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景琼,苏 娜,贺 瑞,贺海艳,邓荣莉
(1.昆明理工大学 交通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中国邮政集团河南省郑州邮区中心局,河南 郑州 450000)
物流园区作为物流企业的空间载体和物流服务的平台依托,在物流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而物流产业发展环境的改善,也为物流园区带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当前,物流园区不仅是聚集物流活动的场所和载体,还是实现网络化与规模化的一个重要节点[1]。根据《第五次全国物流园区调查报告》全国包括运营、在建和规划的各类物流园区共计1 638家[2],在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物流园区建设迅速,但空置率过高、缺乏良好的合作等阻碍其一体化发展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目前,在一定的区域内会存在多个物流园区,由于相互间缺乏有效的互动,造成物流园区的运营效率低,区域的物流发展水平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国内外学者已经做出了相关研究。Yeo等以因素分析法对东北亚地区物流产业园的竞争力进行分析,得到提高港口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不仅仅是增加物流园区的投资,同样高质量的园区服务和组织运营也显得很重要[3]。Wei等通过获取东南亚地区巴生港、新加坡港和丹绒柏勒巴斯港的集装箱转运数据,定量分析东南亚地区港口在集装箱转运方面的竞争优势[4]。Lozano等运用博弈论模型研究物流合作对降低运输成本的影响,并实证分析证明了高水平物流合作可以降低运输成本[5]。Perez-Labajos等研究了欧洲商业性物流园区的竞争政策问题,认为一些商业因素和技术革新决定了物流产业的战略定位和竞争能力,以此制定新的立法框架[6]。Song从战略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南部主要是香港港口集装箱形式物流产业的竞合关系,从物流产业组织结构与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南部地区港口物流产业的竞合情况[7]。孔宪雷等分析了港口群系统从港口地域组合到港口运输体系的演变发展过程,以及各个港口地域组合之间既相互竞争又相互合作的关系,并建立了港口群系统整体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港口之间的协商博弈模型的分析,提出了有序管理港口群资源的运作模式[8]。吴文征通过相关理论分析认为要促进物流园区的持续发展,必须构建新型的运作模式,并分别从资源和成本方面提出了两种不同的协同运作机制[9]。向斌等指出,物流园区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属于“非零和”竞争。低等级的物流园区可以为高等级的物流园区服务,同级别的物流园区之间由于核心竞争力不同,可在业务上开展优势互补的合作。物流园区通过合作性的竞争实现共同发展[10]。李明昊等通过对山东盖世国际物流集团3个物流园区的调查研究发现,该公司竞争力下降是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仓库利用率不高、盈利模式单一造成的[11]。欧江涛等针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探讨了区域性物流园区之间的竞合策略,建立了区域性物流园区竞合策略的演化博弈模型,据此分析了物流园区间竞争合作关系演变发展的趋势[12]。
由此看来,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商业的角度出发,研究怎样提高物流园区的竞争力以及影响物流园区竞争力和合作的因素,国内的研究多是借用港口的竞合关系相关办法,应用博弈模型进行分析。本文通过改进的物流量分摊模型对物流园区分摊的物流量进行计算,通过分摊的物流量分析物流园区间的竞争关系,并以昆明市5个物流园区为例进行验证,确定了5大物流园区在市域及县域两个层面的物流量分摊情况,从而分析得到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假定在某区域内共有n个物流园区,这n个园区共处经济区域D内,但是园区的定位不同,其自身的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也不同,物流客户选择某一物流园区是因为该节点对其“吸引力”较大,该“吸引力”由综合物流服务能力、园区的行业定位以及园区的空间可达性决定,有[13]:
