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细平
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体制转型对于学前教育的影响,随后文章介绍了社会体制转型背景下学前教育的重新定位,包括提高学前教育地位、健全成本分担机制、明确划分政府职责、加大农村教育投入等,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
引言: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随着改革开放,我国逐渐推行市场经济体制,而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公共教育內容,属于一种福利性的教育体制,目前,随着国家体制改革,需要对学前教育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
部分补偿性学前教育主要是招收那些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从而能够发挥出相应的扶持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此外,在社会体制转型背景下进行学前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价值观念,锻炼其交往沟通能力,树立自信心,同时还能减少社会中的违法几率,促进社会平稳发展。我国自从市场经济体制实施后,大部分政府机关也开始实行以企业单位为基础的办园模式,因为对于学前教育的地位和性质不够明确,因此大部分学前教育发展状况都不是很好,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所创办的学前教育,正在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危机。除此之外,因为没有准确定位学前教育,因此教师定位较为尴尬,没有科学制定职业规划。
2.1提高学前教育地位
学前教育不包括在九年义务教育当中,主要是以学前儿童为主进行各项教育活动,因为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人依然将学前教育当作一种福利教育,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和计划经济体制的运行方式有所不同,市场经济体制下,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主导作用的也不再是政府,而是市场与政府的共同管理。相关市场经济理论提出只有通过市场配置,才能提高个人物品的配置效率,但是对于那些公共物品来说,通过政府配置会获得较高的配置效率,在政府宏观调控下,能够促进整体配置效率的全面提高,促进公平。学前教育自身的公益性属性也影响着在社会中的定位问题。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应该突出学前教育自身的公益性质,提高政府的责任,加强学前教育的投入资金。
2.2健全成本分担机制
随着经济体制的变化,学前教育中的学费分担形式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从目前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学前教育中各种费用的主要承担主体就是家庭单位,而政府在学前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其他领域相比还存在一定不足,同时乡级政府以及县级政府对于学前教育中的承担比例设置也不够合理。为此在学前教育中应该坚持公益性这一基础教育理念,健全学费承担机制,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家庭阶层中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收入状况,以及各个区域政府的财政发展现状,制定科学、适用的分担模式,从而让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家庭之间实现公平分配的承担效用。
2.3明确划分政府职责
学前教育领域中的发展水平较低问题,主要是由下面两种因素所导致的,首先是教育方面的普及程度较低,同时教育资源的缺失也是导致学前教育水平无法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中也相继出现各种企业办园、私人办园等模式,同时相关规模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为此家长的选择难度也相继上升,除此之外,还面临着较为突出的学费压力。学前教育领域中目前普遍存在入园难和入园贵等问题,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市场的影响,地方政府在企业办学中的影响力度逐渐下降,地方幼儿园中学费收取和整体教育水平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为此政府应该发挥自身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对学前教育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整理,扩大学前教育中资金资源与教育资源,并对自身的管理权限、职责等进行科学划分,提高对于私人办园和企业办园中的费用管理以及资质管理,突出学前教育中的组织性与公益性特征。
2.4加大农村教育投入
农村区域中的学前教育水平和城市相比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培养质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企业办学数量较少,同时私人办学的整体规模也比较小,主要是集体合资的办学模式。此外,集体单位与地方政府也更加重视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资金投入力度较低。在这种状况下,部分经济水平不高、收入较低的家庭,就无法承担学前教育的各种费用,从而无法保证幼儿的教育权利。会影响农村的发展。为此农村基层政府应该加强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扩宽投资渠道,提高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收入,从而让所有家庭都能够承受起学前教育的费用。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变革,学前教育也面临着较大的变化,而学前教育中的各种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为了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提高学前教育的整体教学质量,我们应该对其进行重新定位,从而促进学前教育的顺利发展。
(作者单位: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