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各世居民族共同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为促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要挖掘、利用馆藏和社会资源,策划主题鲜明、公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
农历“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广西各地举行歌圩活动,故“三月三”也称为“歌圩节”。歌圩是壮族民众在特定时间和地点举行的周期性、集体性和传统性聚会对歌活动,大的歌圩参加人数多达上万人。[1]随着时代进步,“三月三”节庆内容、表征、特色随之变化发展,焕发新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依托壮族“三月三”节庆平台,展示民族风情,体现其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进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右江民族博物馆策划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着眼点。
● 右江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展示和社会宣传教育现状
右江民族博物馆1996年开馆,基本陈列分为“百色遗珍”和“千姿百色”两大主题。在展陈内容和篇幅中,民族文化占66%,以实物、图文展示为主,声光电技术运用少,陈列手段、形式单一落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流程、歌舞戏曲、民俗节庆等内容,静态展示无法完整、生动地表达,展览质量和观展效果大打折扣,观众对于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认识不全,印象不深。
结合馆藏、展陈工作实践,该馆开展的社会宣传教育活动以乡土历史、民族文化、文化遗产保护成果等内容为重点,组织巡展进校园、举办专题讲座、主题宣傳活动等。以巡展进校园为主的常规社教活动没能跳脱“版面+讲解+展台”的形式,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欠缺,宣讲的生动性、故事性不足,整体效果反响平淡。该馆网站、微信、微博起步晚、起点低,网络宣传局限于馆藏珍品、文博动态等,网媒的社会关注度低、影响力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以此对标,该馆亟须落实“让文物活起来”的工作理念。“活”可理解为:展示形式的灵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文化内涵的深化丰富、综合价值的转化运用等。
● 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策划
节日文化实质上是民族文化延续、传播的重要途径或载体,有着文化积淀场的性质,它凝聚并规范着民族的文化心理、宗教信仰、伦理道德、价值观以及各种文化习俗。在年节等一系列节日、祭祀中,民族特征体现得最为集中、典型,民族意识、自尊心、自豪感等得到表现、强化。[2]这是右江民族博物馆选择在壮族“三月三”期间开展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主要原因。
“三月三”是壮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传统节庆。经过多年传承发展,节庆主题由过去的山歌唱酬、祭祀先祖、欢聚娱乐演变为今天的文化、商贸、旅游相融合的民族节庆活动,成为广西一个重要的民族特色文化品牌。两年来,该馆积极筹划举办“三月三”民族风情展演活动。旨在增进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知,营造全社会共同支持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浓厚氛围,推进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民族风情展演作为一项社会宣传教育活动,需要定主旨、有受众、求实效,须进行精心策划。所说的策划,就是对某件事、某个项目、某项活动有何计划、打算,用什么计谋,采取何种谋策、划策,然后综合实施运行,使之达到较好的效果。[3]策划的基本元素一般包括策划主体、策划客体、策划方案、策划目的和策划效果五个要素。[4]
(一)策划主体
策划主体即策划者是成功策划的核心。策划者是策划活动创意者和组织者,对整个策划活动的成败起着决定作用。[5]该馆是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承办方,笔者是展演活动的主要策划者。策划者在掌握馆藏信息、了解全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学习、参考当前主流媒体有关传统文化传播节目(栏目)的成功做法,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努力做到策划视野开阔、立意深远。
(二)策划客体
策划对象是成功策划的重要保证。[6]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现场观众有两部分:一是活动当天自行参观游览的游客;二是参加、观摩展演活动的学校师生、媒体朋友、有关单位的员工代表等。学生观众来自城区大中小学、幼儿园,占观众一半以上比例。其中部分学生既是观众,也是展演活动的演员,分别参演不同的节目。节目的内容形式围绕突出活动主题、体现学生群体特点、展现学校的教学特色来编排。观众—演员的角色转换,更能激发孩子们爱国爱家爱文化的美好情感,自觉成为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员、传承者。
(三)策划方案
