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兴玲
【摘要】 提问能够给学生以启迪,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探寻出真理。如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成为了解决问题、构建知识的主体,问题式教学也因此获得了迅速风靡。问题式教学通过教师构建问题、提出问题,真正发挥了引导作用,学生的思维和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教学模式与我国课程改革标准中提出的要求是相一致的。因此,将问题式教学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中是地理教学改革的必然,也是学生个人素质发展的需求。
【关键词】 高中 地理 问题式教学
引言
问题式教学以“问题”为核心,但并不是简单地提出问题,教师对于问题的内容、提出内容的时机、问题提出后的引导方法都要合理把握,这样才能够使学生通过一己之力解决问题,真正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因此对于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有必要展开深入的研究。
一、问题式教学的内涵
问题式教学法来源于1969年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教授巴罗斯提出的PBL教学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美国哈佛大学在1985年将其改进并推广,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我国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西安医科大学在1986年引进了PBL教学法,得到了师生的普遍欢迎。问题式教学法因其摒弃了传统“以记忆为主”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所以很快从医学领域拓展到其他领域,并从大学教育逐渐扩展到中学教育。近几年来,问题式教学法试行的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美国南伊利诺大学教授巴罗斯和克尔森认为:问题式教学作为一种课程,它需要学习者获取关键知识,具备熟练的问题解决技能;而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学习者需要使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所以,它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置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解决问题,并在解答问题过程中完成新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它把教学和学习置于生动的情境中,以问题为纽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的形式来解答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
二、问题式教学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1. 问题的设计。
设计问题是问题式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部分。问题如难度过大,学生的积极性会被挫伤,畏难心理较强;问题难度过小又会失去提出问题的意义,学生都能够轻松地解答。在把握好问题难度的同时,还应尽量增强问题的实践性和趣味性,能够在提出的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后,还要把握问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需要把握问题的核心及实质,不可偏离教学目标。
例如,在讲解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沉船、求救、救援等情节时,教师可以实施提问如“泰坦尼克号沉船的经纬度”、“泰坦尼克号为何会沉船”、“泰坦尼克号沉船时周围的洋流流向”等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继续提问。通过设置问题、创设情景,很容易将学生的兴趣和思维方向带入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之中,进而引出该节课程的学习内容“洋流”。
2. 问题的解决。
在问题解决环节,教师不可主导学生的思想,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的学习空间,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通过引导的方式使学生能够自主改正。决不可直接呈现答案或讲解如何解决问题,否则便失去了问题式教学的实践意义。
例如,通过学生讨论之后,每一组学生推选代表上讲台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并提出相关问题。如A组学生代表对泰坦尼克号沉没海域的洋流情况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泰坦尼克号在纽芬兰海域沉没。该海域流经的洋流是拉布拉多寒流,由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北大西洋暖流相遇,在海面上空形成大雾,对于船员观望和泰坦尼克号的航行造成影响等等,最终导致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而沉没。
之后,教师和台下学生可以继续从天气、人为原因等方面提出问题,同学们继续讨论和讲述发言等等。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调动学生思考,循序渐进,最终完成对整节课程的学习。
3. 问题的探究。
高中地理教学内容较为开放,许多问题都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对于一些没有标准和固定答案的问题,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展开多方位的探究,将他们的思维打开,拓宽思路,追求多样化的答案。
此处以“工业生产与地理环境”教学为例,课本教材围绕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展开,也提出了相对应的解决对策。但课本教材中涉及到案例为典型案例,而对于一些非典型案例,则还是鲜有触及。对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拓展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教师还需要导入一些非典型案例,例如,工业生产中的风能应用是否会对地理环境形成不利影响。学生对多元化问题的思考,则能促使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形成。
4. 问题的评价。
评价的环节对问题式教学非常关键,因为问题式教学是围绕课堂教学内容而展开的提问、答疑、再提问、再答疑的模式,因此教师在完成一节课程的提问式教学之后,应组织学生相互之间对提问式教学在此开展提问式评价。例如,教师在上述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相关问题中,引导学生对课堂上的问题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如关于泰坦尼克号沉没以及洋流的相关问题是本节课程的优质问题,而对于人员疏忽等潜在问题以及学生通過网络八卦所得来的消息则属于课外问题。通过评价对课堂问题的提问方向和思考步骤进行规范,进而提升问题式教学课堂中的提问质量,促进问题式教学的有效开展。
三、结语
问题式教学是当前“以生为本”教学理念指导下的创新型教学方法,有助于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通过“答疑解惑”来促进学生地理学习效果的提高。但是在问题式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课堂氛围、问题相关度、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评价等相关步骤的设计,注重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和相互讨论解决课堂问题,授之以渔,方能以方法为途径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梅凯.基于地理核心素养视角的高中地理课堂评价探讨——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为例[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5):84-85.
[2] 何刚树,李川江,周成娟等.高中地理课前校外实景体验教学初探——以一节高二年级课前校外实景体验教学为课例[J].地理教学,2017(1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