式中:Wi(Q)——预期(期望)进入园区i的物流量,为便于研究用货运量代替;Pi——园区i对辐射区域内货物的吸引概率;Q——园区所在区域的各类货物总量;gi——第i个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Ti——园区i的空间(时间)可达性;αi——园区i的定位不同对货物的吸引概率。
在物流量分摊模型中,αi是通过专家打分法进行确定,主观性稍强,通过引入物流园区的吸引力矩来对原有的物流量分摊模型中的参数αi进行重新标定,并把辐射范围引入到了吸引力矩中,构造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为:
式中:δi——物流园区对区域内货物的吸引概率;Mi——物流园区i的吸引力矩。
式中:Fi——物流园区i对货物的吸引力;——物流园区的平均辐射半径。
式中:di——物流园区i的辐射范围。
为便于计算引用已有的计算结果[14]。
式中:fij——物流园区i对物流园区j货物的吸引力;qi——物流园区i的规划处理货物量;qj——物流园区j的规划处理货物量。
(1)确定区域内的货物总量Q
区域内货运总量根据该区域交通部门统计的相关货运数据来确定。
(2) 确定空间可达性Ti
空间可达性是表示在一定范围内区域与其他有关区域进行物质、能量、人员交流的方便程度与便捷程度。有:
式中:tij——第i个物流园区到第j个区域的时间。
(3)综合物流服务能力gi
综合物流服务能力用物流园区的影响因子k来表征,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受到包括资源、交通设施、地理位置、人口规模、技术水平、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等影响因素,因此采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综合影响因子,为便于计算引用已有的计算结果[14]。
(4)不同园区对货物的吸引能力fij
物流园区对货物的吸引力按式(7)来计算得到,需知物流园区平均辐射半径和物流园区规划的货物处理量q两个参数,物流园区的平均辐射半径是通过对区域内物流园区辐射范围总和求平均值来确定,而物流园区规划的货物处理量q为该物流园区设计的货运量。
以昆明市范围内的5大物流园区为例,即昆明国际陆港综合保税港区、昆明国际空港物流园区、昆明南亚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呈贡铁路集装箱物流园区、云南腾俊东盟多式联运仓储物流园区。为了直观地体现各个园区的相对位置,将这5大物流园区分别标号并放置在直角坐标系中来进行观察,按照坐标图从北至南的顺序分别标为1、2、3、4、5。表1为各物流园区相关信息,图1是各物流园区的相对位置。
表1 昆明5个物流园区基本信息
图1 昆明市5大物流园区相对位置
2.2.1 区域货运量的确定
本文所研究区域主要是昆明市以及周边的安宁、晋宁、宜良、石林、富民、禄劝、东川、寻甸、嵩明等9个县区。各区域的货运量数据来源于昆明市交通运输业经济专项调查报告,见表2。
表2 昆明以及周边县域货运总量
2.2.2 园区可达性的确定
5个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如图2所示)[14],基本包含了昆明市(盘龙区、五华区、官渡区、西山区)以及周边的嵩明县、富民县、安宁县、晋宁县、宜良县、石林县、寻甸县、禄劝县、东川县、呈贡县一共14个区域。通过百度地图测算5个物流园区分别到14个区域的距离,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高速公路的设计行车时速,轻型车为120km/h;重型车为80~100km/h[16];本文考虑到道路的实际路况以及研究需要,统一将行驶速度定义为80km/h;运用GIS测算出各园区到各区域的行驶距离,园区至本地区距离以该园区到所在行政区域政府所在地的行驶距离为准。
测算各园区到各区域的行驶时间如表3所示。
图2 昆明市5个物流园区辐射范围
表3 各物流园区到各区域的行驶时间表 单位:h
由式(8)计算得出5个物流园区的可达性如表4所示。
2.2.3 物流园区综合服务能力的确定
用物流园区的影响因子k来表征综合物流服务能力gi,则各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如表5所示[14]。
2.2.4 物流园区货物吸引概率的确定
根据式(3),并根据昆明市5个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的数据分别计算可得出δi,如表6所示。
表4 区域内各物流园区可达性
表5 各物流园区的综合服务能力
表6 各物流园区对货物的吸引概率
根据式(2),再由已确定的模型中的各个参数可确定5个物流园区在昆明市域内物流量的分摊情况,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各物流园区分摊物流量 单位:吨
