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五四青年学生运动的深远影响及其当代启示

2019-06-12 03:32李永胜贺阳
创新 2019年3期
关键词:当代启示五四运动

李永胜 贺阳

[摘 要] 五四运动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勇敢地担当起维护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使命,积极寻求政治参与,发挥了先锋和桥梁的作用。回顾五四运动的过程,探析青年学生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利于总结并汲取“五四”时期青年学生的爱国精神。广大青年立业正当时,应当汲取五四运动精神的丰厚营养,并通过艰苦奋斗将其付诸实践,以青年强实现国家强,以爱国情凝聚行动力,以探索促进深化改革,以实干促成全面小康,以求真理提升软实力。

[关键词] 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运动;当代启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9)03-0011-09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100年来国家与人民的命运早已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随着综合国力的巨大提升,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五四运动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缅怀国人救亡图存的拼搏精神,尤其是青年学生的爱国壮举,对于勉励当代青年奋发图强、报效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五四”时期青年学生运动的历史过程

“五四”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北洋政府对外妥协投降,对内剥削、镇压人民,国内局势紧张,社会矛盾一触即发。青年学生作为思想敏锐、国民意识较强的先进群体,开始走上政治舞台,为国家寻求新的出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悲愤。为了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青年学生自发地走出校门,掀起了一次次声势浩大的抗议行动。他们在斗争中逐步走向联合,从个体结成学生群体,从学界扩展到工、商各界,参与人数日益增加,影响力逐步扩大。最终青年学生运动从北京蔓延至全国,在民众的积极响应中演变成全国性的群众运动,取得了政治与外交上的胜利。

(一)成立社团:从学生个人走向群体

中国的知识分子向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青年学生也不例外。20世纪初叶,由于这一群体思想敏锐,具有反抗意识和践履精神,又在大城市深受帝国主义和反动政府的压迫,对社会的黑暗面怀有强烈不满,成为反帝爱国运动的先锋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数十年来,中国已经出现了一个很大的知识分子群和青年学生群。在这一群人中间,除去一部分接近帝国主义和大资产阶级并为其服务而反对民众的知识分子外,一般的是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大资产阶级的压迫,遭受着失业和失学的威胁。因此,他們有很大的革命性。”[1]

在民族危亡之际,青年学生自发结成团体,共商改造社会之良策。他们意识到只有联合多数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才能有所作为。于是,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青年学生和业界青年知识分子为主的团体相继出现,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湖南等全国各地,达到四百多个。在北京,以北京大学为首的各校学生成立了学生救国会,并南下到天津、济南、武汉等地联络学生,几乎发展为全国性的青年社团。在李大钊的帮助下,邓中夏等北京大学学生成立了少年中国学会,这是五四时期成员最多、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社团。罗家伦、傅斯年等学生成立了新潮社,并创办《新潮杂志》,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在长沙,毛泽东、蔡和森等人成立新民学会,探索改造社会的有效办法。在日本,经过周恩来、王希天和王兆荣等人的倡议,中国留学生成立留日学生救国团。这些社团组织主要以改造中国为宗旨,通过出版刊物、演讲等形式开展活动。后来很多社团成员成为五四运动中的主力,在五四运动的高潮中起到了巨大的反帝宣传作用。可以说,这是青年学生由个人走向联合、登上政治舞台的第一步,体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新觉醒。

由于这些社团的成立,北京各高校的学生在动荡时局中迅速实现联合,使得五四运动得以有组织、有计划地展开。1919年5月1日,当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时,以北京大学为首的众多高校学生迅速联合起来,召开学生代表大会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唤醒同胞,一致救国”等口号,并在5月4日集聚天安门游行示威,部分学生在以匡互生为代表的小团体组织下火烧赵家楼,以示对曹汝霖、章宗祥等人葬送山东主权的强烈抗议。随着学生运动愈演愈烈,北京中等以上学校的学生于5月6日共同成立了学生联合会,实现了北京学界的联合。

