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2019-06-12 11:05高暘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笔者文本阅读教学

高暘

思维品质是思维活动中智力与能力在个体身上的表现,表现为一个人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以辨析、分类、概括、判断、分析等方式呈现并体现其在逻辑性、批判性、创造性等方面的水平和特点。《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初步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1]

初中阶段的阅读教学重点,不仅培养学生掌握词汇和语法知识,对文本主旨大意进行表层理解,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有效的教学活动来培养和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阅读教学课例片段,着重从提升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和创造性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2]

一、重视语篇分析,提升逻辑性思维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维培养,教师首先要考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运用语篇分析手段,可以引导学生从文本特征、文本体裁和结构等层面分析文本,理清文本内在的错综复杂的关系,提高学生逻辑分析能力。

1.分析语篇文本特征,增强观察能力

文本特征包括文本呈现时所用的篇章标题、副标题、插图、题注、篇章导言、提要、注释等显性形式。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仔细分析文本特征,有助于学生把握阅读文本中的有效信息,比如写作目的和文章主旨等,并根据获得的信息进行积极地思考和提问,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期待,而且可以给与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预测、思考和提问,学生可以在观察的思维能力方面得到提升。

例如,《英语(牛津上海版)》8A Module 1 Unit 3 Reading--Dealing with trouble,文本有加粗的标题,有导言,还有两幅插图,文本印刷的版式是活页本,右上角有日期。笔者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文本特征,通过阅读标题和引言来快速了解文章主旨大意和判断文本体裁,再通过观察图片,回答以下问题:1.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2. What was the man doing with the bag? 3. What were the other people doing? 4. What conclusion can you draw from these pictures?

学生对文中插图仔细观察后,讨论交流达成共识,从拎包和手揭示主要矛盾,猜测故事中的trouble, 从第二幅图主人公的打电话的行为动作,预测了trouble是否解决及故事的结局。并在问题How did people deal with the trouble?的引导下,形成想要通过阅读去了解接下来故事情节的期待。

2.分析语篇体裁和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在篇章结构上,学生要学习根据文章的不同体裁(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不同的交际功能,分析语篇结构的条理性、连贯性和前后一致性,分析主题句与信息细节的关系,分析句子与段落、段落与段落、段落与篇章的关系。根据体裁来分析语篇结构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把握文本的脉络,从而准确理解全文。

例如,《英语(牛津上海版)》9A Module 2 Unit 5 More Practice--How to improve your memory,本文为拓展阅读文本,来自单元中的More practice板块,与主阅读篇章的话题相同,但内容上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和图片,直观地了解文本的写作背景和意图,再引导学生运用略读策略,找出文章的主题句和段落主题句,了解文章大意,明确这是一篇介绍改善记忆力方法的科普说明文,采用了总-分的说明结构,先概括出改善记忆力有Using memorizing methods和Taking care of your health这两种方法,再具体说明How to use various methods and take care of your health。考虑到本篇说明文结构清晰这一特点,在之后的阅读活动设计上,笔者采用学生自主阅读、记录关键信息、自主构建文章形式图式的方式让学生自己研读、探究、体验,在阅读活动中积极思考,自主分析归纳文本。

笔者要求学生细读文章的时候,以笔记形式记录以下信息:提高记忆力的几种方法、作者采用的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笔者还提醒学生记笔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以上信息以思维导图、表格或流程图等形式组织起来。

整节课,阅读活动以学生自己的研读为主。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对于课文有了整体感知和整体把握;通过自我探究、自我体验,按照自己的理解记录文章的关键信息,有逻辑地把信息组织起来,体验作者的思维过程,将语篇信息转换为可视的图像信息,从而整体感知语篇的内在语义关系,推动深层理解。

3.结合语境设置问题链,发展判断和推理能力

英语语篇教学中的问题设计是启发学生思维,引领学生走进语篇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语篇的具体内容和细节内容的主要措施。美国语言学家Goodman提出阅讀是一场“心理语言的猜测游戏”(Goodman,1967) 。基于语境设置问题链,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达到在语篇理解上与作者对话,促进其语言学习,发展判断和推理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教授《英语(牛津上海版)》8A Module3 Unit 6 Reading--Caught by Gork (Part I)这节课时,笔者根据这是一篇科幻类冒险故事的文体特征,通过解读文本,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线索,采用自下而上阅读法,通过基于语境的预测、推理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步步深入,设计了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连环套的形式,引领学生逐步深入语篇,使文本理解不停留在表层信息的提取,而是帮助学生达到对文本的深层理解,发展思维。设计的问题链如下:1. When and where did the story take place? 2. What problem did they meet? 3. Do you think if Captain King and his crew would enter the cliff? 4. Whose home do you think it was? 5. What do you think of Gork? 6. What might happen after Gork found that Captain King and his crew were in his cave?

