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君 贺林波
摘 要:社区治理已经成为社会治理在基层的着力点,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为探讨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构建,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当前社区治理新格局形成的制约因素,并详细介绍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构建的基本内容,然后针对性的分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推进路径,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构建;多元主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是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必须以社区治理为支撑,将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从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出发,为社会治理打下基础,实现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战略布局。
一、共建共治共享的价值
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以及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价值多元化、需求多层次化成为当前社会价值的突出特点。在这种背景下,社会经济发展的常态核心政治有原来的“生产力政治”转变为“民生政治”,因此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构建能够提供有效的政治与组织保障,体现新常态下的政治价值。从社会层面来看,十九大将共建共享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定位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由此可见,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组成单元,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同样体现多元社会治理主体参与,这也为社区治理中吸纳多方力量与多元治理主体协作提供了保障。从公共价值从面来看,多元主体的参与促进社会组织的发展,使其不仅是政府治理的对象,而且还是非政府性质的社会治理力量,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构建提供给了公共资源和价值。
二、格局构建的基本内容
(一)提高“三共”治理和“四化”水平
一方面,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下,必须协同推进政府、社会组织、社区三方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三共”治理。政府应重视“三共”治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在“放管服”改革的背景下,坚持政府主题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自治的原则,加强共建体制安排、共治供给、共享机制支撑。社会组织要承担承上启下的作用,与政府优势互补,其承接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
另一方面,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构建中,一是要推进社区治理社会化,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激发社区治理活力,形成多方协同、结果共享的格局;二是要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保障“善治”,发挥法治优势作用,加强行业自律,保障社区治理的高质高效;三是社区治理智能化,依托“互联网+”背景,加强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新兴科技工具的融入,使社区治理主动适应智能化形势;四是推进社区治理专业化,包括治理主体的专业化、治理方法的专业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专业化等。
(二)加强制度服务与社区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要加强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制度服务建设,结合社区治理的特点,合理划分“大事、小事与私事”,制定相对应的分类分治制度,并明确各参与主体的权责边界,即政府负责基本公共服务的“大事”,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负责小区公共事务的“小事”,居民“私事”则由居民群众自行解决或寻求市场服务。二是建立社区议事机制,经民主协商达成一致,由社区居民委员会按照规章制度交给相关责任主体处理。三是构建解决问题的制度,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解决问题,引进社会组织服务,为社区民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专业服务。四是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深入调研治理体制问题,深化拓展网格化管理,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能力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三、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的推进路径
(一)从“中心·边缘”到“多元协同”
在传统的社会治理格局下,政府处于中心主导地位,社会组织与基层组织处于边缘,而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模式下,政府、社会组织、社区形成“多元协同”的格局。因此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建设中,要进一步推动“多元协同”,政府不再“大包大揽”,而要“简政放权”,确立共建制度。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要重构社區治理组织架构,梳理各方关系,界定各方职责。发挥社区党组织的主导作用,调动社区各类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对多元主体的治理分工进行制度性安排,使其各司其职、发挥所长。其次基层政府要敢于“放手”,各种制度保障拓展共建渠道,打造公共领域的“多元协同”。三是协调多元主体联动,发挥不同主体的不同作用,促进多元主体参与共治。比如引入第三方共建、共治,大力推进购买服务,形成主体协同、合作互动的社区治理格局。
(二)资源配置与利益分配优化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需要多元主体参与,而多元治理主体的共治行为又离不开资源的支撑。因此在这种社区治理格局中,资源配置的方式必须有传统“封闭型资源分配结构”转变为“共享型资源分配结构”,而且还要确保治理资源配置结构的流动性、开放性与包容性,呈现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社区治理中,还需要推进利益分配优化,从利益分化到公众共享转变。在具体工作中,要搭建社区群众利益协商与集体行动平台,通过多元治理主体的协同化解利益矛盾,实现共享。还要重视公共资源分配对社会公平的基础作用,缩小社区间公共资源差距,实现公共资源的共享,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
(三)满足高层次需求,构建法治治理思维
首先,要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还要支持社会力量推动政府改革,充分发挥社会力量拓展社会组织公共活动空间,补充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短板和不足,进而实现共建、共治。其次,政府要注重提升社区治理能力与品质,要深入调查分析社区群众的根本需求和多层次需求,从物质、文化、精神、民主、环境、安全等方面,满足社区居民更高层次的社会需求。最后,应自上而下形成统一的法制意识,树立法治思维,促进多元主体的法制化参与,为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提供基础保障。通过法律制度保障社区多元治理主体有序参与社区治理格局共建,并通过法治模式创新,保证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社区自治。
(四)培养专业化人才队伍,发挥“互联网+”优势
现对于传统粗放式的社区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的要求更加专业化,政府需要运用专业化的思维、专业化的手段、专业化的技术培育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因此基层政府应培养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保障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构建。此外,还需发挥互联网的技术性优势,实现社区治理的智能化。多元社会治理主体以互联网为技术支撑,通过整合社会治理数据,既加强了多元治理主体间的信息沟通,逐步建立起治理主体间网络关系,又扩展了多元治理主体参与渠道,迫使政府开始回应社会需求,增加了政治透明度,打破了“城堡政治”,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推动社会治理高效运转。
参考文献:
[1] 马海韵.共建共治共享: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格局[J].学海.2018.5
[2] 肖 丹.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构建路径研究——以深圳市福田区为例[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8.3
[3] 刘任平.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构建——基于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分析[J].延边党校学报.2018.2
[4] 王 勇.打造新时代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路径探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8.5
[5] 程 萍.构建社区认同系统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J].先锋.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