(二)实行三罢:从学界到工、商各界

随着北京学界的联合,青年学生集体罢课、自觉组织并参与爱国运动,如组织讲演团、出版刊物、开展抵制日货和提倡国货活动、组织护鲁义勇队等,影响力逐步扩大。这使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感到惶恐,于是采取武力镇压和举办考试等分化手段破坏学生爱国运动,并为曹汝霖、陆宗舆等卖国贼辩解。1919年6月2日,军警逮捕了7名贩卖国货的学生,彻底激怒了广大学生。经过北京学生联合会的紧急会议决定,学生们自6月3日起恢复街头演讲活动,如果有人被捕,第二天加倍出动学生讲演,直到北京中等以上25000名学生全部被捕为止。学生们决意以身赴险,与反动政府的高压政策斗争到底。在6月3日、4日两天内,共有800多名学生被捕。6月5日,北京学生联合会发表宣言:“学生等方当求学,惟知有真理。真理所在,死生以之。求仁得仁,又何怨乎”[2]。5000名学生自带行囊,走上街头,做好了被捕入狱的准备。许多市民为之感动,与学生们一同抵抗军警。

“六三”北京大逮捕的消息传到上海,激起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同情和支持。深受帝国主义经济压迫的工人阶级率先开始罢工,支持学生爱国运动。6月5日,上海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工人全体罢工,随后,商务印书馆的工人、铁路工人、码头工人等各行各业的工人相继罢工,提出拒签和约、释放北京学生、严惩卖国贼的要求。为了民族利益,工人阶级自发的同青年学生结为一体,共同反抗北洋军阀统治势力。上海学生表明“愿取一致行动”之意,在实行总罢课的同时积极劝说商会罢市。然而商会受上海反动当局所迫,迟迟不肯表态。商号唯恐经济利益受损,亦不愿罢市。6月5日,学生们沿街动员商号罢市,一些爱国学生甚至采用跪求、写血书等方式请求罢市。各商号迫于形势陆续罢市,在店铺前挂起“国家将亡,无心营业”等标语。6月6日,上海商、学、工、报四界联合发表对内宣言:“今商已罢市,工已辍作,与学生一致进行,存亡危急之顷,实赖兄弟同声之应”[3]。于是,学生运动演变成各行各业广泛参与的群众爱国运动,在全国范围内不断延伸,五四运动进入新的阶段。

(三)举国共进:从北京席卷全国

北京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得到了各省学生的积极响应,尤其是“六三”大被捕事件,掀起了全国学生爱国运动的高潮。从5月4日起,天津、上海、济南、武汉、长沙等地学生都开始采取罢课、游行示威、讲演等活动支持北京的学生运动。工人、商人和农民等群体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爱国运动中,猛烈冲击了北洋军阀政府的统治。6月16日,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武汉等地的学生代表,在上海召开会议,成立了全国学生联合会。学生运动有了更集中统一的组织机构,继续向纵深发展。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后,立即号召并组织学生开展拒签和约的斗争。各地学生举行示威游行并选派代表团去北京总统府聯合请愿。在法国,巴黎留学生和华工包围了中国代表团的住所,阻止专使出门签字。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北京政府最终表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至此,“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目标初步实现,五四运动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在民族危亡之际,青年学生走在爱国运动的前列,掀起了捍卫国家和民族主权的英勇斗争;在国民昏惰之时,毅然承担起“国民身份”的救亡责任,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读书不忘救国的家国情怀。青年学生在斗争中历经磨难,从个人结合成群体,又将爱国运动从学界拓展到工、商各界,最终演变成广大工人阶级、知识分子、资产阶级参与的全国群众性爱国运动。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然而,由于学生运动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对改造中国社会难以产生持久长远的影响。青年学生自身力量弱小,又处于“读书”与“救国”的两难抉择中,无法担当起救国救民的重任,也不可能找到改造中国社会的正确道路和方法。只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与工农群众相结合,才能使中国走上正确的救国道路。