策划方案是策划过程的书面体现,也是策划最终的表现形式。[7]当然,民族风情展演活动不等同于商品市场营销,终极目标只是尽可能收获最大的社会影响和最佳的社会效益。完整的策划方案应包括:
1.设计活动主题
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主题是: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活动的设计将文化的独特性、民族性、时代性等元素融合考虑。
(1)山歌文化贯穿活动始终
山歌对答是“三月三”节日中最富于生命力和感染力的章节。活动以壮族姑娘小伙嘹亮深情的那坡黑衣壮山歌拉开展演序幕,引出节庆的时令性、趣味性。男女青年以歌会友、绣球传情的节庆氛围跃然台上,给观众置身歌圩的代入感。阳圩镇的布林调山歌,用传统曲调传唱群众的美好追求,赋予山歌与时俱进的全新活力。建华小学的学生山歌队,以清代史学家、文学家赵翼出任镇安知府到民间巡察所作的古诗为词,融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山歌唱出古人为官的爱民情怀,唱出百色的旖旎风光。古诗新词,体现传统文化代代传和绿色发展的时代主题。
(2)服饰文化突出民族特色
百色市居住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等7个世居民族,绚丽缤纷的服饰文化在百色民族文化中大放异彩。服饰展示是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重头戏之一。壮族服饰以那坡黑衣壮、隆林三层楼、西林清水江女装较有特色;苗族六个支系的女装各有其美;瑶族、彝族、仡佬族服饰体现了独特的民族审美心理和精湛的手工制作技艺。服饰展示采取模特走秀的形式,让观众近距离地观赏风格不一的民族服装,在蓝靛的素朴与彩绣的交集中感受灵动秀美,体会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热情明朗的民族格调。
(3)技艺传习助力扶贫励志
右江民族商业学校是百色市的壮族“麽乜”传习基地,开设“扶贫巾帼励志班”。“麽乜”为壮语音译,有神与母亲之意。它以艾叶、菖蒲、苍术等二十多种中草药制作成芯,配以吉祥图案的棉布,缝制成小儿抱瓜状香囊,是桂西地区壮族群众在端午时节用于安神除秽、驱邪招福的配饰。麽乜制作技艺已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学生们用实际行动推动民族传统技艺在中职校园的传承发展,是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和文化扶贫励志相融合的成功实践。
(4)社会合力共展传承主题
鉴于右江民族博物馆文化遗产活态展示能力不足、条件有限,须依靠有关单位、学校予以支持。展演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为重点,传统技艺展示不可或缺,传承人是传统技艺展示的主角;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奏,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得当的技法;民族文化的薪火相传,则通过校园传统文化教学成果来体现。是故,策划者邀请传统技艺传承人、专业的民乐演奏员、民族传统文化教育颇有建树的学校共同参与展演。多方力量的加入,使彰显活动主题、丰富活动内涵、增强节目的观赏性成为可能。
2.设计具体活动项目
设计具体活动项目是策划中最本质、最灵活也最富技巧的关键行动。[8]
民族风情展演活动设计主要确定活动开展形式、如何开展、节目衔接,如何做到活动与众不同等方面。策划者在确定活动主题、理顺活动脉络后,就展演的节目内容、演出形式、情境设计等征求多方意見,直至敲定基本框架。其中难度最大的是活动如何做到有新意、有特色。策划者围绕活动主题,突出文化润物无声的特点,将古诗朗诵、讲故事、茶文化等一并纳入展演范围。通过师生、传承人的表演,把字里的文化、文物的故事鲜活呈现,好看好听,赏心悦目。
3.活动任务分配
策划方案要明确活动的宗旨目标、预期效果、组织机构、人员分工和任务职责。实践证明,无论是独立承担或多个单位联办的社会宣传活动,分工协作是否得当,任务安排是否合理,对接沟通是否到位尤为重要,都会直接影响到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在服务活动主题的前提下,理应考虑在有限的资源使用范围内,如何发挥承办方、协作方的优势,尽可能挖掘各方潜力,并以此来考量活动任务安排的恰当性与匹配性,保证活动任务完成的完满度。
4.确定活动预算
展演活动预算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预算包括设备租借、舞台布置、参演人员经费、宣传费用等方面,尽可能列细做全。因该馆没有室内的展演场所和专业的音响设备,设备租借和舞台布置在经费预算和实际开支中所占比例较大。尽管活动定位是大众化、开放式的室外演出,但展演过程发现,音响贯穿展演活动的各个环节,对整台节目的质量影响最大。可以说,音响的品质决定展演的效果和完美程度。活动预算应在经费允许前提下保证音响设备的开支,确保音响的专业性,为展演成功创造最优条件。
(四)策划目的
只有确定具体目标,才能开始策划达到目标的途径、方式、手段等。策划目的可分为传播信息型、联络感情型、改变态度型和引起行为型。[9]
民族风情展演活动从活动主题、宗旨目标等方面比对,具有改变态度型和引起行为型两种类别的特征。改变态度型,是一项重要的策划目标,通过举办活动,把公众对组织的无知、冷漠、偏见等,转变为了解、关注、认可、理解、支持等,切实营造有利于组织发展的良好环境。[10]引起行为型旨在让公众接受、产生组织所期望的行为,以配合组织的工作。这是具体策划活动最高层次。[11]
增进公众对优秀传统文化、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了解,树牢“文化遗产保护人人有责,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意识,推动形成全员参与、共同传承的社会局面,让文化遗产服务当下,传统文化历久弥新。
(五)策划效果
