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卓欣 欧阳意
[摘要]文章阐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相关概念、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政府、企业、职业教育、新生代农民工四方面因素,进而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方法、培训保障、培训评价五方面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具体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工作,推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发展。
[关键词]新生代农民工 职业化 职业培训
[作者简介]梁卓欣(1970- ),女,广东佛山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讲师,硕士。(广东 佛山 528000)欧阳意(1969- ),女,广西钟山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广西 柳州 545616)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资助项目“新生代产业工人职业培训与广东产业转型对接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GD16CJY08)
[中图分类号]G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9)06-0084-06
一、相关概念阐述
新生代农民工是指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年龄在16周岁以上,在城市从事非农业工作的具有农业户口的工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占全国农民工总量的50.5%,比上年增长0.8%,新生代农民工将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职业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个体通过习得职业素养、提升职业技能、信守职业规范,获得相应职业地位的过程。职业化包括三个因素:一是职业化技能,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二是职业化行为规范,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行为操作标准;三是职业化素养,指从业人员应该具备的从事该职业的综合素养品质。
职业培训是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要求就业和在职劳动者以培养和提高素质及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育和训练活动。职业培训应结合成人特点,体现成人教育的特性。
二、研究背景和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时期,粗放型产业向集约型产业转变、生产制造型产业向技术研发型产业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技术是关键。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我们不仅要拥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更需要大量职业化程度高的一线技术工人。复旦大学袁志刚教授和清华大学李强教授在《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中表明:目前有技能的劳动者只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 19% 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各层次人才短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新生代农民工作为未来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其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直接决定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成败。可以说,新生代农民工实现职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从宏观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可以为我国经济建设积累雄厚的人力资本,有利于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也有利于农民工城市化和市民化进程的推进。从中观来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可以为企业带来高素质的一线技术工人,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有利于企业升级转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微观来看,职业化有利于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成长,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进而确立职业地位,成为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促使他们更快融入城市生活,成为城市新市民。
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发展与诸多因素相关,更离不开系统的职业培训。职业技能、职业行为规范以及职业素养的习得,主要靠职业培训。《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指出,目前接受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只占30.6%,近七成的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缺失。只有把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发展与职业培训协同起来研究,不断加强与完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建设,才能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进程,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影响因素
从客观条件来看,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迫切需要有一定职业素质的人力资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累了大量提升人力资本的财力。这些年我国针对农民工城镇化问题制定的政策、措施,以及对农民工转移就业前和转移就业后职业培训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急需一批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一线技术工人,企业愿意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提供支持。从主观条件来看,新生代农民工学历层次更高,职业期望更大,对自身职业发展有更多的渴望和追求。据《2017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30岁以下农民工拥有高中以上学历的占比26%以上,其中,21~25年龄组接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占比31.1%;新生代农民工有参加职业培训意愿的占70%以上,这批年轻人不仅求生存,更求发展。