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 赵志富
摘 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不仅仅是现代企业用人需求,更是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无法避免的选择。本文阐述了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策略,以期为高校培养更多就业创业人才提出一份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当前科技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大学生如若在此时代下不具备就业创业能力,将会很快被当前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所淘汰。就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手机一般,第一台手机于1983點诞生,2013年又出现了4G网络,而1984年人们所喜爱的大哥大款式电话已经被近年来所研制出的超薄手机所取代。由此可见我国社会发展时刻在促进着各行各业的发展效率。大学生作为当前21世纪的新鲜血液,日后社会中的领军人物,应积极努力进取,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来成为当前社会所需人才。
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
(一)培养大学生先进思想观念
当前很多高校大学生不仅思想观念较为落后,且十分缺乏创业意识,高校可通过互联网中的平台来有效改善此现象。首先,高校可通过采取当前创新创业成绩较为显著的学生或是创新创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校内进行演讲,并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来通过各个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如微信公众号、校园微博、QQ群等方式,让大学生从中感受到他人创新创业的经验及成功后所收获的喜悦,以此来启发自身创新创业思维。其次,高效在此基础上还需转变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创业思想,而不是让大学生只知道通过互联网来看电视剧、玩网络游戏。当前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也愈发严峻。因此,高校应在大学生还未真正接触到社会洗钱来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渠道来让大学生知晓当前社会中严峻的就业形势,如校园官网、校园论坛、校园交流群等,让大学生感受自己的能力能否在当前就业环境中生存,并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就业创业思想,为大学生日后就业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二)提高高校培养创业人才重视度
当前我国高校并没有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学分规划具体认定标准,即便统一所高校中,大学就业创业也没有具体衡量标准,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在此情况下对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并没有产生足够重视,认为其能力可有可无,进而导致大学生对高校内开展的就业创业培训没有参与积极性。当前全国所开展的大学生“挑战杯”项目是为了培养和锻炼大学就业创业能力的新型竞赛项目,但由于高校并没有对其加以很好的引导,从而导致大学生很少有参与到这项竞赛当中,因为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对此项目并不是十分了解,认为对未来和学业并没有什么帮助。因此,高校需让大学生对此类竞赛加以重视,普及大学生该竞赛对他们的未来的重要性,由此才可提高大学生参与竞赛的积极性。同时,高校还可将大学生参与到就业创业能力竞赛设置为一项必修课程,以此来获得更高的学分。例如大学期间可让大三、四的学生每年参与以此就业创业竞赛当中,无论大学生是否能获得奖项,都可在此环节中认清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并对自己未来发展具有明确规划。
(三)提供大学生就业创业平台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已经纷纷成立了就业创业基地,以校内有限的资源来帮助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这样一来大学生们不仅降低了创业成本,更在有利条件下更早完成就业创业梦想。但我国部分高校还并未成立大学生创业基地,此类高校可通过模仿开展创业基地较为成熟的高校,以此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和发展机会。大学生想要提升自身创业就业能力,首先要加强该类活动学生参与力度,由于部分竞赛活动具有专业性限制,从而导致部分学生无法参与其中。高校应将此类活动加以完善,让其能够扩大到校级活动范围内,并将培养学生创业就业能力与此类活动相吻合。这样一来,高校不仅可通过竞赛活动来挑选出优秀学生,还可带动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积极性,塑造良好校园就业创业氛围,由此培养出更多具有就业创业能力的学生。此外,高校在培养就业创业人才时,应知晓人才培养需要进行实践课程训练才可完成,这方面高校可通过校企合作方式来让学生在不同的实践基地进行学习,以此获得更多实践机会和了解企业、了解工作的机会,为学生日后就业创业奠定良好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应积极投身于培养自身就业创业能力当中,但从目前来看,还有部分高校及大学生对此并没有产生足够重视。因此,高校应积极加强重视,并给予学生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以此为社会输送更为先进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甘忠涛.“互联网+”时代地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策略探究[J].改革与开放,2017(18):106-107.
[2] 李容容.浅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5):78-80.
作者简介:
王 鹏(1982.6-),男,吉林汪清人,助教,农业推广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通讯作者:赵志富(1981.9-),男,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和就业创业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