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运用评估

2019-06-11 10:15孙朝艳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负面情绪人性化护理糖尿病

孙朝艳

【摘 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运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同时,留存有完整护理干预信息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运用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关键词】 糖尿病;人性化护理;负面情绪

文章编号:WHR2019022409

糖尿病在我国中老年群体中有较高的发病率,由于该病的治疗周期较长,因此,多数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为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与效果,实施护理干预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1]。在众多护理方案中人性化护理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也成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广受认可的一种方式。本研究探讨了糖尿病患者护理中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同时,留存有完整护理干预信息的4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的基础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n=20)与观察组(n=20);其中,观察组:男12例、女8例,平均年龄(57.65±3.20)岁,平均病程(4.53±1.45)年,平均BMI指数(25.31±0.45)kg/m2;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7.90±3.25)岁,平均病程(4.31±1.40)年,平均BMI指数(25.27±0.42)kg/m2;所有患者未合并其它严重疾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根据科室工作规章制度与主治医师的嘱咐,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基本健康教育,常规心理疏导,对患者的饮食与活动进行指导与建议;定期记录并上报患者的相关体征、病症信息。

观察组实施人性化护理:1)强化基础护理。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必须考虑糖尿病患者的特殊情况来针对性加强基础护理。2)实施以饮食干预为核心的人性化营养护理。由于糖尿病患者在饮食上往往存在不科学现象,从而导致其营养与身体热量供给不足。为此,护理人员必须强化对糖尿病患者人性化的饮食方案设计,提高对糖尿病患者营养层面的人性化护理质量。3)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干预与健康教育。疾病的存在对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况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并由此对其心理状态与治疗的配合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让糖尿病患者科学了解疾病的相关诱因、治疗与护理干预知识,由此改善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以更好地配合治疗。同时,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知识宣讲,提高糖尿病患者对疾病的自行护理知识。4)与患者进行一对一交流,了解患者在护理层面的个性化需求,并且对于合理且医院现有条件能够达到的内容进行充分的满足,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接受度,提高医疗认可度。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情绪变化与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心理情绪变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SAS评分标准:由20个细分条目组成,各条目划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赋1、2、3、4分,总分为20~80分;分数越大表明患者的焦虑情况越严重;SDS评价标准同SAS。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患者的满意度信息,将患者的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個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情绪变化对比

两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前均存在较高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抑郁与焦虑情绪均明显改善;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情绪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 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有19例患者表示认可医院所提供的护理服务,对照组有15例患者表示认可医院所提供的护理服务,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治疗周期较长,长期的疾病困扰也使得患者的心态与情绪变得更为波动[2]。因此,在糖尿病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对于全面提升患者的医疗治疗效果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给予护理干预是提高治疗效果以及缓解病人不适感的有效方式,但是,如何给予患者最合适的护理服务则是各方探讨的热点。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长期的病痛以及可能存在的社会关系恶化,均对其身心造成了巨大的不利影响[3]。因此,对于这一类患者的护理不能仅仅实施简单的常规护理模式,必须采取更具人文关怀与个性需求满足的护理模式。例如,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上不仅要做到营养,还需要对食物的含糖量进行控制;在与患者的日常沟通中应当考虑患者对和谐人际交往的需求;缺乏锻炼也会引起患者体内血糖升高,所以,对于长期住院且少运动的患者还应当考虑到患者在身体锻炼上的个性需求等。在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人性化护理与传统的护理方式相比,不仅遵守科室的基本规章制度,还引入对患者人性化内容的护理。将患者的个性需求与情感需求纳入到护理服务中,从而不仅满足患者疾病治疗的基本需求,还能够满足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心理需求[4]。本文研究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情绪改善与护理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人性化护理服务的运用能够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负面情绪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卢丽妍.人性化护理服务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14):167-168.

[2] 刘文杰.人性化护理在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7,28(05):622-623.

[3] 鲁巧云.社区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a01):273.

[4] 胡静.人性化护理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02(01):158-159.

猜你喜欢
负面情绪人性化护理糖尿病
跟踪导练(一)(5)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人性化护理干预对剖宫产初产妇母乳喂养依从性的分析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Ending teen smoking
视力改变与糖尿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