策划效果是检验一项策划是否成功的最后一环,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最易于实施的评估是活动结束后,可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定性的方法,即通过非量化的结果进行评价,如调查公众对产品或活动的主观感受;另一种是定量的方法,即通过量化的结果进行估算,如在活动完成后统计公众对组织或产品的了解度、好评度等。[12] 右江民族博物馆取前者,即定性的方法对民族风情展演活动进行评估。
如两者能结合运用,有益于对活动做出客观评判,从中发现策划的缺陷和不足,以便以后加以改进,确保策划合理性、可操作性,确保活动预期与实效的圆满契合。
● 民族风情展演活动的实施
展演活动完成文案策划工作后进入实施阶段。此阶段的核心是要将策划任务落实到具体运作中。[13]为确保展演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良好社会效益,须注意以下环节:
(一)细致安排活动
活动框架敲定后,抓好活动的细节是活动得以顺利开展和实现展演效果的关键。一是节目素材和基础材料的收集,比如诗歌朗诵,以凸显教育性、地域性为出发点,选择反映明代壮族英雄瓦氏夫人率兵抗倭和描写百色风光的古诗。二是联系落实参演单位和人员,跟进排练预演,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后勤保障,确保展演活动的各个环节衔接紧密。三是承办方将工作细化,多方沟通,再行实施。节目的设计,主持词的撰写,由策划者编排提炼,实现表达主题,烘托气氛的目的。
(二)确立宣传渠道
让文物“活起来”是展演活动的基本遵循。首先利用该馆的微博、微信、网站等网络媒体,发出展演活动预告,及时发布活动简讯、视图花絮,第一时间进行网络宣传。二是邀请广播电视台、报社记者参加展演活动,进行现场采访和新闻报道,在传统、新兴媒体上同步宣传,增强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和传播力。再者通过演员、观众的口口相传及网传渠道,快捷传递展演信息,不断提高博物馆的社会关注度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
(三)印制宣传资料
博物馆宣传资料大多结合陈列展览、主题宣传活动设计制作,特色与颜值兼具的资料不仅为观众服务,还能为宣传效果加分。宣传资料设计应注意:一是针对性。针对观众设计,充分考虑观众的不同受众和差异性。语言要生动易懂,风格宜简洁大方。第二是系统性。对涉及展演的非遗项目,包括保护现状、发展前景、传承人等作简要交代,增进观众对非遗保护成果的了解。第三是专业性。资料的文字说明须客观准确,项目介绍口径一致,避免出现同一内容在馆内陈展、资料简介中表述不一的现象。
● 民族风情展演活动成功策划的因素
右江民族博物馆民族风情展演活动得到市领导、上级有关部门和各界观众充分肯定,取得良好社会效益。活动之所以成功,离不开时机、主题、资源和创新。
(一)把握时机,扩大影响
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总是从社会公众的愿望中反映出来,而社会公众的要求也总是代表着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因此,博物馆的一切工作必须适应社会和社会发展的趋向,适合公众的需求。[14]2014年,“壮族三月三”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确定为广西少数民族习惯节日。右江民族博物馆作为地方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力量,主动策划、承担“三月三”民族风情展演活动,是博物馆服务社会的职能所在。
该馆是百色起义纪念园的一分子,举办民族风情展演活动,可丰富园区业态,增强园区文化内涵,促推百色起义纪念园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展演活动时间选定在农历“三月三”期间,时机相宜,利于营造团结和谐的社会氛围和热闹喜庆的节日氛围。该馆主体楼为壮族杆栏式古典廊院重檐建筑风格,总体格调与民族风情展演活动较为契合。故馆内庭院成为举办展演活动地点的不二之选。
(二)主题鲜明,感染力强
展演活动以展示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彰显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主题。内容包括民族服饰、民间工艺品、传统手工技艺展示、民族歌舞表演、民间乐器演奏等,涉及传统音乐、舞蹈、技艺、礼仪、节庆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主线的活遗产,依靠人的活态传承。
开展民族风情展演活动,是博物馆服务以人为本和非遗传承以人为主的有机结合。展演活动以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为主线,将馆藏文物、传统手工技艺表演以及学校师生的特色教学成果等串联起来。其间穿插的爱国情怀、美德教育、时代方向,在展台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使展演活动的主旨和立意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资源共享,发挥优势
展演得以举办的主要原因是充分利用馆藏和社会资源。右江民族博物馆馆藏文物8000余件,世居民族服饰、民间手工艺品种类齐全、品相完好,为活动开展提供坚实的展品保障。参演主力——右江区第一幼儿园在传统文化、美德教育教学方面实践丰富,成果丰硕,教师和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节目储备,在展示活动中独当一面。
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展示,首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靖西壮锦、刺绣技艺。壮锦技艺传承人谷建芬与幼儿园的小朋友同台表演织锦技艺:织锦机在传承人的操作下,壮锦缓缓成形。小朋友用他们独特的想象力和巧手制作的“壮锦”,长达10米,五彩斑斓,赋予壮锦新的内涵和活力。
