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评价合力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2019-06-11 04:27刘媛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必修课程选择性课程标准

2018年1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方案”)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版)》(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为新时代高中教育绘制育人蓝图。北京市作为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市,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于2018年秋季新学年实行新课程方案和新课程标准。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标。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思想政治学科教师应在课程理念上准确理解课程结构与育人的关系,在课程实施上以发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在评价操作中着重评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化课程结构,发挥三类课程整体育人功能

2003版课程方案规定三类课程,分别是必修课程、选修Ⅰ课程和选修Ⅱ课程。新课程方案指出,普通高中课程在保证共同基础的前提下,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提供有选择的课程,既保证学生达到共同基础的要求,又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普通高中课程由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

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设置,所有学生必须全部修习。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这里的“共同基础”,既是学科知识的共同基础,又是社会生活的共同基础,还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共同基础。思想政治学科必修课程设置四个模块,共6学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考查内容以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选择性必修课程由国家根据学生个性发展和升学考试的需要设置。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的学生,必须在本类课程规定范围内选择相关科目修习;其他学生结合兴趣爱好,也必须选择部分科目内容修习,满足毕业学分的要求。它既充分考虑了学生不同发展的需求,满足了学生初步专业定向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高等学校招生需要。思想政治学科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三个模块,共6学分。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内容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中的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为依据。

选修课程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开设,学生自主选择修习。其中,一部分是国家在必修课程与选择性必修课程基础上设计的拓展、提高、整合性课程;一部分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和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以及学校办学特色等开发的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具有鲜明的“连接学习”的特征:既为学生积累大学知识、为大学成功做准备,又为学生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奠定知识基础。

必修课程是培育全体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载体;选择性必修课程是对必修课程的延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兴趣和升学需要;选修课程更关注学生专业素养的发展、高校自主招生及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方案调整了2003版的课程结构,进一步明确了三类课程的功能定位,课程学习与高考对接,增加课程的选择性,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形成专业倾向。同时,新的课程方案也确定了三类课程学分比例,在毕业总学分不变的情况下,对原必修课程学分进行重构,由必修课程学分、选择性必修课程学分组成,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学分,既保证基础性,又兼顾选择性。

发展学科核心素养,优化课程内容

聚焦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特征,思想政治课程内容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内容,努力呈现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社会、生态等发展的新成就、新成果,充实、丰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

必修课程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轴,以“四个自信”为“四维”,以四个素养为“四梁”,设计整体框架。框架包括四个模块:模块1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循历史进程,讲述为何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块2为“经济与社会”;模块3为“政治与法治”;模块4为“哲学与文化”,依托模块1的基本原理,介绍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基于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是必修课程延展的需要。选择性必修课程设置“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生活”“逻辑与思维”三个模块,更加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和对相关内容的充实,更加关注知识的应用性。选修课程设置“财经与生活”“法官与律师”“历史上的哲学家”三个模块,是对必修课程和选择性必修相关课程的进一步拓展。

课程以学科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议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深化教学改革

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思想政治学科课程实施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對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使他们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要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引领学生通过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在人生成长的道路上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

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育,倡导实施活动型学科课程。活动型学科课程,即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活动型学科课程的实施,要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使教学在师生互动、开放民主的氛围中进行;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参与,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要通过范例分析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深化理解,在比较、鉴别中提高认识,在探究活动中拓展视野,引领学生认同、坚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要走出教室到社会实践中学习。学生参观博物馆,走进工厂、农村开展调查,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激发对党、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感知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增强自信和政治认同感;走进居(村)委会为社区建设提建议、通过网络参与政府决策等活动,提升学生公共参与的热情与能力;访谈优秀共产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坚定责任担当。社会实践活动为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更丰富的资源、更真实的情境、更鲜活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实践中观察生活、思考生活,在探索、积累和体悟中激活思维,提升能力,培养品格,坚定信仰,实现知行统一,加深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

坚持育人导向,推进考试评价改革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全面反映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状况。思想政治学业水平考试,以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发展水平为考查对象,考查学生能否综合运用相关学科内容,参与社会实际生活,在真实情境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重点关注能否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否展现出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终身发展所需要的、必备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为有效测试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真实发展水平,学业水平考试的命题框架应由关键行为表现、学科任务、评价情境和学科内容四个基本维度构成。要根据不同的题型要求命制试题,学业水平考试既要有答案唯一的试题,又要有答案开放的试题;既要有只需呈现最终答案的试题,又要有需要解释答案理由与展现解题过程的试题。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科任务制定评分标准,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2014-3-30)[2019-11-22]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54/201404/xxgk_167226.html.

[2]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王湛.为新时代高中教育绘制育人蓝图——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工作[J].人民教育,2018(03-04).

[5]张卓玉.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实施建议[J].人民教育,2018(03-04).

[6]崔允漷.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为何调整,如何调整[J].人民教育,2018(03-04).

[7]基础教育课程编辑部.打造素养导向的活动型学科课程——访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修订组负责人韩震、朱明光[J].基础教育课程,2018(Z1).

[8]刘媛.基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高考试题研究与教学建议[J].中国考试,2017(4).

猜你喜欢
必修课程选择性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选择性听力
创新课程设计 实现快乐军训
高中必修课程“夏商西周政治制度”教学分析
选择性应用固定物治疗浮膝损伤的疗效分析
选择性执法的成因及对策
铈基催化剂用于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x的研究进展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