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政治的复兴及其在印太地区的应用

2019-06-11 11:53朱玥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印太边缘大国

朱玥

地緣政治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从瑞典政治学家鲁道夫·契伦首次提出“地缘政治”的概念,经马汉、麦金德以及斯皮克曼等人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但地缘政治理论在对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的过程中也备受批评。二战后至今,地缘政治的思想与理论经过不同学者与政治家的研究与应用,其理论和现实意义再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地缘政治理论研究与发展也得以复兴,并对国际体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主要考察冷战期间以及冷战后至今两段历史时期内,地缘政治思想与理论在主要大国对外战略中的应用,以及其对国际体系的发展演变产生的作用,进而指出地缘政治是当前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地缘政治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自产生之日起,就对国家间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从瑞典地理学家鲁道夫·契伦(Johan Rudolf Kjellen)首次提出“地缘政治”(Geopolitik)的概念后,先后经历了马汉(Alfred Thayer Mahan)、麦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斯皮克曼(Nicholas John Spykman)等人提出的地缘学说,已经发展成具有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的学科。在二战后初期,地缘政治理论因“间接”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被广泛视作“伪科学”受到了打压。但在冷战以及后冷战时代,地缘政治思想与理论在各大国的外交实践中又再次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得以复兴。

1 雅尔塔体系下地缘政治理论的应用

1.1 美苏两分天下——边缘地带理论的初步实践

美籍荷兰裔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曼在其1944年出版代表作《和平地理学》(The Geography of the Peace)中提出了著名的边缘地带理论。斯皮克曼在分析欧亚大陆的政治动态模式时,提到过麦金德在其1919年出版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中曾经强调的一个理念:俄罗斯陆上强权与英国海上强权之间的对抗是历史的宿命,无法避免。

朝鲜战争是美国在冷战期间于欧亚大陆边缘区域参与的首场地区战争。对于美国而言,控制住朝鲜半岛的形势——至少阻止北方以武力形式统一半岛——符合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基本地缘安排,即拉拢韩国与日本,遏制中国,防止苏联势力的进一步扩张到能够全面控制远东。

在冷战对峙的过程中,苏联也注重同美国在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缘区域的争夺,积极插手地区内部事务,不断扩充自身的影响力。欧亚大陆的边缘地带一旦被某个强国控制就会对整个世界产生破坏性甚至是毁灭性影响。整个冷战过程也印证了斯皮克曼的边缘地带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即对一国外交政策的衡量,必须首先依据该国在世界上的位置。

1.2 海权的争夺——马汉海权论与戈尔什科夫海上威力论的较量

美苏冷战对峙的另一个方面体现在海洋上的争夺。美国受马汉海权理论的影响一直强调其海上力量在全球的前沿存在,而苏联人在海军元帅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的指导下与美国海军相抗衡。

冷战期间美苏两国海上实力的对抗,实际上也是马汉的海权理论与戈尔什科夫的国家海上威力论之间的较量。两个超级大国各自遵循着不同的海权发展逻辑,最终以苏联的崩溃而告终。苏联海军的发展虽然也受到马汉思想的影响,即强调国家海上力量发展的重要意义,但主要以戈氏理论为指导。戈氏理论对于苏联海军的错误定位造成了无法挽回的后果,而马汉思想在美苏海上抗衡环节中的胜利也成为其理论至今影响广泛的主要原因之一。

1.3 区域一体化——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地缘整合

在两极格局下,除了美苏两大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地缘上的较量外,较以往体系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世界主要地缘区域出现的一体化趋势。冷战期间出现的区域一体化主要产生在西欧、东南亚、南亚等地缘政治区域,体现的是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的地缘整合。

无论是欧盟、东盟或是南盟,冷战期间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各个地缘政治区出现的区域一体化现象都属于各区域内部及整个边缘地带的地缘整合,有利于各自区域内部经济发展与实力增强,在冷战大背景下,提升区域的自主性,在霸权国之间实施平衡。同时,从全球地缘政治的角度看,区域一体化有利于防止斯皮克曼理论中提到的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再次出现一个类似于纳粹德国的国家,从而对陆上及海上强国乃至整个世界造成巨大的灾难性影响。

2 后冷战时代——多极格局下的地缘争夺

2.1 美俄在印太亚洲的地缘争夺

伴随着东欧剧变、德国统一及苏联解体,人类正式进入后冷战时代。在后冷战时代,俄罗斯继承苏联“遗产”继续与美国在多极格局下进行全方位的地缘争夺。在多极格局下,美国的对外战略的重点任务之一是保持其在全球的前沿存在,尤其要掌握全球重要海上通道的控制权,尤其是要提升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与俄罗斯和中国展开地缘上的争夺,同时搭乘印太地区经济发展的快车。

2.2 中国——海陆复合型大国的战略选择

后冷战时代国际舞台上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新中国于20世纪80年代正式开启的改革开放的进程使其自身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新世纪初,中国已经一跃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及多极格局下的重要一极。同时,中国处于由其自身主导的东亚地缘战略辖区内,参与印太地区的地缘争夺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

中国当前面临的严峻的地缘压力主要来自陆上邻国印度以及与中国存在岛礁争端的日本及东南亚国家。

2.3 印度——追求印度洋主导地位的实践

作为印度洋地区的大国,印度自独立之时,其开国总理尼赫鲁就提出印度要成为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其最终目标则是要称霸印度洋,使印度洋成为“印度之洋”和“印度的内湖”。印度著名的外交家潘尼迦曾经说过,“印度的安危系于印度洋,民族的利益系于印度洋,未来的伟大也要靠印度洋”。长期以来,印度都被外界误认为是美国或者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盟友,依附于域外大国,但实际上印度无论对于美国还是俄罗斯来说都不是值得信赖的盟友。印度领导人采取的恰恰是灵活务实的对外战略,利用域外大国的投资、援助与军售,不断增强自身的经济与军事实力,在南亚抗衡巴基斯坦,在东亚与中国进行明争暗斗,同时仅仅抓住印太地区潜在的发展潜力与机遇,以新兴经济体的身份参与印太地区的地缘争夺,掌握印度洋地区的主导权。

3 结语

二战后至今,全球地缘中心正在经历从欧洲向印太地区转移的过程。无论在冷战时期美苏争霸的时代,还是在后冷战时代的多极格局下,地缘政治的思想和理论在主要国家的对外战略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和体现,并且对国际格局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地缘政治思想在主要大国对外战略中深刻体现的过程即为战后地缘政治的复兴与再繁荣的过程,不同学者提出的地缘政治思想与理论也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尽管主要国家的对外战略都被局限在两大阵营之内,但各国也都不遗余力地挖掘各自的地缘潜力,争取更大的自主性。在当前印太地区地缘战略地位不断提升的情况下,印太地区的主要国家在不同的地缘政治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所处的地缘情势制定各具特色的对外战略,共同之处在于都更加注重自身海上力量和海外力量投射方面的发展,以期在印太地区的地缘争夺中抢夺有利的先机,牢牢抓紧印太地区的巨大发展潜力。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猜你喜欢
印太边缘大国
拜登政府“印太战略”解析
美版“印太战略”越来越现形了
绘画
多想记住你的脸
令人惊叹的发明大国
印太战略:深化与勾连
警惕印太战略“实心化”
一张图看懂边缘计算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
在边缘寻找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