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术教育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培育人的内在涵养,陶冶人的性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术教育对于教学设备、教学场景、教学方法都具有极高的要求,单纯的课堂教学不仅枯燥,而且无法让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真正的美术。
关键词:美术 教学观 兴趣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起着决定作用,不仅语、数、外等应试科目如此,音、体、美等科目也需要提高课堂效率,以期花最短的时间,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間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主渠道,高中的课堂尤其如此。今天,我们的课堂教学已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普遍存在着效率不高的问题,尤其是学习负担最重的高中生涯。给学生“减负”的呼声越来越响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越来越突出,越来越紧迫。
一、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美术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艺术工艺品的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它的主旨不在于提高升学率。所以在设置高中美术教育课程的时候,学校和教师应该更多地综合考虑怎样利用美术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与培育学生的欣赏水平。这就对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与信心。
二、备好课
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具的使用、PPT做得是否完善都对课堂效果极为重要。应正确地定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比如这个高中的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甚少,或者中、小学很少上美术课,教师就应当在备课时注意到这一点,因材施教。提前了解每一个学生,多在学生的基础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准确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特征及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异也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更应该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并且充分体察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习惯等。
三、要注重对学生浓厚兴趣的养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具备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会保持处于积极的探索状态之中。只有具备学习的热情,学生把上美术课当成自己心里的真正需求,而不是把上美术课当成生活中的一种调剂。高中美术课程的讲授中,笔者往往在教学中能够察觉到当学生对美术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时,就会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和更加持久的学习热情,这种强烈的愿望和浓厚的兴趣对于高中生的美术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愿望,才能让他们学习美术的时候感到更加快乐。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当主观地去设置课程的情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学习热情。比如在讲授名家作品时,教师应该给学生讲解名家的生平,让学生从了解名家的人生出发,更加形象地感知名家当时创作作品的情境,从而加强他们对作品的理解,推动他们创作出更加优质的作品。教师在讲授水墨画的课程时,可以结合古代名家的诗词歌赋,这样不仅让学生进行了审美体验,而且还利于他们对文化知识的记忆。
四、更好地结合多媒体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感知与认识
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教学是事半功倍的教学方式,它结合图文、视频、音频、动画等各种形式的媒介给学生传播知识。那么,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美术课程的教授,具有显著的效果。
进行图像与文字的双重教导,可以多方面吸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兴趣、情感等。比如在讲授古典主义绘画时,可以结合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通过雄壮的音乐更能加深学生对古典主义绘画的理解。
突破视觉的限制,多角度地观察对象,并且加强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不仅能使学生更多地融入课堂中,接收知识更快,还可以利用设置逆向思维情境,推动学生更新的知识框架的形成。比如在PS操作课上,如果多媒体设施较为完备,每个学生都可以配备一台计算机的话,那么操作性将大大加强。学生由于浓厚的兴趣与好奇心,在动手能力加强的同时,与教师的互动也增加。这样一个双向互利的过程得益于多媒体教学设备的使用;反之,如果只是教师一味地在讲台上操作,而学生干巴巴地看着,则是事倍功半的。
美术教育不仅能够对学生语、数、外等文化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到推动作用,而且对学生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的提高也发挥极大的作用,对培育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把握好高中美术教育,任重而道远,既需要教师、学校作出努力,更需要每位家长发挥应有的作用。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是有助于学生提高审美能力的事情,家长都应考虑到。我们应在实践中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创新,拓展思维,为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和素质的整体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金培东.美术教学中激发学习兴趣初探[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02).
[2]李宗乐,陈实,等.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张刚明,男,本科,临汾市文化艺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责任编辑 刘冬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