通过图3可以更为直观地看到5个物流园区在昆明市域层面上物流量的分摊量占比情况,结合表7对物流园区的竞争力强弱进行判定,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可得出,物流园区1竞争力强,物流园区2竞争力弱,由于物流园区2是空港物流园区,其本身能处理的货物量小,限制了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得到结果和实际相符。
图3 各物流园区分摊量占比情况
在图2中发现物流园区辐射范围间存在着重叠,本节将通过对重叠的区域物流量的分摊情况细化分析,判断出在微观层面上物流园区之间的竞争关系大小。因此研究物流园区辐射范围存在重叠的五华区、盘龙区、西山区、嵩明县、安宁县、呈贡区、晋宁县、宜良县8个区域。根据已确定的相关参数,再由式(2)计算得到了每个区域内5个物流园区物流量的分摊情况如表8所示。
表8 辐射范围重叠区域物流量分摊情况 单位:吨
通过表8可以看出,在物流园区辐射范围的重叠区域内,各物流园区分摊的物流量还是存在着很大差异的,从另一个角度也反映出物流园区的竞争力的差别,将表8进行可视化,如图4所示。
可以看出在辐射范围重叠区域内各个物流园区的物流量分摊情况:盘龙区、五华区、嵩明县是物流园区1和物流园区2的重叠区域,物流园区1分摊的物流量多于物流园区2,则物流园区1的竞争力要大于物流园区2。西山区是物流园区1、2、3的重叠区,物流园区1的竞争优势最大,物流园区2的竞争优势最弱。安宁市是物流园区3和物流园区5的重叠区,物流园区5的竞争优势强于园区3。晋宁县是物流园区3、4、5的重叠区,物流园区4的竞争力最大,物流园区3的竞争力最弱。宜良县是物流园区1、2、4的重叠区,物流园区1的竞争优势最大,物流园区2的竞争优势最弱。呈贡区是物流园区2、4、5的重叠区域,物流园区5的竞争力最强,物流园区2的竞争力最弱。综合以上结果,结合前文分析的辐射范围和可达性数据,发现除晋宁和安宁重叠区域内竞争力受园区可达性影响较大,其余重叠区域内辐射范围是影响园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根据不同尺度下物流园区物流量的分摊情况,发现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是影响物流园区竞争力大小的主要因素,如物流园区1在不同尺度下其竞争力优势总是最明显的,在一定区域内,会获取更多的物流需求,特别是当区域内资源匮乏、交通基础设施差别不大的情况下,辐射范围大的物流园区就占据了一定的优势。因此,园区在发展时应整合区域物流资源,引进一批优质的企业,把现有的一些零散的小企业尽量整合在一起,组建一些在市场中有竞争力的企业,会增加物流园区竞争力,也会节约资源,实现集约化发展。
(2)物流园区的可达性制约物流园区的竞争力。物流园区3和物流园区5辐射范围大小差别不大,但物流园区5的竞争力要大于物流园区3,这是因为物流园区5是依托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方式的多式联运物流园区,该地区具有路网密度较大,公路等级高,运输方式衔接紧密等特点。因此,可达性也是制约物流园区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因此,物流园区在规划阶段应选择靠近路网比较发达的地区,提高物流园区的可达性,进而增加园区竞争力。
(3)物流园区综合能力是影响物流园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包括了物流园区自身的规模大小、物流系统水平的高低、处理货物量的多少。物流园区的综合能力也代表了物流园区资源转化的能力:综合能力高,转化资源的能力就强,物流园区的竞争力就强。物流园区1为一个综合型的保税物流园区,无论从园区规模、货物处理量来看都要大于物流园区4,因此物流园区1的综合能力就强于物流园区4,竞争力较大。那么,物流园区在发展阶段应注重提高其综合能力,包括物流园区自身规模、系统水平及货运处理能力,从而提升物流园区的竞争力。
图4 辐射范围重叠区域物流量分摊情况
本文引入物流园区的吸引力矩指标,对园区的货物的吸引概率进行了改进,建立了改进的物流量分摊模型,并以昆明市5个物流园区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到以下结论:
(1)通过对昆明市5大物流园区的实例计算得到了各物流园区在市域及县域两个层面的物流分摊量,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
(2)从市域和县域两个尺度分析物流园区的竞争关系,得出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是影响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物流园区的辐射范围越大,竞争优势就越明显;物流园区的可达性、园区综合能力也制约竞争力的大小,可达性越高,综合能力越强,竞争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