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道路还很漫长,离真正职业化的目标还有一段距离。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政府层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缺少顶层设计和宏观规划,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2.8亿农民工职业化是一个庞大工程,需要从中央到各级政府进行统筹规划,整合各方社会资源。目前,政府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问题尚未达成共识,农民工职业化缺乏宏观调控,如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专门管理机构的建立、专项财政的拨款、规范用工管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統筹、职业资格的认证、就业指导平台的建设等方面均缺乏统一的规划和指引。在农民工城镇化进程中,政府虽然出台了一些社会保障制度,如农民工积分入户政策、医疗社保制度、子女入学制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农民工在城镇立足,但二元户籍制度造成的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工资待遇、职业培训、就业晋升、子女教育等城乡差异问题仍然存在,成为农民工职业化发展的障碍。
2.企业层面: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缺乏长期规划,培训激励机制不健全。部分企业只从眼前利益需要出发,没有考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与企业发展的关系,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缺乏长远规划,以致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学到整套技能。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专门的员工培训管理部门,企业不舍得在新生代农民工培训方面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新生代农民工看不到职业发展的未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流动现象严重,这也导致企业更不想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方面下力气,进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此外,大部分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职业培训激励机制,农民工参加职业培训不能与待遇提升、职务晋升有机结合起来,新生代农民工感受不到职业培训带来的好处,体会不到职业培训与自身职业发展的联系,自然失去了参加培训的兴趣。企业不能为员工搭建职业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平台,再加上部分企业内部的劳动权益保障不到位,员工收入低,工作环境、居住环境差,以致新生代农民工不能在企业安心工作,与企业的“心理契约”达成度较低。
3.职业教育层面:失去吸引力,职业培训效果不明显。职业教育是职业化的起点,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并不理想。高等教育的扩招,使不少家长和孩子产生“唯学历论”思想,对技工存在偏见和歧视,再加上职业教育经费不足、师资缺乏等原因,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陷入了困境。尽管我国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教育规划发展的重点,但大部分农村户籍初中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外出打工及早就业。职业教育发展不景气,导致一线技术工人严重不足,阻碍了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进行,也极大地妨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发展。尽管一部分新生代农民工走上工作岗位后,接受过来自政府或企业组织的就业前或就业后的职业培训,但总的来讲职业培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培训目标功利化,以掌握入门式职业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旨在尽快适应工作;二是培训内容单一化,以职业知识技能及生产安全卫生知识学习为主;三是培训方式理论灌输为主,实践操作不足;四是培训设施陈旧,教学场地有限,教学设备不足;五是培训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进行有效的实践指导;六是培训评价程式化,缺少职业资格认证的引导。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重要渠道,职前教育不得力,职后培训失效力,极大地阻碍了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发展。
4.新生代农民工层面:职业技能不强,职业意识不足,没有确立长期职业发展规划。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从小随父母来城镇生活,他们起点更高,更容易接受城市的新思想和新观念。但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就工作,不仅相关工作经验少、职业知识薄弱、职业技能不足、职业素养不高,也没有取得相关的职业资格认证。这一代年轻人来自农村,一部分人只看眼前利益,缺乏长远的职业发展规划和个人发展规划,且欠缺职业化意识,不能认识到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足。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中“认真制定人生规划”的只占18.04%;“想过,但未制定过规划” 的占62.97%;“从未想过人生规划”的占18.99%。他们为生存和获得更高的报酬,经常转换工种和单位,“短工化”现象特别严重,在城市的去留两难问题,更加剧了他们职业的不稳定性。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低层次需求未满足,很难顾及高层次需求。新生代农民工生活在社会底层,他们首先要解决的是生计问题,若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未能实现,则难以顾及高层次的职业意识、职业发展以及自我实现需求。
四、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策略
2016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国技术工人的缺口在 2200万~3000万人,“十三五”期间要完成 2100 万人次以上的農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任务,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
