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珞
侗年在侗语里称“凝甘”。对于侗族人来说,侗年就是“冬节”。作为农耕民族的侗族,非常注意时令,“冬节”是侗族地区一年一度的冬季节日。“侗年”是后来的叫法,在部分地区,侗族冬节和汉族春节一样过得热闹。有些地区把“吃冬”称为过小年,春节则是大年。
每年“冬至”前后,是庆祝丰收,吃冬祭祖的节日,也称过“侗年”。侗族的“冬节”从“吃冻”演变而来,因此也叫“吃冬节”。“吃冻”就是以吃“鱼冻”为主,这道菜只有在气温变冷的冬天才能做。侗族先祖以渔猎为生,对鱼情有独钟。侗族人过任何节日都离不开鱼。每年冬节前后,侗民们都会在自家的鱼塘里抓来肥壮的鲤鱼,用酸汤水把鱼煮熟,第二天待汤汁冷却凝冻,变成味道鲜美的“鱼冻”。节日当天便以冻鱼祭祀祖先并宴请宾客,故叫“吃冻”。鱼冻虽带着冰冰的凉意,但它的软滑爽口是侗族人喜欢的口味。侗年的活动内容与仪式,各地大体相同。过节当天主人家都得准备好几桌饭菜,邀请亲朋好友来聚餐。因此都要杀鸡宰鸭、开田捉鱼、祭祖祭神、蒸糯米饭、打糯米糍粑、酿米酒来招待亲友,所谓“今年吃完冬,来年好轻松”。
侗族的冬节产生于何时,史无可考,因侗族没有自己的文字。1980年代初,经各地侗族代表和专家学者在贵阳聚会谈论《侗族简史》时商定,以“冬节”为基础,把农历十一月初一定为“侗年”,于是才有了“侗年”这个节日。1984年,贵州、广西等地侗民先后举行侗年或冬节的庆祝活动,后来各地互相仿效,一些地区逐渐过起了“侗年”。2011年,“侗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作为一种命名比较晚的传统节日,外界对侗年的了解没有苗年那么多。苗年就是苗族人过新年,是苗族人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侗年则由过去的冬节演变而来,并不算侗族人过年的节日,大部分侗族人都是和汉族人一样过农历春节的,因此没有苗年过得那么热闹和隆重。应该说侗年是一个包涵有诸多意义的复合型节日。经过不同时期的发展,对于不同地区的村寨,侗年有着相对不同的习俗和意义。除了前面提到的,包含纪念冬至这个节令的意义以外,还有祭祀祖宗、庆祝丰收、走亲访友、提早过年等各种说法,每一说法都有自己的合理性。
通过侗年走亲访友,联络感情也是过侗年的主要作用。因此很多地区的侗年是错开来过,有的村寨按姓氏过节,主要就是为了相差几天,以便每家都能相互走访。过节当天,热情好客的侗家人把能邀请的客人全都邀请到。有的客人当天不到,第二天自觉再去“补吃”,你家吃完了吃我家,借着过节大家都在走亲访友。侗年期间,除亲友之间走动,有的地区还会组织“吃相思”活动。“吃相思”是以寨为单位,集体去另一个寨做客的习俗。这种活动一般是由两个村庄共同商定举办,此习俗起源于过去侗族村寨之间的联姻行为,后发展为集体互访,给年轻人制造机会谈情说爱,寻找伴侣,有不少男女青年就是在“吃相思”活动中喜结良缘。
黎平是黔东南面积最大,侗族人口最多的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除了侗文化,黎平最有名的应该是老城里有一条顺坡而建的“翘街”,在这条街上曾因为开过著名的“黎平会议”,代表着黎平的红色历史。作为黎平侗年分会场之一的佳所,是整个侗年活动中最热闹的地方。佳所位于黎平县东南,距县城20公里不到。全村近380多户,1700多人,全为杨姓。
