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 郭冷秋, 韦翠萍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推进,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迅猛,增长速度一直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教育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 2012—2020 年) 提出现代职业教育是面向现代生产方式、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类型, 明确“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职业(专科) 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1]。作为职业教育大省和医药经济发展强省,江苏省在2012年全方位启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试点,分专业构建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专业学位等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立交桥”。本文结合与徐州医科大学已开展的药学专业高职-本科衔接人才培养试点项目,系统分析项目试点过程中的校际合作的成功经验与主要存在问题,总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课程体系有机衔接的途径与方法,为同类院校开展多层面合作提供理论支撑、对策建议和实践经验。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药学技术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用药安全、药品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国民生活的幸福指数,甚至国家和谐安定。健康中国建设、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需要大量药学人才。药学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主要立足于培养基层药学服务人才,基于以下的现实背景:
1.1 当下的药学教育体系在专业设置方面仍然存在失衡现象 表现为偏重于化学药物,服务范围过窄,重视研制、开发、生产药品为主的药学理科、药学工科、药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等工程技术类和工商管理类专业,而药学服务类专业很少。同时,分布在医科院校的临床药学专业规模很小,每年毕业人数有限,往往只能满足少数临床医院的需要。
1.2 培养基层药学服务人才的教育存在一定缺陷 以培养药师为主的药学服务型人才培养已成为国际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得到了国际药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我国传统药学教育体系与国际药学教育体系脱轨现象较为严重,培养出的学生在医学知识结构上存在短板,与社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培养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执业药师,从事基层药学服务工作,必须遵循药学服务人才的系统培养与全面发展来进行。药学教育必须把传统药学教育的重“药”转向重“人”,打破化学药学教育模式的束缚,建立现代药学教育的“生物医学-药学-社会科学”模式,突出批判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懂医懂药”的复合型药学人才比目前“懂药不懂医”的人才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1.3 分段培养是搭建药学高职学生发展立交桥的必然之路 我国的高等药学教育体系虽然日趋完善,基本形成了“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教育格局,但在高职-本科衔接的工作才刚起步,应紧密围绕医药行业发展,完善药学教育体系及专业设置,全方位多层次培养专业人才。现行政策导致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专科教育,学生虽有升学通道,但机会少,不入主流。如专转本,学生升入民办本科,高职学生在二年级或三年级通过专转本考试,实现学历提高,但选拔的依据是基础教育的内容,为准备考试学生投入太多的精力,两个学段之间没有沟通,课程不能较好地对接。因此,要打通高职学生发展的立交桥,实施高职本科分段培养。
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应用型人才与高职院校属“同类”而“不同层”,与本科高校属“同层”而“不同类”。因此,分段培养体系涉及两种不同学历层次、不同教育类型的学校衔接,前后段学校的办学定位、教育理念及课程体系构建等都有一个长期发展和更新的过程。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是分段培养成功的关键,合作双方需要整合医学类本科高校与高职医药卫生院校资源,利用医学类本科院校的医学专长,和卫生药学类高职院在药学技能人才培养的优势,资源互补,合理设计课程体系,实施高职+本科分阶段培养。通过对三年制高职高专学生3年的前阶段培养,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药学基础知识、较熟练的技术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通过2年的后阶段培养,加强学生医学基本知识,强化临床药学。“3+2”分段培养项目可使学生通过连续学习实现知识、技能水平的提高,从而发挥职业教育面向人人、服务区域、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作用,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课程构建时,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必须同时满足高职毕业生就业和升学两种需要,要特别针对升学学生的需要,开设一些接口课程,使学生有机会接受本科教育。同时,按照药师职业资格标准、医药行业企业实际要求的需要,明确前后段课程各自的教学重点,统一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建设一体化教材。
基于以上分析,以“总体设计、分段实施、合理衔接、避免重复、减少学层、提高实效”为目标,根据国家医药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江苏省医药产业发展布局、行业调研和医药岗位分析,人才培养主动适应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施“基础+专长”的培养原则。以徐州医科大学对药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为导引,制定切实可行的3年专科培养方案和实践。兼顾升本或就业的需要,统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对口药学专业理论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的教育体系,既让学生分步完成学业,每个阶段有相对独立的教学计划,灵活出口,又强调两个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机衔接,突出“3+2”模式特点:高职阶段打好基础,培养职业情感,明确专业定位;本科阶段加深基础,提升能力,培养专业方向(专长)。培养目标详见表1。
表1 药学专业“3+2”分段培养目标
“3+2”分段培养学生其岗位主要面向各级各类基层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医疗机构,从事药品调剂、制剂、配置、管理、安全用药咨询、用药指导等药学服务相关工作,在社会药品零售企业从事社会药学服务、社会药房药学研究、社会药房药学教育、药学信息服务和药事管理及相关工作。本专业毕业生,通过临床药师专业规范化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可获得临床药师资格证书;参加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可获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与此同时,通过参加研究生考试,可攻读药学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如临床药学、生物制药、药物制剂、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临床药理学等专业的硕士学位。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来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要注重上下游衔接,注重合作学校之间取长补短,还要通过校企合作借助行业专家力量,贯通高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同时必须打破学科的限制,以职业行为能力的培养为导向,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应用[2-3]。