在教学过程中,问题链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思考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把任务式的被动学习变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把文本信息与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设想结合起来,追随Captain King 的思路,与之产生共鸣,作出预测、推理及判断,同时也推敲辨析,激发进一步的思考,从而实现从学习知识到提高能力的转变。

二、设计讨论和辩论活动,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判断,表现为解释、分析、评价、推断。它是一种反思性思维,依据一定的标准评价思维,进而改善思维。在阅读课中,组织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观点性辩论、师生问答等活动,都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式。

1.开展观点性辩论活动,拓展思维角度多元化

在英语课堂中开展观点性辩论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运用多角度思维去看待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拓展及迁移,并用辩论的方式巩固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3]

在教授《英语(牛津上海版)》9A Module 1 Unit 3 Reading--Head to head这一课时,笔者针对这篇阅读材料的文本特征,即关于养宠物狗的正反两方观点的碰撞。采用了先整体感知后细节理解的阅读策略,先让学生通过快速阅读了解主旨大意,找出Emma和Matt的总观点,再让学生细节阅读,找出两个人的论点及论据。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掌握“总观点-分观点-观点论证-总结”的观点论述结构,并指导学生关注在陈述个人观点的时候应注意层次分明,逻辑清晰,运用一些连接词比如first, second, whats more, finally来组织语言。通过问答方式,让学生对文章中的论据进行关键词记录。在读后活动中,笔者根据文本“辩论式”体裁的特点,设计了一个 “Head to head”辩论活动,“Do you think it is a good idea to keep a pet dog?”班级学生分成两组,正方和反方对饲养宠物狗的利弊进行辩论。活动前,笔者给学生留有一定时间进行小组讨论,并记录下观点及论据的关键词,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然后在接下来的辩论过程中,鼓励学生使用文本中已学的词汇、句型反驳他人的观点,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辩论等方式巩固及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技能。[4]

在开展观点性辩论活动中,正反双方都需要先理解对方辩论的角度,再找准驳斥的角度,选择精确的支持性论据来驳斥对方观点,这种思维角度交叉转换的论证过程有助于拓展学生思维角度多样化,提升思维的灵活性。[5]

2.组织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深化思维层次

精心设计的基于问题的小组讨论,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分享综合,通过同伴间的讨论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采用多种途径解决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会多样化,思维宽度会不断拓展。

例如,《英语(牛津上海版)》7B Module 3 Unit 9 Reading--Mr Wind and Mr Sun是一篇寓言故事,通过讲述了风为了证明自己力量大而和太阳进行一场比赛来揭示寓意,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要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较,应发挥自己的专长为人类服务。笔者以竞赛为主线,抓住主人公Mr Wind在比赛前、中和后的内心情感变化,分析出主人公通过这场竞赛懂得的道理。在阅读活动中,笔者设计了三个主问题贯穿始终,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What do you think of Mr Wind before/during/after the competition? 2. Find the sentences in the story to support your opinions. 学生经过思考之后,再与全班同学分享。在阅读过程中,学生研读文本,积极思考,对关于Mr Wind 不同阶段的表现的评价,都能在文章中找到依据,以及作者的结论,对于主人公Mr Wind 的认识也不断深入,从最初的骄傲自大、自信满满的印象,到后来总结出主人公愿意向他人学习的品质,学生对Mr Wind 的评价也更加公正客观。在读后活动中,笔者就三个问题设计了小组讨论,问题如下:1. Why did Mr Winds face turn red twice? 2. What can you learn from Mr Wind and Mr Sun? 3. What have you learnt from the fable?

该讨论活动的前两个问题,要求学生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再推断,引导学生再次回到文本并进行研读,从字里行间找到推断依据,然后鼓励学生总结出人物性格特点。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想相互碰撞,加深了对作者意图的揣摩和故事寓意的理解。小组讨论环节,笔者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注重引导学生思索阅读后的所得,并没有为每个问题设置固定答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了故事的寓意,思维方式得到了深化和提升。

三、发掘教材中的创新教育素材,提升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指思维活动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不仅善于求同,也善于求异,它以其主动性、独创性的思维方式,能突破思维习惯的束缚,表现为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阅读教学理论,阅读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语言与思维相互作用的、创造性地学习运用语言的过程(杨连瑞,2005)(初中生思维发展)。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依托教材中的素材,充分研读教材,发掘创新教育素材,创造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想象力的空间和契机,基于文本设计有价值的活动或任务,让他们有机会“异想天开”。

