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
【摘 要】 目的:思考中医辩证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8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其中参照组使用传统西药治疗,研究组使用中医辩证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消化系统症状评分。结果: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则为97.50%,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辩证治疗可依据患者自身情况施以对症处理,使之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其消化系统症状,可推广。
【关键词】 中医辩证;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总有效率;消化系统症状评分
文章编号:WHR2018112443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常见消化系统病症,多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早饱和上腹痛等,个别患者还存在失眠、抑郁和头疼等精神状况,极大程度上威胁其身心健康、生活质量。传统治疗中,往往是以西药治疗为主,但却呈现治标不治本的效果,而随着中药影响力的提高,中医辩证治疗逐步取缔西药治疗的地位,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首选[1]。对此,笔者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8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思考中医辩证治疗效果。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4月至2018年9月本院诊治的80例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0例、研究组40例。其中参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为23~62岁。研究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为21~63岁。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纳入标准:在B超检查、内镜检查中已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满足中医辩证标准、临床指标;排除器质性疾病者。
1.2 方法
参照组:使用常规西药治疗,均为口服给药,即雷尼替丁,150mg/次,2次/d;吗丁啉,10mg/次,3次/d;维生素B,120mg/次,3次/d;羟氨苄青霉素,0.5mg/次,3次/d[2]。
研究组:依据《实用中医内科学》、《中医病证诊断疗法标准》确诊为患者呈现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若表现为舌质淡、大便溏软;脘腹痞满隐痛;头晕乏力、脉搏细弱及嗳气不爽等,可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前提下,使用中药内服、温针灸疗法。
即中藥方剂:15g茯苓、15g党参、15g白术、15g枳实、15g麦芽、12g厚朴、12g槟榔、12g半夏、9g炙甘草、6g广木香、6g黄连、5g干姜,温水煎服,每日1剂。温针灸:取穴足三里,配穴内关、阴陵泉、公孙,每日针刺1次。若患者脾胃气虚症状尤为显著,可对其予以顺推、轻推按摩,每日1次[3]。
1.3 观察指标
总有效率包含治愈:患者腹胀、反胃和呕吐、早饱等表现彻底消失;有效:患者腹胀、反胃和呕吐、早饱等表现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腹胀、反胃和呕吐、早饱等表现无任何变化,甚至存在加重的可能。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00%[4]。
消化系统症状评分:包含上腹胀、上腹痛、早饱、嗳气、反酸。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1.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加以统计,(±s)表示计量资料,用t进行检验;(%)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若P<0.05则证明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总有效率
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则为97.50%,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消化系统症状评分
研究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还可称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作为消化系统常见病,是指以上腹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但排除器质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其核心类型,呈现患病率高、病情反复等特点,且在治疗层面上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相关资料证明,该病是由胃肠运动性障碍引起,西医治疗中往往是以吗丁啉和雷尼替丁等药物为主导,虽可在短期内改善机体胃肠道功能,但难以满足患者治疗需求,具有极高的复发率,对患者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均造成极大的威胁[5]。而在中医学理论中,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隶属“胃脘痛”、“痞症”范畴,和表邪侵里、七情失和、脾胃虚弱及食中带焦等因素相关,可通过中药内服、温针灸的方式起到救治效果。例如:方剂中党参、茯苓和半夏、麦芽、白术与槟榔、干姜等中药,具有改善气滞、腹胀和食积、便秘的功效,能够加快胃肠道功能蠕动;温针灸则呈现补气血、通经络、祛寒温经的效用,而两者间的联合治疗,能够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的同时,改善其消化系统症状[6]。
研究可知,参照组总有效率为82.50%,研究组则为97.50%,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消化系统症状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例如:研究组上腹胀评分为(1.26±0.30)分、早饱评分为(1.65±0.24)分,参照组则为(1.79±0.49)分、(2.23±0.48)分。
总而言之,针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医辩证治疗可依据患者自身情况施以对症处理,使之在提高患者总有效率的同时,改善其消化系统症状,可推广。
参考文献
[1] 邓铭,王丽,靳丽萍,等.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6,35(20):167-168.
[2] 马文良.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24):332-333.
[3] 甘霖.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医药前沿,2016,06(36):331-332.
[4] 钟恒.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6,23(06):65-66.
[5] 张立宏.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02):39.
[6] 李晓宇.中医辨证疗法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可行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6,08(3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