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琼
【摘 要】 目的: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1)和延续组(n=5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延续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半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延续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66.02±7.48)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66.82±7.74)分,治疗依从性为94.12%(48/51),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性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延续性护理;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
文章编号:WHR201808202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脑卒中,属于“急症中的急症”。脑卒中发病通常经历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要想完全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1],因此单靠住院治疗和护理是不够的,出院后的护理工作是改善患者身体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为此,本研究把护理从医院延续到家庭,引入延续性护理干预,观察其对于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102例脑卒中住院患者,包括脑梗塞67例、脑出血35例。按照随机抽签法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延续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男28例,女23例;年龄为54~78岁,平均年龄(65.38±5.72)岁。延续组男29例,女22例;年龄为55~79岁,平均年龄(65.54±5.76)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等基础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計划。
1.2 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出院护理,主要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指导、生活护理等,叮嘱患者定时服药、定期复诊、积极进行自主康复训练等。延续组患者增加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出院前指导。在患者出院前1周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然后制定延续性护理干预计划,确定相关护理方法和内容,随访频次为每周1次电话随访,每月1次上门随访,每2个月1次回院随访,期限为半年。2)健康教育。在患者出院前1个星期分发《脑卒中患者康复手册》,并且利用PPT演示、视频观看、专家讲座等方式讲解脑卒中相关知识,介绍预防和控制措施,示范偏瘫康复锻炼方法,强调长期坚持康复运动的重要性。然后设置互动问答环节,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和关心的问题。3)电话随访。护理人员每周致电患者家庭,询问患者康复情况,并详细了解用药、心理、饮食、起居、运动等方面情况,护理人员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增强患者的信心,督促患者养成良好的习惯,坚持执行护理计划。4)上门随访。护理人员每月主动到患者家里拜访,积极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详细了解患者的生活起居、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与电话随访的内容一一对照。在此期间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简单检查,判断患者的康复情况,若有必要可适当调整护理计划。5)回院随访。护理人员每2个月通知患者回院随访,对患者身体状况进行检查,对康复情况进行全面评估,针对患者的实际康复情况,护理人员应积极进行查漏补缺,对于心理、肢体、语言、自理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加强护理,鼓励患者坚持训练,促使身体快速康复。
1.3 评价标准
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治疗依从性:1)采用简式运动功能评分法(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分数越高说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2)使用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评价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项目为进食、穿衣、如厕、洗澡、上下楼梯等,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2]。3)治疗依从性包括规范用药、心态健康、科学运动、合理饮食、起居规律、定期复查等方面,对每个项目进行评分,根据总分评为依从、一般依从、不依从三类,按照依从、一般依从计算治疗依从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以%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护理前对照组、延续组患者的FMA得分分别为(31.82±4.12)分、(31.77±4.10)分,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延续组患者的FMA得分分别为(48.65±5.61)分、(66.02±7.48)分,对比可知,延续组患者的FMA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387,P<0.05)。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护理前对照组、延续组患者的Barthel得分分别为(38.62±4.75)分、(38.59±4.71)分,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对照组、延续组患者的Barthel得分分别为(51.42±6.37)、(66.82±7.74)分,对比可知,延续组患者的Barthel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5.914,P<0.05)。
2.3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患者依从19例、一般依从21例、不依从11例,治疗依从率为78.43%(40/51);延续组患者依从25例、一般依从23例、不依从3例,治疗依从率为94.12%(48/51)。对比可得,χ2=5.299,P<0.05,延续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脑卒中病因复杂、病情严重,而且致残致死率高,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脑卒中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每年我国脑卒中的发病人数高达几百万,而且超过3/4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肢体、语言、心理、运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3]。事实上,脑卒中患者出院之后,这些障碍大多依然存在,而常规护理对此关注度不够,不利于有效利用康复期促进脑卒中患者身体康复。
延续性护理适应了这种需求,把医院的专业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让医院护理与家庭护理无缝对接,保证脑卒中患者出院后能够得到持续的专业指导和护理服务。因此患者的康复训练得以一以贯之,从不间断,患者有动力也有压力坚持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饮食、运动、用药习惯,这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肢体功能,患者就更加有动力坚持训练,显著提高康复效果。
经过半年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延续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得分为(66.02±7.48)分,日常生活能力得分为(66.82±7.74)分,治疗依从率为94.12%(48/51),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延续性护理干预更好地发挥了作用,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参考文献
[1] 李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D].吉林:吉林大学,2016.
[2] 林敏红.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4):8.
[3] 张敏,汪友兰,刘蕾.脑卒中患者的延续性护理效果评估[J].护理学杂志,2015,30(0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