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

2019-06-11 06:45王宝华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危重症患者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

王宝华

文章编号:WHR2018112446

【摘 要】 目的: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4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分为观察组(n=47,实施护理风险管理)与对照组(n=47,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将这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进行推广。

【关键词】 护理风险管理;呼吸科;危重症患者

随着工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生活环境的质量不断下降,加上吸烟人数的增加,使得呼吸系统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呼吸科接诊的危重症患者也不断增多。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具有病情严重且发展快、治疗时间长等特点,使得临床护理的风险相对于其他科室比较高[1-2]。为了避免风险,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实施良好的护理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此次的研究通过选取本院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4例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与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比分析这两种护理管理方法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入选时间段为:2016年8月-2018年8月;入选病例为:我院呼吸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4例;纳入标准为:病情严重需接受重症监护室治疗、神志清楚、知情并自愿接受治疗、已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为:有认知障碍、生命体征不稳定、昏迷、有精神方面的相关疾病等患者。分组情况:对照组47例,男性有27例,女性有20例;年龄51-78岁,平均(65.34±7.36)岁;有23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有15例患者为哮喘,有9例患者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观察组47例,男性有28例,女性有19例;年龄52~77岁,平均(65.15±7.24)岁;有20例患者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有17例患者为哮喘,有10例患者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为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比对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等,其结果存在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监护患者病情,监测患者生命体征,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中需注意的问题,注意避免危险因素,积极配合医师完成救治患者的工作。

观察组:护理风险管理,包括: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由护士长、专科护士担任组长,组员由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护理人员组成,对其进行相关培训,培养风险意识。2)风险识别、评估和分析:做好临床评估工作,分析潜在的危险因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特别注意监测患者神志、呼吸、心率等。3)风险防范和控制:对呼吸科人员实施风险事件的案例教育,吸取经验教训,防范风险。针对患者的病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管理,预防及控制风险,包括预防仪器或设备突遇故障、患者病情危重突发死亡、意外事故突发等风险。4)定期检查:对风险管理工作进行定期检查,讨论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为风险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改进提高依据[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导管、引流管、鼻饲管、有创呼吸机管道、无创呼吸机管道等)、意外事件(窒息、坠床、跌倒、烫伤等)、护理纠纷以及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4 数据处理

通过SPSS 19.0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均数±标准差用以表示计量资料,两组资料均数的比较可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8(17.02%)例、意外事件4(8.51%)例、护理纠纷3(6.38%)例,对护理的满意度为74.47%(35/47);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3(6.38%)例、意外事件2(4.26%)例、护理纠纷1(2.13%)例,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1.49%(43/47);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风险管理主要在存在风险的环境里,把风险发生率降到最低的管理过程,是探讨风险产生、发展以及有效控制的管理学[4]。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有着风险高、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不稳定等特点,护理人员需承受较大的压力,护理过程中易发生差错[5]。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通过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风险识别及评估和分析、风险防范和控制、定期检查等系列的管理措施,对出现的护理风险作出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及时采取应对策略进行处理,提高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意外事件、护理纠纷发生率比对照组低,对护理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風险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对就医体验的不良影响,全面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Liu L X,Wu J Q,Wu Q Y,et al.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idal volume ventilation on right ventricular function in critical respiratory failure patients[J].China Medical Abstracts(Internal Medicine),2017,56(03):419-426.

[2] 夏双红.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05):161-161.

[3] 韦红泉,黄英华,潘婉玲.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3):138-140.

[4] 赵伟.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02(13):2613-2613.

[5] Zeng J,Wang C T,Zhang F S,et al.Effect of probiotics on the incidence of 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multicenter trial[J].Intensive Care Medicine,2016,42(06):1018-1028.

[6] 邓凡,倪莹.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21(33):129-131.

猜你喜欢
危重症患者呼吸科护理风险管理
舒适护理服务模式在呼吸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ICU危重症患者为防止肠内营养制剂错位输入静脉的防范措施及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科危重症患者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腹内压监测对开放危重症患者胃肠内营养的影响
PDCA循环管理理论在呼吸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外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对神经外科高血压脑出血住院患者皮肤损伤的影响
呼吸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院内肺部真菌感染33例临床分析
呼吸科实习护士带教的几点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