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
摘 要:习惯就是在某种时间,某个地方,某种条件下自然而然的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定型的动作和行为。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成为支配人的一种力量,孩子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不需要特别的一直努力,不需要别人的监控,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会按已形成的习惯去行动。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的成长道路。可见,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应该重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幼儿 习惯 培养
一、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可塑性大,所以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民谚“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就是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经典概括。因此,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使他们有好的生活节奏,这对孩子一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孙云曉曾总结说:“好习惯对儿童来说是命运的主宰,是成功的轨道,是终身的财富,是人生的格调。” 人的各种习惯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生活、环境、教育、学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是可以培养的。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
1.家庭教育
(1)强化理论学习,科学指导教育行为
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强大科学动力。家庭教育应在理论的指导下,学以致用。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避免盲目偏激的教育行为,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家长可以采用订阅专业期刊如《幼儿教育》、参加社会教育理论培训、收听收看教育理论讲座等形式充实理论内涵,运用教育理论科学指导教育行为。
(2)坚持培养目标,帮助孩子反复强化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特别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他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需要家长的提示和帮助。所以,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关键在于“渗透”和“坚持”。教师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的习惯。[1]
(3)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做好榜样带动
《三字经》上写的分明:子不教,父之过。可以看得出来,家长的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俗语又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孩子的许多品质、习惯间接都参照或照搬了家长的榜样,并且孩子的模仿能力是超强的,这种模仿的结果将会对孩子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我们家长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必须做到,而不是一昧的说教。比如,早睡早起,饭前便后洗手,随手整理好自己的书桌,不长时间看电视等等,只要家长做到了,再去要求孩子,他们才会从心里接受。
2.幼儿园教育
作为幼教工作者,除了建议家长坚持上述基本教育方法外,还要求教师有比家庭教育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顺利进行。
(1)遵循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在幼儿园应当按一日常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3-6岁是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期,由于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个性品德会在形成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复,所以要求我们做到教育内容的系统化。例如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就是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
(2)适时表扬,激发幼儿内在动力
心理学家威廉·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幼儿的点滴进步老师要注意观察并适时给予表扬,让他们体验良好表现带来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幼儿内心的动力,把“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例如,当幼儿主动整理玩具时,老师可以对幼儿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了,真是好样的!”等等。
(3)集体动员,持久强化训练
幼儿在园内除了与任课老师直接接触以外,还与保教、工勤、管理方面的人员等都有密切接触,因此,在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就亟需大家统一标准,一起来规范幼儿的行为。同样,“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不断反复强调幼儿行为的对与错,久而久之才会在他们的意识里形成固化,养成良好习惯。[2]
(4)家园共育,巩固教育成果
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过程中,家庭、幼儿园必须建立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形成合力。首先,老师、家长需保持积极的沟通,坚持启用“家园练习册”、建立微信QQ群等,利用接送孩子、“家长开放日”等多种机会互相反馈孩子的行为表现,对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要两头使力,坚决杜绝幼儿家里园内“两种人”现象;其次,家园要相互交流教育心得,因人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实施教育。
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幼儿教育一定要把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放在核心位置。家园紧密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适时采用奖励、表扬的方法,坚持长久反复指导,逐步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拥有更加美丽绚丽的人生!
参考文献
[1]刘萍.用爱护航共促成长——微信在幼儿家园共育中的应用[J].好家长2018年59期.
[2]李沅璞.家园共育,助力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J].好家长2018年5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