1.在培训目标上,以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养、促进职业化发展为总目标。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职业化产业工人。从终身发展角度出发,我们要把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完整的发展主体来看待,以提升他们整体素养、促进职业化发展为总目标,职业培训要兼顾知识、技能、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具体来讲,在知识方面,要掌握丰富的文化科学知识、职业知识、创新创业知识、社会生活知识、法律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树立现代社会新观念。在技能方面,要掌握至少一门可以谋生的职业技能,并获得职业资格认证成为技术工人,职业技能的培养要从初级逐步向中级、高级发展。在能力方面,以提升工作适应能力和城市生活适应能力为主,着重培养语言表达、计算机应用、社会交往、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创业等方面的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不仅要树立职业理想,规划职业人生,谋求职业发展,也要提高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精神,加强团队协作,更要激发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使其自信、自强、自立,逐渐融入城市的工作和生活,体会幸福感。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按照整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向前推进。
2.在培训内容上,要建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体系,把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目前,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缺乏统一体系,各自为政,培训内容杂乱,影响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更阻碍了农民工的职业化发展。为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应规范化。一是结合各行业实际情况,组织各地专家,就各行业对各工种的要求,筹划建设全国统一的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体系。职业培训内容体系一经确立,可以对全国各行业的农民工进行统一规范的通识培训和专业内容培训。二是各地参照国家标准,根据区域特点建设本地区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体系。三是企业根据以上两大培训内容体系,结合企业实际,制定适合本企业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项目和培训内容。
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构成的主要因素,也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职业技能要以新生代农民工从事职业所需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学习为主,从职业资格认证进行分类,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不同层次的职业资格培训,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循序渐进,不断进取。职业技能也包括对新知识、新技能和新设备的学习,新生代农民工要主动学习新事物,适应新技术发展的要求。职业技能为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铺垫。职业行为主要体现在遵守行业和企业的行为规范上,包含职业化思想、职业化行为习惯以及职业化语言,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从事本职业的行为标准为主要学习内容,结合职业语言、行为规范、行业规程、企业文化与发展理念、企业规章制度进行专题培训,并以培养职业操守、强化职业行为、形成职业习惯为目标,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发展提供了行为铺垫。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更高层次的要求,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精神和职业态度,要求新生代农民工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操和职业品质,学会职业规划,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态度,为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发展提供了思想铺垫。总体来说,职业技能、职业行为的习得属于显性学习,职业素养的提升属于隐性学习。隐性学习需要个体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体验、感悟和提升,时间更长、难度更高、影响更为深远。拥有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素养的新生代农民工会更认同自己的职业,对职业的忠诚度更高,这是职业化形成的重要标志。
此外,为提升新生代农民工整体素质以及公民素养,使其更快地适应城市生活,职业培训内容中还需加入通识教育内容,包括城市生活知识、法律知识、心理健康知识、职业生涯辅导、创新创业知识的学习,语言表达能力、电脑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社交能力的培养,以及公民思想道德意识(如公民意识、法律意识、交通意识、环保意识等)和身心素养的提高等。同时,还要鼓励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后文凭进修,以获取更高学历,为职业化发展搭建更高的平台。
3.在培训方式方法上,要采用政府—企业—培訓机构—行会协同培养的形式,强调理论联系实践,积极开展新媒体教育。政府要统筹规划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负责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全盘布局,确立职业标准,制定农民工职业化及职业培训的相关政策法规,整合各部门力量,成立农民工职业培训专门管理机构,加强对企业、培训机构、行会的管理、监督和评价,加大执罚力度,协调各方关系,构建从中央到地方的农民工职业培训体系,并结合地方产业发展战略,调整优化地方职业培训结构,做好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宣传启动工作。企业要严格执行相关政策法规和人事用工制度,成立企业员工职业培训机构,制定农民工职业培训制度,给予农民工职业培训有力的财政支持,把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计划纳入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计划;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明确职业培训的重要性,调动他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安排适合在企业内部开展的课程教学,如实训课程、企业文化课程、职业道德课程等。培训机构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主要承办方,无论是公立还是私立都可以参与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但必须具有教育培训资质,获得相关职能部门的认证。农民工职业技能认证、理论课程、文化课程以及公民素质课程以培训机构教育为主,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主渠道。行业协会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认证方,职业资格认证、职业技能证书的颁发由其负责,行业协会的认证标准决定着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主要内容和方向,这是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重要一环。企业、培训机构、行业协会三者应有机结合,在政府领导下协同办学。
“订单加定向式培训”模式值得推介:企业与培训机构签订培训合同,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并与行业协会联合帮助学员取得职业资格认证,企业则对参加过定向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优先录用。由于经过培训的新生代农民工在就业前就已经具备从事该职业的知识和技能,对企业也有初步认识,企业更愿意录用这样的劳动力,培训机构的就业率也会得以提升,从而实现企业、培训机构与新生代农民工“三赢”的局面。