3.1 前后段课程设置原则 结合学生特点,兼顾双方优势,借助专业校企合作平台引入行业资源,制定并执行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药学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的现代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分两阶段完成学业目标,第一阶段为专科阶段,培养应用型人才,重专业技能;第二阶段为本科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重素质拓展。不同阶段课程设置应围绕专业目标而设置。第一阶段在完善公民教育的基础上,开设相对独立的教育课程体系,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应掌握基本的药用化学知识、疾病学知识、一定的药物制剂和药物分析知识,合理用药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胜任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社会药房一线工作角色;第二阶段根据合作方大学的临床药学办学特色,加强学生基础医学知识、临床药物学与治疗学知识学习,同时深化专业基础,加强专业人文,针对未来职业方向,兼顾专科发展为主要目标,深化后续课程体系,注重教育课程改革,保持与第一阶段课程体系的衔接性,突出高职教育的实践性、实用性和职业性。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成见图1。
图1 药学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体系构成
3.2 实践课程设置 一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由课程间的依赖、衔接和配合构成。而实践课程体系是重中之重,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4]。药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强化实践教学,对学生加强技能训练,在实践课程设置时应重点突出高职和本科阶段贯通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培养[5-6]。
高职3年侧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药学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来构建课程体系。依据学生所需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综合能力要求,按照基础实训、专业及综合实训、生产性实训3 个层次进行训练。以药品生产、药品营销、药品使用需求为依据,以制药、药品营销、药品使用等工作过程典型工作任务(项目)为载体,以药品生产工艺流程、药品营销流程、基础药学服务为教学过程,各组成要素有机组合成一个整体,满足学生从基本技能的训练到综合技能训练,从专业基础实训到顶岗实训的各类需求,达到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融合、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融合、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学习目标与工作目标融合。在实训基础上,侧重训练学生基础药学服务技能。学生在医院药房、制药企业轮岗实践共1年,掌握一线药学岗位所需技能。
本科2年学习,应增强与高职阶段课程的衔接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以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临床药学服务专长技能为重点,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分析设计和管理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胜任较高技术技能岗位。最后半年安排学生到临床实习或结合临床进行科研实习,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加强对口合作学校间的交流学习,是教学组织顺利实施的保障。因此,要提高双方教师对分段培养认知的融合度,本科院校定期派人到合作单位进行短期任职指导,了解高职教学特征,高职院校定期派人到本科院校进修学习,熟悉本科教育情况。依托高校教师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教学业务培训,不断提升中青年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体系应树立“教学质量生命线”的意识,积极构建系统的、科学的、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实施教学质量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监督管理,促进和保证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本校的药学专业的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体系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通过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务处、教学督导组、系部、教研组等层面对人才培养目标系统、人才培养过程系统和人才培养质量系统进行监控。同时健全了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包括①教学研究制度;②听评课制度(行政领导、教学管理人员、专兼职督导员、教研组组长及同行相结合的听评课制);③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通过网络评教、学生座谈会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主体,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评估);④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涉及授课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考试等环节);⑤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制度。
中高本衔接是构建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方面。但是,由于在国家层面缺乏中高本衔接人才培养专项政策,参与试点的各个院校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碰到来自各方面的实质性问题[7]。而药学专业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是一条多层面培养药学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新路径。构建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形成贯通有阶梯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要素。引入行业企业力量,全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应有效搭建起药学高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立交桥”,在职业教育领域打通药学人才从中职、高职(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为国家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地方医药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