1.设计有效读前活动,突破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是有先前的活动所造成的一种对活动的特殊的心理准备状态或活动的倾向性。英语阅读教学的读前环节,是课堂阅读教学的首要环节,它能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激活背景知识和激发阅读需求。教师可根据教材内容,巧妙设计一些读前活动,引导学生突破思维定势,打开思路,创造性的进行思考。

例如,《英语(牛津上海版)》8A Module 1 Unit 3 More practice—The funny side of police work, 这篇文章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主人公在警察工作中经历或听闻的三件趣事。文章向学生展现警察工作的不被众所周知的趣味性的一面,拓展他们对自身之外社会情况的认识,通过揭示主人公对警察工作的热爱与享受,引导学生同样要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对于文本,笔者将原文的标题The funny side of police work改成了The______ side of police work这样一个不完整的题目,让学生通过阅读,为文章补全标题,目的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发散和开拓思维,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内涵。在读前阶段,笔者先呈现了一张主人公穿着警服的图片,引入讨论对象。接着,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What do you think of police work? 詢问他们对于警察工作的印象,并将关键词总结在黑板上。学生尽管给出了多种回答,认为警察工作是重要的、危险的、必要的、劳累的等等,但仍旧是常规思维模式。这时,笔者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中的三个故事,了解他们所不知道的警察工作的另一面,再来补全标题。

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继续阅读,随着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了解警察工作不为人知的另一面,成功地完成了笔者在读前活动给他们设置的补全标题的任务,同时突破了原来对警察工作认识的思维定势,更深入地领会了作者想传递的理念。

2.结合文本以“读”促“写”,提高想象和创新能力

阅读要求的是学生的理解和领悟能力,写作要求的是运用和表达能力。只有通过阅读的逐步领会和深度思考,才能转化为写作的正确表达。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运用文本所创设的语境,以文本语言、话题和结构作为支撑,设计激发学生思维的写作训练活动,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意识和策略,以读促写。

例如,《英语(牛津上海版)》9B Module 1 Unit 2 Reading—Hot tips for August 2040,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以网页形式呈现,文本由三个独立的部分组成,分别介绍了2040年一个购物网站中的三款热推产品:度假酒店、房子和汽车,且引用了用户评价。笔者结合文章语境,以未来花园城的生活为主题,设置穿越时空浏览2040年QuickBuy.com这一购物网站的情境,引导学生运用略读和跳读等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有效解读文本。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反馈和教学活动的落实,学生抓住了三个产品的特征:magic, green, smart,将未来和现在的生活作对比,感受生活变化的同时,也憧憬未来的美好生活。在读后活动,笔者设计了一个写作任务:Imagine your life in 40 years and write a short passage on the topic of “I want to have the magic/green/smart_______”。这一话题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将文本内容、思维方式和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大胆发挥想象和创新意识,利用所学内容表达观点,完成从文字阅读到思维重组,并最终到语言输出的转换。

在写作过程中,学生思维活跃,大胆发挥想象力,从the smart book, the smart fridge, the magic kitchen, the green rubbish bin到the magic school等等,学生并非将文本中的词、句或语段机械地重复或生搬硬套,而是通过知识的内化和重组,思维的发散和创新,结合新的情境,将已学的内容和已有知识有效结合,生成新的内容。这一活动任务语言输出量大,思维含量高,实现了个性化思考和个性化见解能力的培养,提升了创造性思维。

四、补充课外拓展阅读,促进思维品质发展

要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必须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进行。课外阅读也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途径之一。在立足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还应将课外拓展阅读和思维品质发展的目标指向融合起来。笔者主要采用两种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第一种是基于课本话题的拓展性阅读。根据学情,笔者会选择一些比教材难度更高的和低于教材难度的阅读材料,供基础较好的和基础较薄弱的学生阅读。目的在于将同一话题下的学习材料多样化,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进行拓展阅读,开拓人文视野,提升思维品质。第二种是列书单给学生,让学生在所列书单中自主选择英语原版读物和分级读物,鼓励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笔者会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猜词、如何摘抄和如何欣赏等,并会在学生阅读之后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分享读书收获、写书评、英语短剧表演、观看文学原著改编的英文电影、根据书中某一些片段拍摄微电影等。通过这两种方式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更加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逻辑思维 、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结语

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己的思维品质、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行为。其次,教师应“以生为本”,以学生的语言基础和具体学情为依据来设置思维品质目标。从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能力的真实情况出发,寻找学生思维品质的增长点,结合课内外活动,探索发展学生思维品质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最后,教师还要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开阔思路、探新求异,以创新意识来灵活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林立.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夏谷鸣.英语学科教学与思维品质培养.[J].英语学习,2017(2).

[3]陈艳君、刘德军.基于英语学科素养的本土英语教学理论建构研究.[J].中学外语教与学,2016(8).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5]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17年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笔者文本阅读教学
老师,别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