以往培训多存在理论脱离实际问题,新生代农民工觉得学习后在工作中用不上,因而对职业培训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鉴于新生代农民工理论水平较低、自学能力较差的情况,职业培训中的理论知识讲授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密切联系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实际以及生活实际,多开展实训练习和手把手操作演练。此外,新生代农民工都是年轻人,容易接受新事物,对计算机、智能手机、网络的运用也相对熟悉,可以借助数字媒体、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技术开展新媒体职业培训教育,如安排部分培训内容进行线上学习,开展线上考核。新媒体教育有跨时空、海量、即时交互交流信息的特点,可以促使新生代农民工随时随地参加职业培训,增强了培训的灵活性。
4.在培训保障上,要做好制度保障、机构保障、财政保障、场地设备保障以及师资保障工作。一是制度保障方面。政府应制定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意义、目标、任务、内容、实施、管理、评价,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培训机构及农民工各方的培训责任,从而保障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权益。企业应制定农民工职业培训相关制度及措施,规划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长期、中期和短期计划,以保证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持续有序开展。为调动新生代农民工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营造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共同发展的氛围,企业应健全职业培训激励制度,把农民工职业培训与收入待遇、职务晋升结合起来。为防止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后“跳槽”对企业造成损失,企业要与新生代农民工签订培训协议,明确双方的培训权利和义务,保障双方的培训利益。
二是机构保障方面。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应该整合各部门力量,成立专门的农民工职业培训管理机构,统筹、规划、监管、评估、协调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企业也应成立专门的人力资源培训部,专人负责企业内部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工作。
三是财政保障方面。政府应承担农业工职业培训的主要培训费用,要通过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确定好培训经费下放企业与培训机构的比例,企业与培训机构要做到专款专用。企业也要承担农民工职业培训的一部分费用,政府要明文规定企业每年在销售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员工培训经费,或从员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员工培训经费,农民工职业培训经费从员工培训费用中按比例列支。
四是场地设备保障方面。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成人学校毕竟数量有限,要完成大规模的农民工职业培训工作难度较大,可以依靠社会力量,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鼓励社会其他培训机构参与农民工职业培训,但必须加强培训机构的资质认证工作。政府应努力创建农民工职业培训基地,或在已有的培训机构中投入经费扩充场地和设备,也可挑选条件较好的大型企业作为农民工职业培训基地加以扶持,以解燃眉之急。
五是师资保障方面。目前,培训机构的师资还远远不够。我们应通过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和专家作为农民工职业培训的客座教师,建立各类教师资源信息库等方式扩充师资队伍。这部分师资来自生产一线,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更好地增强教学针对性,提高培训实效性。
5.在培训评价上,做到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相结合。评价具有导向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评价应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和发展性,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我们既要重视培训后对知识、技能的考核,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等相应资格证书的获得,也要重视培训过程中职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实际提升、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的不断完善以及自身的成长进步,使新生代农民工体会到职业培训的实效性,增强其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二是显性评价与隐性评价相结合。显性评价是对外显行为的评价;隐性评价则是对内隐态度的评价。我们既要考察职业培训后职业知识的掌握、职业技能的提升、职业行为的培养以及职业操守的遵守等显性评价指标,也要考察职业培训后职业道德的养成、职业理想的树立、职业态度的形成、职业素养的提高等隐性评价指标。相对而言,隐性评价更为隐晦,评价标准较难确立。三是短期评价、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相结合。短期评价着眼于本期、本次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现时效果;中期评价着眼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对企业效益的提升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待遇、职务晋升的影响;长期评价则着眼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对国家经济转型与产业升级、对企业长期发展以及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化的深远作用。只有具备长远眼光,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远、做得更好,从而实现国家发展、企业发展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发展的同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经营战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邱晨辉,王月.《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发布——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警钟再次敲响[N].中国青年报,2016-11-28.
[3]王微.从职业社会学角度看中国农民工的职业化缺失[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
[4]梁卓欣.城镇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与培训需求调查及对策——来自广东佛山市用工单位专题调查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