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思考

2019-06-11 19:04周旋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摘要】师生互动能够有效促进师生教学相长、主客转变、知行合一,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声乐教师应始终坚持师生互动,突出学生导向、目标导向、创新导向和实践导向,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形成师生双向良性互动的教学局面。

【关键词】高校声乐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高校声乐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蕴含着很强的实践性、抽象性和规律性。优质高效的声乐教学考验着教师的丰富经验和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行之有效、广受欢迎,教师积极主动引导,学生参与热情激发,互动学习氛围浓厚,师生双方交换知识、反馈信息,形成了动态交互的教学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高校声乐教学中师生互动的重要意义

学生是声乐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声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声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师生互动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一)有效促进教学相长

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教与学之间,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自古以来,我国教育者始终把教学相长作为一条重要教学原则。在声乐教学实践中,一方面教师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互动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关注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学生在教学中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也会倒逼教师查阅资料、全面思考,夯实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的目的。

(二)有效促进主客转变

声乐教学科学性比较强,只有明确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领会得少;教师口若悬河、津津有味,学生充耳不闻、置之不理,这种重教轻学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出现这种现象,归根结底就是颠倒了教师和学生的主客体关系,一味抬高了教师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师生互动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内生学习动力,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教师引导作用,有助于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三)有效促进知行合一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与其他学科相比,声乐教学必须有知更有行。如果学生虽然掌握了扎实的音乐理论,但不开口练习,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教学中,一些学生对老师教的内容都能理解,但在考试时只会机械演唱,出现音高不准、声音颤抖、缺乏变现力等情况。因此,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舞台教学等方法,增强学生驾驭声音的信心和能力,鼓励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舞台中去,缩短琴房与社会的距离,真正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知行合一。

二、师生互动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影响因素

随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师已经意识到师生互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且将之付诸教学实践。但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需要加以解决。

(一)传统灌输式的声乐教学模式仍较为普遍

一般来说,教师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知识, 学生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吸收知识。基于以上目标任务,灌输式教学应运而生。灌输式教学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教师处于中心地位,学生被看作知识容器,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轻视知识的探索过程, 忽视学生能力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学生,有不同的时代特点。随着互联网等现代科技的发展,新时代学生的学习手段更加多样,眼界更加开阔,思想更加独立,精神更加自由,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教学形势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需要。

(二)師生沟通不足导致教学语言较为抽象

后现代课程论专家小威廉姆·多尔指出,意义是个人与公共对话性交互作用所创造的。教学意义是在对话中生成的,没有对话沟通,教学就没有意义。声乐教学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很多时候要借助声乐教学语言来展现出来。声乐教学语言往往比较抽象和模糊,师生之间没有良好的默契和沟通交流,学生很难第一时间领会清楚并进行有效表达。事实上,由于每个学生的生理条件、理解能力、表现能力不同,一些老师在讲授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的构造、嗓音保健、吐字咬字等课程时,教学语言使用可能不会十分得体自然,导致学生“雾里看花”,难以精准理解,这就需要师生要加强协作配合,增加教学默契。

(三)师生关系不和谐使互动效果有限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在声乐教学中,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很多,比如由于教师自身专业能力有限,无法使学生在专业上获得更大提高。老师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有些学生难以接受,导致老师厚此薄彼。声乐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师徒传承式的教学,只有师师徒二人融洽相处,齐心协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三、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开展师生互动的策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师生互动已经成为良好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探寻正确教学方法,始终把师生互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多措并举,同向发力,形成师生双向良性互动的教学局面。

(一)突出学生导向

声乐教学效果好不好,关键要看学生学习得好不好。长期以来,教师把“传道、授业、解惑”作为职责,把自己当作教学的主体和中心,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弱化,被动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应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把握好自身角色和定位,一切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都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构建活泼民主和谐的课堂,组织学生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引导他们主动发现新问题,激发自身声乐潜能,让学生各得其所从而得到全面发展。

(二)突出目标导向

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目标是声乐教学的基本前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嗓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立足学生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嗓音条件、心理素质、文化素养、个性特征等多方面因素,因人而异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设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注重声乐理论和技巧协调并进,并有针对性地通过曲目选择、作品讨论、声音训练、舞台实践等与学生进行互动,做到有的放矢,不断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作品能力水平,从而让声乐学习更有方向、更有效率。

(三)突出创新导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只有持续加强创新,经济社会发展才更有活力。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国家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教育方式也要随之发生重大变革。声乐教学是一项常改常新的事业。灌输式教学过程是一个封闭机械的过程,推进师生互动,必须始终把创新摆在第一位,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构建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优化教学实施流程,采用多维互动教学方式方法,激励学生以创新思维和科学态度进行声乐学习。

(四)突出实践导向

声乐是听觉艺术,也是视觉艺术,不仅要有优美的演唱技巧,还要有优雅大方的演唱风度。声乐理论学习是为声乐实践服务的。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除了具备扎实的声乐知识之外,还要具备高超的声乐歌唱技巧。由于缺少实践导向,现实中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在校学习几年声乐,毕业时还不能声情并茂演地唱出几首歌曲。因此,教师应强化实践导向,高度重视声乐实践,采取公开课、比赛、讲座、考试、音乐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强化师生教学协调配合,增进语言默契,提高声乐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声乐理论联系实践中的能力,提升声乐演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作者简介:周旋(1988—),女,安徽宿州人,西安音乐学院硕士,贵州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

猜你喜欢
高校声乐教学师生互动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美声唱法
谈高校声乐教学中传统音乐文化的融入
互联网的发展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的影响
红色歌谣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