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立三先生所创作的序曲与赋格套曲《他山集》,是我国现代优秀的复调作品。由于改革开放的到来,中国的作曲家们开始接收和学习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和理论,特别是复调思维对中国当代的钢琴作品起到了重要的影响。该作品运用西方传统复调形式并融入中国的五声调式和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素材进行创作。笔者就作品中的赋格曲进行分析,通过对其结构、旋律的民族化和传统作曲技法与现代作曲技法的巧妙结合地细致分析,从而解读出作曲家如何在复调作品中展现出中国特色。
【关键词】汪立三;《他山集》;赋格;民族化;作曲技法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复调音乐是西方音乐中重要的作曲技法之一,它的产生对于西方音乐具有跨时代的意义。由于对外交流的增加,中国的作曲家们开始接收和学习西方传统的作曲技法和理论,特别是复调思维对中国当代的钢琴作品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1980年,汪立三创作了《他山集》,作品采用序曲与赋格这一重要体裁,这是一部具有中国民族音乐特色的复调钢琴作品,为我国复调钢琴音乐的创作和研究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对于融入复调思维在我国现代作品中进行创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对我国现代音乐创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作品《他山集》赋格曲创作分析
(一)赋格曲的结构分析
作品《他山集》共有五首曲子,分别以宫、商、角、徵、羽为调性进行创作,体现出该套曲的整体调性布局。下面是对五首乐曲的结构以及描写的意象进行分析。
第一首:《书法与琴韵》
此曲为三声部赋格,分为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结构平整,赋格部分调性为同主音调。全曲围绕“书法与琴韵”展开,其主题旋律模仿了古琴的音调特征展现古琴韵味的连绵不绝。并且主题从低音区开始,使得音色低沉,有力,低声部以全音符加连音线构成,由此更加体现主题旋律的幽远,以此展现中国书法的静默和笔画之间的延伸感。
第二首:《圖案》
此曲为三声部赋格,分为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结构平整,标有Grottesco ma espressivo(细腻而富有表现力的),且主题旋律加入湖南花鼓的材料元素,由此可以看出该曲主要表达的一种诙谐、有趣的音乐情绪。
第三首:《泥土的歌》
此曲为四声部双主题赋格,分为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结构平整,该曲在主题旋律中融入了西北民歌,双主题的出现给这首情绪略显沉重的曲子增添一丝新鲜感并且在音乐情绪上给予人一种内在的动力和新的希望。
第四首:《民间玩具》
此曲为三声部赋格,分为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结构平整,标有infantile(幼稚、孩子气),该曲主题大量出现三连音和休止符,与对题旋律在节奏上相互呼应,你走我停,跳跃闪烁的固定音型,以此表现该曲的活泼、诙谐、孩子气。
第五首:《山寨》
此曲为三声部赋格,分为呈示部、副呈示部、中间部和再现部,标有Argentino(干净、明亮),该主题旋律引用彝族民歌,值得一提的是,该曲在再现部主题变化出现八次,起到强调主题旋律的作用并且给这首曲子添加了趣味和新鲜感,使听者在最后依然强烈的感受到主题材料的变化多样。
