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素琴 牛彩丽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三区,广东省广州市 510405
肺癌是目前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不易发现,一旦有临床症状往往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手术治疗时期。晚期肺癌患者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不得不采取强迫端坐位缓解症状,从而导致坐位时间较长,下肢活动少,再加上恶性肿瘤的因素极易出现双下肢水肿,以胫前区和踝部为典型[1]。消除或减缓癌症患者双下肢水肿症状是肿瘤科面对与攻坚的重要课题,也是缓解患者癌性不适、提高生存质量的重要途径。临床上一直在寻求各种方案以图有效减轻癌症患者的双下肢水肿,我科将自制消肿方外敷运用于肺癌患者双下肢,以缓解水肿,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6—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20例,按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例。所有患者经病理学检查为恶性肿瘤致双下肢水肿,且左右下肢水肿对比无明显差异。非外伤、肝硬化、肾病综合征等非瘤原因导致的下肢水肿,心、肝、肾功能良好。对照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45~65岁,中位年龄58岁。实验组中男7例,女3例;年龄42~70岁,中位年龄5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按我科水肿常规治疗方案给予利尿、补充白蛋白治疗,并根据患者的症状相应处理,包括营养支持、健康指导、心理辅导、功能锻炼等。中医治疗以扶正抑邪为原则,辨证给予汤药口服,每日1剂,量约200ml,饭后温服。
1.2.2 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常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外敷消肿方(大黄和芒硝3∶1的比例研为均匀粗末)。使用通透舒适柔软的棉布制备外敷袋4个(2个/次,交替使用),将消肿方厚度均匀摊平,装布袋外敷于双下肢肿胀明显处并固定,把肿胀肢体完全紧密的包裹,每2~4h更换1次,袋内消肿方药结晶潮湿,则更换新药,观察5d。
1.3 疗效判定标准 由于实验对比的需要,统一选取患者左下肢进行测量。下肢周径的测量是用软皮卷尺在下肢肿胀最明显处作为测量点测量肢体的周径[2],并用油笔在测量点做标记,治疗后均在同一测量点测量。通过治疗前、后下肢周径的对比,参考文献的判定标准[3],计算:水肿消退率=(治疗前周径-治疗后周径)/治疗前患肢周径×100%。显效:治疗后水肿消退率达到30%以上;有效:治疗后水肿消退率在10%~30%;无效:治疗后水肿消退率在10%以下或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1 两组下肢周径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5d治疗,对照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无明显变化(P>0.05),实验组在治疗后下肢周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下肢周径比较
注:治疗前后,组内比较:*P>0.05,#P<0.05;组间比较:ΔP>0.05,☆P<0.05。
2.2 两组水肿消退率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5d治疗,对照组有3例下肢水肿消退在10%~30%,其他患者均无明显消退;实验组7例下肢水肿消退非常明显,2例消退在10%~30%,仅1例无明显效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水肿消退率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ΔP<0.05。
恶性肿瘤引起下肢水肿的病因病机多样而复杂,从中医的角度分析[4]多因风、湿、热、毒积聚,气机不利,水湿内停或脾肾虚弱,气不化水,久可致淤阻水停。而晚期肿瘤患者,正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痰、湿、气、淤、毒等相互搏结,病情迁延不愈,气滞、痰凝、毒淤积聚于体内,致水肿多发。另文献报道[5]癌症患者淋巴回流不畅、机体高代谢低蛋白血症、血液高凝状态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诸多癌性因素均可致患者下肢水肿。肺癌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很多患者一旦确诊已经是晚期肺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成为我国乃至全球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而晚期肺癌患者又胸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不得不采取强迫端坐位缓解症状,从而导致坐位时间较长, 下肢活动少,下肢水肿症状更明显。
下肢水肿易引起感染、下肢困顿和疼痛感等,从而加重患者心理和身体的不适,甚至可影响患者的肢体行动,加重水肿,造成恶性循环。下肢水肿是过多的组织液积聚于皮下组织所致,使用利尿剂、补充白蛋白治疗等属于对症处理,本文使用中医药外治法,也是对症处理措施的一种,外敷自制消肿方通过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直接作用于局部病灶,效果明显。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由于疾病因素,对照组使用常规的对症处理,局部作用有限,其可控制进一步症状严重化,但双下肢消肿效果不明显(P>0.05);经过5d治疗,实验组在治疗后下肢周径明显缩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周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使用消肿方治疗后,9例有效,其中7例效果非常显著,总有效率达90%,且不排除无效病例人为操作不当而造成无效的原因。
我院自制的消肿方是大黄和芒硝以3∶1的比例研为均匀粗末。大黄味苦,性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泻下攻积、逐淤通经之功效,已有实验表明大黄油糊外用可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跖肿胀和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6]。芒硝味咸、苦,性寒,归胃、大肠经,具有清热消肿、润燥软坚、泻下攻积之功效。芒硝在外用时通过以硫酸根离子存在的形式形成局部高渗区,从而摄取大量体内的水分,并可加快淋巴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作用,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缓解局部组织肿胀[7]。我院自制消肿方将大黄与芒硝结合,使其作用相长,疗效更加明显。
恶性肿瘤特别是晚期患者,其会出现诸多复杂的并发症,临床以姑息治疗为主。减轻疾病引起的身心不适,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是一直以来临床护理探索的重要课题,下肢水肿的消退同时可相应消除下肢其他局部症状,如下肢的疼痛与困顿,从而减轻身体的不适感,对患者身体与心理的积极作用非常重要。本文选取肺癌患者为实验对象,目的以此为点,向其他病种的恶性肿瘤所引起下肢水肿的患者,甚或非瘤性因素引起的下肢水肿患者推广。外敷消肿方,其操作简易、取材方便、价格低廉、功效显著、无任何副作用,可明显减轻下肢水肿带来的不适,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