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静芳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125
一、教学目标设计思路分析
1. 核心素养分析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洋流》这一课时的学习目标主要表现综合思维这一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是学生分析、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的重要思想和方法。是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学生在本课时的学习中,需要从分布规律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两大方面来综合认识洋流。首先,学生要能从近地面行星风带(洋流的主要动力)分布及海陆轮廓的角度,准确描述出洋流的形成过程并能独立推画出简易的洋流分布图;其次,学生能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学会准确判断洋流性质;最后,学生能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分别举例说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大气运动、海洋水体运动的相关知识,解释洋流的发生过程及分布规律,从而较全面地观察、分析地理问题。
2. 课程标准分析
(1)课程标准要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课程标准分析如图1
前置限定:运用地图。要求熟练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同时能独立或合作绘制简单的洋流分布模式图。(学习方法)
主题内容:世界洋流
后置限定:①规律;②影响。即世界洋流的形成过程、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目的是通过探究、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能判读洋流性质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重点)
行为动词:①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即能根据“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总结出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的分布规律;还能分析归纳出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并能根据归纳出的分布规律,推画出世界洋流分布模式简图。②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即能用地理术语清楚表达洋流在气候、生物、航行、海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体现了能力的要求层次)
该课程标准可具体解读为:
关键名词:世界洋流(主题内容)、分布规律和影响(后置限定),其体现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
扩展或细化核心内容:世界洋流——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的洋流;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分布规律——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洋流的空间分布规律;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寒暖流的分布规律。影响——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的影响。
关键动词:归纳、说明(行为动词)
扩展或细化行为动词: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并能绘制出简单的洋流分布模式图;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
确定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运用地图”(前置限定)——能熟练阅读“世界洋流分布图”,并绘制简单的洋流分布模式图。
3. 位置和关系分析
课程标准对必修Ⅰ的要求是“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学生认知过程是“宇宙环境→地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自然环境指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范围,即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交错、相互重叠的地球表层系统。《水循环和洋流》主要属于水圈范畴,水体广泛分布于陆地、海洋与大气中,其运动深受岩石圈、生物圈及大气圈的影响。教材安排这一节的内容在第二单元的最后一节,既是对“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应用,(如利用行星风带及地砖偏向力的基础知识推理洋流的分布规律)也对第三单元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
4. 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节有关“洋流”的内容从洋流的分布规律和影响两方面展开,洋流的分布规律在教材中以正文、一篇阅读材料和一组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呈现,配有“南北两大洋模式图”和“全球洋流分布图”。学生在学习洋流分布规律时可以对教材进行整合,如先閱读,观察“全球洋流分布图”,再分析推理,自己绘制出“洋流分布模式图”,最后再通过活动来归纳、探究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以一组活动呈现,学生通过对“哥伦布航海图”中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分析总结洋流对沿岸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意在运用综合思维全面认识洋流的影响。
本课时的知识结构如图2:
根据以上分析,本课时重点即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 学生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对洋流基本没有认识,对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部分学生在学习近地面行星风带及地球自转影响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时有知识缺漏,在本课时学习洋流分布规律时候就会有比较大的困难。大部分学生分析地理问题、概括地理事物分布规律的能力有限,所以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归纳洋流分布规律是难点。为了便于学生达成教学目标,可以先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再分析形成过程,最后再归纳分布规律。通过(上接第125页)独立或合作绘制“洋流分布模式简图”来检测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表述
1. 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全球洋流分布规律。2. 通过实例,分析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 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分析具体问题。
三、教学目标设计反思
1. 第一条教学目标“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归纳全球洋流分布规律。”对于核心内容“全球洋流分布规律”没有细化,对行为程度也没有进一步说明。可以修改为:“(1)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从海区位置及洋流性质的角度,分析归纳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共同的洋流分布规律。(2)结合南亚季风的相关知识,分析并归纳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3)根据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独立或合作绘制‘洋流分布模式简图。”
2. 第二条与第三条教学目标有所重复,且第三条“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分析具体问题。”没有针对性,不具体。可修改为“(1)描述教材‘哥伦布航海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对图中洋流的方向及性质进行准备判读。(2)根据教材案例,从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的角度,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最后生成的教学目标为:①观察“世界洋流分布图”,从海区位置及洋流性质的角度,分析归纳太平洋、大西洋、南印度洋共同的洋流分布规律。②结合南亚季风的相关知识,分析并归纳北印度洋季风洋流的时空分布规律。③根据对洋流分布规律的认识,独立或合作绘制“洋流分布模式简图”。④描述教材‘哥伦布航海图中的洋流分布规律,对图中洋流的方向及性质进行准备判读。⑤根据教材案例,从气候、海洋生物、航海、海洋环境的角度,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