二、“五四”时期青年学生运动的深远影响

“五四”时期,数十万名青年学生为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英勇地走在运动前列,不畏反动势力的压迫,在社会上奔走呼号,掀起了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这标志着国民的初步觉醒,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学生运动的开端,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冲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五四”时期,民众通过联合行动迫使北洋政府调整策略,达到了“惩办卖国贼”和“拒签和约”的目的。这场由青年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北洋军阀统治的过程中,极大地削弱了北洋政府的公信力和威望,抨击了国内的封建主义专制势力。上海“三罢”斗争期间,淞沪护军使卢永祥和护海尹沈宝昌急电北京政府:“现在罢市业经三日,并闻内地如南京、宁波等地亦有罢市之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以不图,将成大乱”[4]。这体现了五四运动对北洋政府统治的冲击和震慑。

人们意识到北洋政府作为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傀儡,不会也不可能使中国获得独立和解放。经过五四运动,北洋政府成为民心丧失、摇摇欲坠的众矢之的。进步的青年学生在反对军阀和封建统治的同时,不断探索改造中国社会的道路和方法。

(二)促成了中国外交上的胜利

“五四”时期,出于对日本侵占我国山东的不满,各地的青年学生以各种方式展开对日斗争。在日本,留日学生冒死发起游行示威活动,与日本军警产生激烈冲突。国内各地学生纷纷发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并组织游行示威,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起到了震慑作用。据《申报》记载:“抵制日货后,日商经贸收入减去百分之七、八十。罢市以前,中国进口的日货平均每月达四千多万。而罢市以后,则不足一千万。日本商贸从业者、新闻从业者,均对于此次华人抵制日货激烈程度、坚决程度和持久性,非常惊惧。”[5] 由此可见,“五四”时期的爱国运动重创了日本对华经济贸易,并对日本侵华行为起到了震慑作用。五四青年学生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运动,打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参与谋划损害中国主权的英、美等帝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中国的独立和主权。

(三)唤醒了民众的国民意识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不仅英勇斗争,担当起爱国运动的先锋,还积极动员、带动了广大民众参与斗争,唤起了民众巨大的历史主动性。一方面,青年学生通过游行示威、联合请愿等活动积极给北洋政府施压,在它的残酷镇压中愈战愈勇,又以写血书、抗军警重殴、甘愿被捕等壮举体现的牺牲精神感化了民众,唤起了广大民众的爱国意识和斗争精神。另一方面,青年学生意识到工农群众是改造社会的主要力量,于是深入到工人队伍中,积极开展动员和组织工作,对唤起人们的自觉意识、启发其斗争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1919年3月,邓中夏、黄日葵等人建立“北京大学平民教育讲演团”,以“增进平民知识,唤起平民之自觉心”为宗旨,向工人、店员和贫苦市民宣讲时事和科学文化知识,以启发民众的政治觉悟。由此可见,青年学生运动对于唤醒民众的国民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正如陈独秀所说,“偌大的中国,只有少数青年学生是觉醒的”“青年学生是社会改造的唯一动力”[6]。

(四)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入中国,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开始学习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生中较早出现了一批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积极分子,如邓中夏、周恩来和毛泽东等,他们多是五四学生运动中的骨干力量。在这一时期他们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确立了对马列主义的信仰,成为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正如毛泽东所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7] 他们积极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并利用社团刊物进行宣传,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时期建立的学生社团及其出版刊物,这时也开始系统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潮。如《国民》在李大钊等知识分子的帮助下,开始介绍苏俄情况并发表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五四运动后,经过李大钊等青年知识分子和毛泽东、邓中夏等青年学生的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广泛关注,在政治思想领域逐步扩大了自己的阵地。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三、“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运动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运动不仅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青年学生表现出的优良品质也凝结为那个时代的精华,随着岁月积淀愈久弥香,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展现出熠熠光彩。五四精神具体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爱国主义精神。这是在五四运动中一以贯之的根本动力,也是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青年学生在民族危亡之际,主动担当起维护国家独立和领土完整的使命,采用罢课、游行示威、演讲等方式向政府施压,尤其是写青年血书、捐款等行为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情感和家国情怀。二是勇于革新的精神。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北京时,青年学生率先树起反对的大旗,以赵家楼的第一把火燃起了全国反对的热焰。青年学生勇于革新、不畏强权、积极斗争,以各种方式反对封建专制独裁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体现了革新精神和反抗意识。三是追求真理的精神。青年学生实事求是,追求科学、民主等思想,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文化与发展道路,并通过自我觉醒促进民众觉醒。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对于今天的中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通过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的时代,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青年应当顺势而为,奋发图强,从五四精神中汲取丰厚的爱国主义营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一)以青年强实现国家强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对于国家的长远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作为“现实的个人”,青年具有与其特定社会历史条件相适应的责任和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获得了巨大提升,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但国家也面临着更高层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发展的战略规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要实现这“三步走”的战略目标,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青年这一群体的奋发有为。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应当继承五四时期为国为民的优良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青春之我开拓前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添砖加瓦。