刺绣技艺传承人——70多岁的“中华巧女”黄肖琴现场刺绣,指点小朋友起针走线。孩子们的道具是课堂练习的绣版,一花一草,有模有样。绣娘、绣童、绣品,极具画面感。参与演出的两位年轻老师,用柔美的肢体语言,演绎绣球传情的美好寓意。节目动静结合,充分体现了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的主题,是展演活动的亮点。
(四)效果评价,合作共赢
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的成效可分为两方面,首先以受众认可程度、社会评价来进行考量。据现场了解、记者采访和新闻反馈,民族风情展演活动得到广大观众肯定,内容、形式都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主题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是文化遗产来源于民众、兴盛于民众、发展于民众的特点决定的。展演活动通过歌、舞、乐、诗、走秀将文化遗产大众化、生活化直观生动地还原,观众更易于接受和认可。观众在体验多元民族文化的同时,增强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成为支持、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生力军。
评价社会教育活动成效之二,还应基于参与者、承办者的收获来打分。展演活动的成功因素关键在于人,主办者、承办方、参与者等具备的能力、素质、水平和所持态度,决定活动的成效。百色起义纪念公园管委会作为主办单位,对活动予以大力支持和人员保障。民族服饰走秀、“三月三”对歌节目为职工出演,借此机会向社会展示了百色纪念园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风貌,为提升百色起义纪念園的社会美誉度加油助力。
参演单位的五所学校分别是该馆的共建单位或友好单位。从活动的筹备、策划到实施,各学校高度重视,上下一心,皆结合单位实际,发挥优势,选派代表学校实力的节目和队伍,为展演活动增色添彩。可以说,参与各方都是受益者。其一,各有关学校在展演活动中展现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和教学成果,等同于一次别开生面的社会宣传,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树立学校良好形象。其二是作为教书育人机构,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到不断深化和丰富,并且经过实践的检验,针对不足改进教学方式方法,有利于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其三,展演活动是师生们校园教学的社会实践,对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提高综合素养大有裨益,是促进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有效举措。
对于右江民族博物馆而言,展演活动是新形势下深入开展馆校共建,实现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成功案例,促进了博物馆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也体现了博物馆在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的主动担当和积极作为。
举办“三月三”民族风情展演活动,是右江民族博物馆在新时代下如何更好“让文物活起来”的有益尝试。尽管存在策划经验不足、统筹能力较弱、全局考虑不周等问题,但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服务社会始终是工作重点。
当代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博物馆教育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活动的创新。[15]新形势下,右江民族博物馆更应秉持创新思维,积极探索开展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的新思路、新模式,不断提高社会宣传教育活动的策划能力和成效,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服务,为公众和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麻晓荣,广西百色市右江民族博物馆馆员)
参考文献:
﹝1﹞(黄伟晶,黄桂秋.壮族民俗风情〔M〕. 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12:75)
﹝2﹞(黄泽.西南民族节日文化〔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2)
﹝3﹞(吴粲,李林.策划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2)
﹝4﹞(谢梅,王理.文化创意与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2)
﹝5﹞﹝6﹞﹝7﹞﹝8﹞(谢梅,王理.文化创意与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3)
﹝9﹞﹝10﹞﹝11﹞﹝12﹞(谢梅,王理.文化创意与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54)
﹝13﹞(谢梅,王理.文化创意与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66)
﹝14﹞(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304)
﹝15﹞(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