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蓓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关键所在,其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思考能力和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存问题和如何实现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课是初中的重要课程,作为一门引领其他课程不断进行的基本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学习语文、阅读文章,使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从而对阅读产生兴趣,自主地去探索和发掘。但从如今的教学成果中可以发现,初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水平和质量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方式存在问题
如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考高分的学生与教师重视阅读解题技巧和速度,填鸭式教育与应试教育成了我国初中学生语文阅读教育的阻碍。比如试卷中问“这段话在文中起到怎样的作用”,教师提前告诉学生在结构上可以有开篇点题、设置悬念、埋下伏笔、承上启下等作用,在内容上可以是交代背景、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等。这种教学方式实际上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数,可是这样一来,学生对文章仅仅是选择性阅读,缺乏自我思考与理解,无法从中了解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情感的表达。教师教会学生阅读的程序和步骤,达到了应试的目的,却也同时丢失了阅读的初衷——拓展眼界與思想启迪。如此一来,学生也没有养成自主深入阅读文章的习惯,打击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也降低了。用一串串僵硬而毫无情感的标点符号和知识点取代了富有灵气和魅力的语言和文字,用卷面上的满分阅读取代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和独立思考能力,这种得不偿失的教学方式,是如今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和成果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对阅读的重视性不足
学校把学生成绩的提高作为首要目标,教师的教学模式变为技巧性授课;学生和家长重视分数,将掌握解题技巧作为首要任务。对阅读的本质认识性不足,导致其认为阅读的作用仅仅是“语文卷面解题”,对其的理解也就停留在表面。但事实上,初中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切的基础,是读懂所有科目题目和出题意图的基本,是学生探索世界的第一步,是锻炼独自思考能力的一种方式。学生和教师对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进行过于形式化和目的化的教学,违背了课改的目的,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三)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
学生从小开始接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家长为了培养孩子,其课余时间被所有补课班和兴趣班充斥,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为了考试,教学许多解题技巧与方法,学生仅通过此方式就可得到高分,未理解阅读的实际意义,也就对此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业压力过大,面对无数的题目和文章,早已觉得枯燥厌烦,也失去了静下心来阅读的愿望和兴趣。学生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主体。若无法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那么,也就无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一切措施也就变得本末倒置。
二、实现初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一)完善教学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采取个性化教学,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需求与情感体验,作为引导者,将难以理解的和需要重点分析的地方指出来,与学生探讨学习。课堂互动交流是提高学生注意力,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学习进度的有效方法。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为了进行实践性教学,还可以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进行阅读教学。
如举行一场辩论赛,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探讨与辩论。比如教学《愚公移山》时,教师让学生对“愚公移山这个做法正确吗”进行辩论,双方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交流学习,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做总结,挖掘文章的深层含义。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章的印象,还能引导其进行课后的思考与反思。
如营造一个情景氛围,开发课外课堂,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加快学习进度,引发联想与思考。比如教学朱自清的《春》前,布置一个作业,让学生在周末去踏春,感受春天的美好与风景,拍一些图片与大家分享。上课时让学生说出自己对春天的感受,有什么是与作者所见相同或者不同的,带着对春天的向往朗读课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层了解文章内容,更能让学生发现世界的美好,对语文这门学科也能有所改观。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和发现语言和文字的美好。教师通过学生的心理特点,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如课前留悬念的方式——《陋室铭》中作者为什么喜欢陋室?陋室有什么优点?《爱莲说》的作者为什么独独喜欢莲花?莲花有什么特点?再比如对比的方式——《皇帝的新衣》与《愚公移山》这两篇分别是国外与国内的寓言故事,对比国内国外作品的不同之处;对比鲁迅先生的几篇文章 《从百草园到三位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等写作手法与情感的不同。
如安排学生进行自学后,给其他学生进行板书教学。学生自学《皇帝的新衣》这篇文章时,教师留给学生几个课前题目,例如:“皇帝为什么会被骗?”“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其中一名“小老师”在课堂上给大家讲课与分享,进行思路的整理和分析后板书。教师在学生讲课后进行鼓励与补充,提点学生、升华主题。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以往的传统式教学,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寻找答案,也将课堂变得有趣生动。
如举行诗歌朗诵比赛,重点在于表达诗歌的情感与理解,给予优秀学生鼓励。比如课上朗读曹操的《观沧海》时,要用气势磅礴的情感,表达出曹操的野心与胸怀天下的精神;朗读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要注意其诗中的情感起伏变化与深 情,表达出依依不舍的离愁情绪;读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将安慰的语气表达饱满,抒发出坚强乐观的思想情怀。这样的比赛活动,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与体会,学习伟人的精神,发掘和锻炼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有利于语文的学习。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只有成功养成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教学才算是画上完美句号。可是阅读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此以往的过程,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进行课外的阅读,嘱咐家长监督学生每天固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教师通过介绍语文课本中有名的作者,推荐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文章。如在七年级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朱自清还有一篇有名的散文——《背影》,讲述了自己与父亲的故事,教师把文章推荐给学生,让学生课后阅读,并思考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改善,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加深对作者的了解,拓展眼界。
在班级开设读书角,让学生把好书带来放在书架上与同学们分享、交换阅读。把学生每5—6人分为一组,进行团体小组阅读学习,如布置一星期内阅读完《鲁滨逊漂流记》,学生记录自己的读书笔记,在一星期后与小组成员进行分享和交流。小组成员还可以互相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给其他成员推荐值得读的好书。
三、结语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并不简单,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思考方式不断进行探索。只有重视语文阅读,通过渲染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够实现初中语文阅读的有效性,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语言感受能力的增强。
参考文献
[1]刘晓宇.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借助互动方式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6(14).
[2] 张秀梅.简述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意义和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6).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