青年要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练就过硬本领,增强自身的实干能力,这是青年实现自身价值、为国奉献的必要前提。青年要不断提升个人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实践能力,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做好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增强自身独当一面的生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在此基础上把自己塑造成社会所需要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总之,当代青年只有大力提升综合素质和实干能力,才能奋发有为,以个人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二)以爱国情凝聚行动力

爱国主义从来都不是一句空话,在不同时期它表现为不同的时代内容。在“五四”时期,它表现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反对封建军阀政府和帝国主义相勾结侵犯中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拥护社会主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爱国主义就是爱社会主义的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把中国建设成现代化强国。因此,青年不仅要砥砺自身,练就过硬本领,也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具备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的家国情怀。

第一,青年应当增强社会责任感。作为国家未来的顶梁柱,青年应当增进国家认同,明确自身对于国家和人民的责任。青年应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把自身需求与社会需求相统一,把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相联系。第二,青年应把爱国情感转换成民族振兴的实际行动。青年应为国家做贡献、为人民做实事,把家国情怀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如在择业时应积极关注国事,响应政府号召,优先选择对社会贡献较大的岗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青年应关注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现实诉求,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从为国奉献的大处着眼,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入手,在为人民服务中实现自身价值,在笃行实干中推动社会发展。总之,弘扬五四精神、以爱国情凝聚服务社会的行动力,这是时代对于青年的殷切期望,也是作为中华儿女一份子的应有之义。

(三)以探索促进深化改革

“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不畏强权,率先进行抗争,由此打开了人民群众巨大势能喷涌而出的缺口,使旧中国成为“青春之中国”,这是动荡时期青年学生为了国家走在时代前列,积极探索民族革新的英勇之举,也是那个麻木社会所需的民族激情。在当代,青年处于和平发展、深化改革的转型时期,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啃硬骨头的关键阶段。面对社会矛盾交织、利益固化的重重困难,青年应当传承“五四”时期青年学生的革新精神,积极开拓进取,以创新创造的能力为改革注入新的活力。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与创新性的群体,理应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但是由于青年自身的力量较弱,人生经验不足,对社会中的诸多事情缺乏深刻的洞察与感悟,还不足以担当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青年能做的应是找准自己在深化改革中的角色定位——做好促进改革深化的先锋队。青年应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气魄担当起应负的责任,尽己所能,积极探索,在工作中不断打开新局面。

一方面,青年应当带头进行思想解放,扫清思想观念的障碍,为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做好思想准备。针对改革中遇到的硬骨头,青年应当积极了解客观情况,利用网络媒介为改革发声,利用舆论引导在社会上形成大势所趋的改革浪潮,推动形成深化改革的社会合力。另一方面,青年应具备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着眼于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民生等方面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地探索假设,小心的实践解决。例如,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动力不足,资源导向型企业转型缓慢。青年应当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中勇當先锋,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促进“要素驱动、投资开发为主”进入到“创新驱动、运营为王”,通过引领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带动社会形成创新创业的良好风气。总之,广大青年应当借全面深化改革之机,积极进行守正创新,做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者、拥护者和奋斗者。