综上所述,该部套曲结构总体规整,基本遵守赋格曲结构原则,总体以三声部赋格为主,但其中第三首为四声部双主题赋格。在遵守基本原则的同时,每首乐曲又各具特色,如第一首,在主题中通过倚音来模仿古琴中的滑音等音调特性;第二首和第三首,分别引用了湖南花鼓和西北民歌的旋律素材来创作;第四首,通过在节奏上的变化,加入大量的三连音和休止符以此表现该曲的活泼,孩子气;第五首将主题材料拆分并花式发展的手段,并且在各部分各个声部扩大、紧缩、变奏、倒影主题素材,从而起到强调主题旋律同时提供新鲜感的作用。在作品《他山集》中,整体的调性布局可谓是最具特色的一点,作者分别用宫、商、角、徵、羽来进行创作,根据每首曲子所表达的情绪意韵的不同,从而来选择不同的调性来创作,体现出整曲情绪发展的脉络。
(二)赋格曲旋律中的民族化
1.民歌主题素材的运用
中国传统民族民间音乐底蕴丰厚,值得引用的材料众多,在《他山集》中,汪立三先生在五首曲子均引用来自民族民间音乐的曲调或旋律素材来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复调作品,下面来看看汪立三先生是如何体现旋律的民族化。
第三首《泥土的歌》是作品中唯一的一首双主题赋格,该曲采用了西北民歌的曲调,在西北民歌中双四度框架被频繁使用,在此曲中以bA为主音进行上、下四度跳来展现西北民歌的高亢、辽阔。在主题的旋律下方,以五声音阶为柱式和弦做支撑,并标有silent keys(按键无声)(见谱例二)加上左手低音和弦的不断重复,以此来表现大地的低吟。在西北小调中特有的哭音音阶在该曲中以还原G音和bC音来体现,以此表达了对广大劳动群众受到的苦难表示深深地叹息。
2.民歌音调特征的运用
在第二首《图案》一曲中,作者在曲中融入了湖南花鼓的旋律特性,当中#G和#D的频繁运用,二度与三度构成倚音(见谱例四),这一音调在主题一开始就得到充分体现,从而使主题旋律具有鲜明的花鼓戏特色,贯穿全曲。
第五首《山寨》作为《他山集》的最终曲,该曲起到了总结的作用,这首曲子运用了彝族民歌的曲调,彝族民歌喜欢使用1、3、5三音列的旋法,即三度框架。再加之上方旋律采用二度、五度、八度的叠置,使得横纵方向拥有极大的变化和丰富的音响,以此来表现彝族山寨的热闹气氛。
3.民间音乐意韵的模仿
在第一首《书法与琴韵》中,主题中采用了小三度的倚音(见谱例一)来体现古琴中的滑音效果,在中间部,主题位于高音区因此更加体现了古琴音色的清冽,苍凉。此曲赋格主题主要围绕#F-#G-B-#C进行,这是作者从《阳光三叠》中提取和概括的主旋律音。此赋格部分大量采用切分节奏,再加之低音区持续的长音,来展现“书法与琴韵”中的意境。
在第四首《民间玩具》全曲在G角调上展开,该曲主题幽默,充满中国特色,大量的三连音是为了模仿京剧润腔唱法的风格韵味以此来体现“民间玩具”这一题目所表现诙谐、有趣、充满活力。
综上所述,在《他山集》中,为体现旋律民族化,旋律围绕基本的五声音阶进行了各种各样形式上的变化。通过引用各民族、各地域特色的旋律曲调,旋律纵横方向叠置二度(七度)、五度(四度)等和弦,加之特色的装饰音来模仿乐器、唱腔或民歌的音调效果,从主题旋律的引用,音调特征的变形,再到音响意韵的模仿。使传统意义上严谨的赋格曲呈现一抹别具一格的民族色彩。
二、作品《他山集》的创作意义
(一)对民族音乐在当代的传承和发展起到推进作用
在作品《他山集》中,作者虽采用的是序曲与赋格这一体裁,但音乐所表达的意象却是中国传统的民俗风情。第一首《书法与琴韵》代表了中国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中国的琴韵;第二首《图案》运用了湖南花鼓戏中的音乐素材;第三首《泥土的歌》表现了大地母亲的深沉,劳动人民的辛苦;第四首《民间玩具》是一部气氛轻松风趣的作品;第五首《山寨》描写了彝族人民的生活和美丽的风景,展现祖国大好河山。综上所述,加入民族音乐元素为主题材料是汪立三先生的创作思想原则,并且对我国民族音乐在当代的发展具有推进性的作用。
由此可见,《他山集》不光是一部优秀的现代钢琴作品,同时也是一部极具创新意识的作品,对弘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民间音乐文化起到重要作用。因此,对于新时代里学习音乐的大家,《他山集》是一部值得学习,收藏,借鉴的佳作。
作者简介:陈一品(1995—),女,汉族,江西南昌,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