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碧文
【学科核心素养】
1、熟悉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经历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优化设计方案等技术环节的实践。(物化能力)
2、运用手工绘图工具绘制草图,用恰当的技术语言与他人交流设计思想和成果。(图样表达)
3、根据设计的一般原则,运用一定的设计分析方法,制定符合设计要求的完整设计方案。并通过技术试验等方法,对多个方案进行比较、权衡和优化,形成最佳方案。(工程思维)
【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学完《技术与设计》1第三单元“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掌握了设计的一般过程及原则的理论,但是没有体验过真实设计过程。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动手实践,学生积极性较高。但学生对常见工具的使用和维护不了解,需要教师讲解。特别要培养学生对设计作品的评测以及对原有设计方案的反思,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
【教学目标】
1、经历乒乓球支架方案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乒乓球支架方案,领悟结构的基本思想;
2、经历参加乒乓球支架设计的所涉及的一般原则,体验如何去评价设计,准确地观测、记录与分析设计结果,完成设计报告;
3、根据乒乓球支架方案方案设计要求,进行材料选择、测试与规划,制作出乒乓球支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采用一定的工艺将意念、方案转化为有用物品,并能对已有物品进行改进。
教学难点:能对产品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践法
【教学环境】通用技术专用教室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1 第一课时——乒乓球支架的制作
1.1情境引入
学完设计的一般过程、原则和评价,我们了解了设计的理论知识,对设计有了基本的认识,但是这些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呢?例如,用筷子设计乒乓球支架,如何实现?
设计意图:本章教材以便携式小板凳的设计过程为案例,贯穿设计过程,使设计过程是具体的。但是学生没有实际动手操作,单靠理论,又使设计原则和评价相对抽象。本节课通过设计乒乓球支架,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经历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评价,从整体上把握设计过程。
1.2教學过程
1.2.1发现与明确问题
教师给出设计要求,利用两根筷子和50cm的棉线,做一个乒乓球支架。要求乒乓球最低点离桌面至少10cm,筷子随意处理。PPT展示乒乓球支架成品,一件是不含工艺简单的“×”型,另一件是将两根筷子劈开不用细线捆绑而直接互插的丁字型。
设计意图:这是设计过程的第一步,让学生明确问题。学生对乒乓球支架没有概念,观看乒乓球支架成品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乒乓球支架的结构造型。
1.2.2制定乒乓球支架设计方案与制作模型
知识技能:方案构思、图样表达、物化能力
学生活动:用筷子设计乒乓球支架
要求:
(1)学生2~3人一组,运用“头脑风暴法”,设计乒乓球支架的结构造型,并画出多个草图,分析其可行性。
(2)从设计草图中选择最合理的方案,制作出乒乓球支架。
(3)完善模型。
(4)完成设计试验报告。
【设计意图】“头脑风暴法”是方案构思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强化信息刺激,使学生思维展开想象,在短期内产生大量方案构思。
1.3乒乓球支架的测试、评估及优化
知识技能:工程思维
学生活动:结束模型制作阶段,进行作品的测试评估阶段,并能提出优化改进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对模型的测试,让学生明确设计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对作品进行评估及优化。
2 第二课时 乒乓球支架的测试、评估及优化
学生活动:乒乓球支架的评价
知识技能:工程思维
活动要求:
(1)设计者阐述自己的方案构思和方案实施用料等,并根据设计的一般原则进行自评;
(2)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
(3) 各个小组从通用技术核心素养5个维度评价自己的本次设计试验,完善试验报告。
2.1设计总结
本次试验中,学生表现差异性明显,虽然展现了一定的技术意识,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通用技术学科核心素养要求来看,具体体现如下:
技术意识:有一定的技术安全和责任意识,能把握技术的基本性质、设计的一般过程和设计的原则。
工程思维:学生能根据试验目的进行要素分析,并能运用模拟和简易建模等方法进行设计。个别小组没有整体规划,导致乒乓球支架材料不够用。
创新意识: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偏弱,有的结构直接模仿教师的案例,没有进行重新设计,有些创新设计是原有方案失败后偶然获得成功的。
图样表达:学生的图样表达能力较弱,有的小组画不出造型略图,或草图随意粗糙、不够直观明了,以至于不能表达设计意图,小部分画得美观形象。
物化能力:学生动手能力较差,结构、系统设计不完善,一些基本工具不会操作或操作不当,比如美工刀和锯条的使用。
2.2教学反思
针对设计试验中反映的问题,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教材《技术与设计1》中《6.1 设计表现图》中“草图的绘制”没有学到,基本草图的绘制方法学生不会。第二,平时实践偏少,有很多工具学生没用过。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科核心素养,教师在后续的教学中需要做以下改进:
技术意识:渗透平常教学,实践操作课强调技术的规范和标准。
工程思维:通过实例分析,领悟结构和系统,逐步学会整体规划。
创新设计:注重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保护学生的好奇心,解除学生对错误的恐惧心理,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同时,教师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图样表达:注重对“草图的绘制”的教学,并且要让学生多练习,熟练掌握草图基本图形的画法。
物化能力:在理论教学中加入容易操作学生动手机会。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市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