(四)以实干促成全面小康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青年应志存高远,更要脚踏实地,以笃行实干切实的为社会做出贡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关系着13亿中国人能否彻底改写贫困史、走向富裕生活。目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距离这个目标的实现只剩下一年时间。然而,深度贫困地区依然存在,1660万贫困人口尚未脱贫,农村基础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不便利等问题依然严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青年应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夯实基础、艰苦奋斗,在笃行实干中走好这“最后一公里”。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突出的短板也在农村。广大青年应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深入基层,在国家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努力拼搏、不懈奋斗,支援偏远落后地区的发展以打赢脱贫攻坚战。青年干部也要矢志不渝、脚踏实地,带领人民群众创新创业,做大乡村产业,拓展营销渠道,让农民的增收方式更多元、动能更强劲。总之,当代青年应当抓住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迈稳步子、踏实做事,在实干中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五)以求真理提升软实力

“五四”时期的青年学生立足于中国现实,求真务实,在民族大义面前明是非、求公道,并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在各种理论思潮中选择了契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科学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这种勇于追求真理和进步的精神对于今天的国家发展和青年成才也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各种思潮相互激荡,青年的思想意识多元化;物质诱惑纷纷扰扰,侵蚀着青年的精神意志。面对思想观念复杂多元的局面,广大青年应当树立求真务实的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10],自觉增强抵御不良思想影响的能力。一方面,青年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守好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1]。作为在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被证明的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中国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青年应当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思想、方法,并运用它来解决时代难题,在创新理念、思想和方法中积累发展经验、构建中国话语体系,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程。另一方面,青年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求真學问、悟真道理。既夯实基础知识又不断创新突破,既刻苦钻研理论又不断增强技能,不负国家和人民的期望,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做奉献。总之,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青年应当发奋学习,为国家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推动文化强国的建设。

四、结语

一百年前,青年学生为了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青年学生在民族危机面前勇敢地担当起时代赋予的使命,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队和主力军。青年学生所展现的爱国主义、勇于革新、勇敢实践和追求真理等精神,对于当代青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时代赋予了青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广大青年立业正当时,应当汲取五四精神的丰厚营养,并通过艰苦奋斗将其付诸实践,以青年强实现国家强、以爱国情凝聚行动力、以探索促进深化改革、以实干促成全面小康、以求真理提升软实力。作为当代青年,应当把握改革开放的历史机遇,奋发图强,努力成为堪当时代大任的栋梁之材。只有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有可能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41.

[2]蒙木.五四风云[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145.

[3]海上闲人.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9:445-446.

[4]常丕军.五四运动史话[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17.

[5]日军舰来闽,企图威胁抵制日货运动[N].申报,1919-05-06.

[6]任建树.陈独秀著作选编:第三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135.

[7]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M].童乐山,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9:234.

[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7:4.

[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17年10月18日)[N].人民日报,2017-10-28.

[10]李永胜.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 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N].西安日报,2018-05-07(9).

[1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67.

[责任编辑:吴寿平]

The Far-reaching Influence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its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Li Yongsheng  He Yang

Abstract:The May Fourth Movement is a patriotic campaign against imperialism and feudalism. By shouldering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safeguarding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and actively seeking for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the young students in the May Fourth Period played a pacesetter and bridge role. Reviewing the process of the May Fourth Movement and exploring the role of young students in it is conducive to summarizing and learning from the patriotism of young students in the May Fourth Period.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youth in the new era to pool national strength, to deepen reform and opening-up by exploration, to seek truth so as to improve China's soft power, and to undertake the mission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a.

Key words:the May Fourth Movement;  Youth Students' Movement;  Contemporary Enlightenment

猜你喜欢
当代启示五四运动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九三学社中央“五四运动与九三学社缘起”研讨会在苏州举行
浅论艾思奇《大众哲学》的历史贡献及当代启示
宋代分路取士与凭才取士的论争及其启示
世界历史理论与全球化理论的异同及其当代启示
“语录体”著作的特点及其对当代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毛泽东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95年前的“五四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