港和罗津港的衔接问题,应加强与相关国家的协商合作,积极引进海内外航运企业共同发展完善,使其成为东北亚地区物流运输的重要节点区。

3) 增强与朝、俄的互助合作关系 珲春国际物流园区主要经营国际物流贸易,因此货物出入海关均需要报关检验,通关效率就成为影响物流运输效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中、俄、朝的口岸通关效率较低,严重影响相关产业发展,因此必须从国家层面来加强互联互通,简化相关程序手续,同时敦促帮助俄、朝双方加强口岸的设施建设和机制改进。珲春市还应从各个层级来申请与俄、朝深层合作,从而真正提高产业效率,构建互助合作新体系。

4) 加大物流人才培训引进力度 随着珲春市的物流业飞速发展,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建设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剧增。因此加大“招商引智”计划的力度,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增强珲春地区物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优势,如珲春市设立延边大学分校区等,开展人才及智力引进工作,加大对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引进力度[20],对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且对促进珲春地区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5 结论

本文以珲春国际物流园区为例,对珲春市国际物流园区的演变、企业特征以及与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关联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演变过程主要经历了物流业兴起阶段(1992—2000)、物流业发展阶段(2000—2012)和园区成长阶段(2012—至今)。其次,从园区物流企业的特征来看,在园区的物流企业中,31.01%企业开展的是运输业务,运输方式主要是以铁路和水运联合使用;61.21%的企业使用以条形码技术和EDI系统为主的物流信息系统,61.27%来自从国外引进,在开发过程中多数企业表示主要遇到的问题是技术创新难和优秀人才难求、人才不稳;42.67%的企业业务开展的是跨国境业务,涉及行业多样。

通过对珲春国际物流园区建成营运前后珲春市的经济总量、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珲春市的物流产业在2012年以来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很小,但是2015年物流产业有着明显的增长,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运营促进珲春市物流业及经济的发展,但企业集聚程度低,影响程度还不高。

综合以上研究,对未来珲春国际物流园区的发展提出以下合理化建议:构建信息平台,提高服务能力;积极改善口岸、港口设施;增强与朝、俄的互助合作关系;加大物流人才培训引进力度。

猜你喜欢
珲春市珲春物流园区
珲春市老年书画研究会举办网络书画展
智慧物流园区建设与管理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江西省物流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珲春市农发行积极参加 “金融业营改增政策解读”座谈会
珲春市政府积极帮助农民解决卖粮难问题
农发行珲春市支行支持产业化龙头贷款提前实现“双结零”
珲春:管窥长吉图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