侗年节这天上午,距离佳所侗寨1公里的公路上,自驾车排成长龙。来的人不光是游客,也有各地来过节的杨氏族人和亲友。在佳所“寨门”前,村里的芦笙队,正吹起芦笙,欢迎着四方宾客。盛装打扮的佳所妇女们设起路障,端起酒杯,唱起敬酒歌,寨门旁的匾额,写着“天下杨家”四个字。
佳所村出过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杨再思,他是唐末五代时期,黔、湘、桂三省交界地区诸民族的族长,统治了附近的黎平、靖州、锦屏诸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杨再思率部队归顺朝廷后,因治国安邦功勋卓著,北宋追封“威远侯”,南宋追封“英惠侯”,声名远播。杨再思晚年生活于佳所,逝世后葬于佳所的长岭岗。各地的杨姓侗族,每年清明都会集体到佳所为杨再思扫墓。每年农历11月初三,是佳所的侗年的日子,佳所的侗年并不像其他地方过“冬节”,对于佳所的杨氏族人来说这一天就是过大年。
佳所的“杨年”,与汉族人过春节类似。年前各家各户就要忙着备办年货、打扫门庭、酿酒、打年粑、张贴春联。到了十一月初三这天杀猪宰羊,置办丰盛宴席,同时邀请亲戚朋友前来过节,大家同桌共席、举杯叙旧、燃香点烛、敬祭先祖、燃放鞭炮,辞旧迎新。过侗年时还举行一系列娱乐活动,有吹芦笙、唱大歌、演侗戏等。过侗年,最讲究的就是吃。每家都要用最拿手的家乡菜来招待亲友和各方来宾,侗族餐桌上最常见的待客菜有血红、牛瘪、腌鱼、腌肉、白切鸡等。侗族过年,各家都开有“流水席”,客人随到随吃,有的人家里客人多的会来百多号人,好不热闹。除了常规的杀年猪,打糍粑以外,佳所村最出名的是侗果、腌鱼、油茶等传统年食。
侗族有“无糯不成侗、无鱼不成祭、无茶不成礼”之说,过节祭祀祖先,不管你的祭品如何丰富,腌鱼、糯米(或糍粑)、茶这三样祭品是不可缺少的。侗族人好客,一般客人到家,马上以侗家“油茶”相敬。侗族人喝的茶专指油茶,它是用炸米花、花生、玉米、黄豆等作原料,然后用煮好的油茶水浸泡(茶叶用油炒后,再加水煮成油茶水),制成的汤状稀食,这些不同食材碰撞出的奇特的口感,味道浓郁,既能解渴,又可充饥。
在佳所,每逢侗年必举行祭祀“飞山太公”杨再思的仪式,由当地着民族服装的寨老摆酒敬香,供上祭品,烧化纸钱,口念祭词,通过焚香祷告,追忆飞山太公的丰功伟绩,祈祷国家风调雨顺、泰安昌盛,保佑族人身体健康、平安幸福。
以往的祭祖活动都是在佳所村的鼓楼里进行。但是因为现在佳所是黎平侗年的分会场,祭祀之后还有一系列歌舞表演,所以祭祀活动被挪到了广场上的临时舞台。当地的老人对此颇有一些不满,他们认为祭祖是一项比较严肃的仪式,而舞台是娱乐化的地方,这样不合适。
村民告訴我,为吸引游客,现在每年侗年期间,县里面都会派一些歌舞人员来佳所搞文艺演出,所以佳所人自己就不搞了。其实如果县里不来参与,他们自己年年都会在鼓楼祭祖,唱大歌,演侗戏,过得比现在还要热闹。还有人议论说,当初县里希望推广侗年这个概念,找来找去,只有佳所这个地方最热闹,因此要把佳所打造为侗年活动的分会场,来展示“侗年节”文化。虽然现在过节期间,会来一些游客,但是村民们大多还是并不赞成把“杨年”变成“侗年”来过,主要因为佳所过年的气氛和以往比起来确实有点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