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霖
我案头这方端砚(图1),很有特色,长21.8、宽12.5、厚4.9厘米。六面纹饰满工。砚面前部浮雕一幅云松图:大片祥云飘浮舒卷,如一团团白棉。云下松树枝繁叶茂,直插云天。松云之间下挖随形砚池。砚堂大,外围边框,中间下凹。四边侧直下,阴刻线描上洞八仙,以示遨游四方。他们或坐或行,各得其所,神态自若,身旁彩云缭绕,一派仙风道骨神韵。前边吕洞宾,抬手背剑,踏云徐行。后边铁拐李,手执拐杖,身背葫芦,似坐云端。右边有张果老,抱着鱼鼓,骑驴慢行;曹国舅幞巾长袍,手打玉板;韩湘子似坐似蹲,抬头吹笛。左边有何仙姑,手持荷花,两只喜鹊相伴;蓝采和专心致志,提着花篮;汉钟离带着宝扇,凝视前方。砚背中间下挖颇深椭圆池,中间高浮雕一龙首,从波涛中伸出,瞪眼扬鬃,正视前面一颗明珠。四边云雾飘荡。在砚背深挖雕龙,此等款式古砚中不多见。这方砚大概是前清制品,因长期磨损,砚面多麻点,包浆古穆,更显苍旧。砚制规整厚重,色紫中泛青,隐约可见青花、火捺等石品,所刻人物,虽线条简约,却刀刀见功,各显神态特征,形象樸实生动,且线条包浆内外老熟一致,佐证确系旧刻。整砚应是清代产品。
八仙是中国汉族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铁拐李、汉钟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八仙的传说起源很早,人物有多种说法。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号称“淮南八仙”,其实是八位文学家,时称“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后因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人把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号称“八仙”。晋代谯秀所著《蜀记》中,又讲了另外八仙,即“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闬,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唐朝还有醉中八仙,因八位诗人都爱饮酒而得名,杜甫有《饮中八仙歌》。现在传说的这八仙,到元人创作的杂剧中才出现。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中,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了八位仙道,和现传八仙基本相同,只是多了个徐神翁,没有何仙姑。到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才确定了“上洞八仙”,徐神翁换成何仙姑,并排定顺次。八仙的故事广为流传,深受平民百姓喜爱,是因为他们都来自人间,与一般神仙道貌岸然的形象不同,代表了社会上各色人群,其中有将军、皇亲国戚、道士、叫花子。据有关资料引自多种正史、野史书籍介绍,这八仙经历如下:铁拐李,相传姓李,名玄,又叫李凝阳、李洪水、李孔目。本是一俊伟丈夫,善术,会导出原神法术。有一次应师父老子之约,行“元神出壳”法术,赴千里之外华山。数日回归,发现其肉身被徒弟误烧掉了,见附近有一饿殍,即从饿殍脑门而入,借尸还魂。神魂归壳后成为一蓬头卷须、黑脸巨眼,跛了右脚的丑陋汉子。正在惊讶之时,忽闻老子到来,欲将元神跳出,被老子制止说:道行不在外表,只须功夫充满,你这副模样,便是异像真仙。于是授他金箍束发,授予铁拐助拄跛足。李铁拐还背着一葫芦,据说里面装有仙药,专门用来治病救人。钟离权(汉钟离),复姓钟离,字云房,号正阳子。京兆咸阳人,曾任朝廷谏议大夫,后奉召出征吐蕃,战败隐居淮南山,遇到东华帝君王玄甫,得长生真诀、金丹火候及青龙剑法。后又遇到华阳真人,教之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晓玄玄之道。《全唐诗》录有他三首绝句,其中有“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望都”“得道真仙不易逢,几时归去愿相从”等句。常袒胸露乳,手摇棕扇,大眼睛,红脸膛,头上扎了两个丫髻。蓝采和是唐末五代时人,其行为怪癖,贪杯爱唱,平时穿一身破蓝衫,一只脚穿靴子,一只光脚丫,夏天穿棉衣,冬天卧雪中冒热气。平时他手持三尺有余大拍板,一边打竹板,一边踏歌而行,沿街行乞。他唱的歌,既高深莫测,又颇具仙意,如“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一春树,流年一掷梭。古人混混去不返,今人纷纷来更多。朝骑鸾凤到碧波,暮见桑田生白波。长景明晖在空际,金银宫阙高嵯峨。”张果老原名张果,在八仙中年事最高,人们尊称其为“张果老”。他为邢州广宗人,武则天时,隐居中条山。时人皆称其有长生不老术。武则天曾派使者去召见,他佯死不赴。玄宗召之,他又佯死,气绝很久才苏醒,使者不敢进逼。后再派使者去邀请,张果只好进京。唐玄宗封他为“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何仙姑原名何秀姑,为唐武则天时广东增城县人,出生时紫云绕室,头顶出现六道毫光,从小聪敏过人。15岁时,梦见神人教她食云母粉,于是身轻如燕,往来于山顶之间,早出晚归,采山果孝敬母亲。后来辟谷,言语异常,并可预测人生祸福。还有的说,何仙姑十三岁时入山,遇纯阳仙师,赐之一桃,食之,当时飞升。吕洞宾,唐蒲州河中府人,原名吕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绰号回道人。唐咸通中及第,曾当过两任县令,后罢官纵游天下。游庐山时,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法。六十四岁时,游长安,在长安酒肆遇汉钟离,并经十试考验,得钟离权授其道法,点化成道。在道教中被奉为《纯阳祖师》,又称“吕祖”,全称“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全唐诗》收有他的诗作。韩湘子本名韩湘,为昌黎县韩会之子,乳名湘子,幼年丧父,后由其叔父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抚养长大。后得钟、吕二仙传授修行之术。韩愈极力反对。韩湘子后离家,隐居终南山修道,得正果,列为八仙之一。曹国舅,原名曹佾,字公伯,宋仁宗曹皇后的弟弟。他性情和易,通晓音律,喜爱作诗,封济阳郡王,身历数朝而一帆风顺。又说其天性纯善,不喜富贵,却慕恋仙道,其弟骄纵不法,侍势妄为,曹国舅对其恶行深以为耻,遂入山修炼,遇钟离权、吕洞宾,而收他为徒,终入八仙之列。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是最脍炙人口的故事之一。现在已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成语和典故。八仙过海有好几种说法。其中颇有故事情节的一种说法是:有一天八仙来到蓬莱阁聚会饮酒。酒酣时,铁拐李意犹未尽,对众仙说:“都说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景色秀丽,我等何不去游玩?”众仙齐声附和,并决定渡海不得乘舟,只凭个人道法过去。八仙聚到海边,个个亮出自己的法宝。汉钟离把手中芭蕉扇扔到海里,那扇子变大如蒲席,他踏上扇子,向大海深处飘去。何仙姑将荷花往海里一放,顿时红光四射,花开如磨盘,何仙姑亭亭玉立于荷花中间,飘然向前。众仙各自将自己宝物扔入海中,各显神通,遨游万顷碧波之中。顿时翻江倒海,巨浪滔天,震动了东海龙王宫殿。东海龙王率兵来问罪,并将蓝采和抓住。众仙大怒,个个奋勇厮杀,连斩东海龙王两个龙子。虾兵蟹将纷纷败下阵来。东海龙王怒不可遏,请来南海、北海、西海龙王,催动三江五湖四海之水掀起巨浪,向八仙包围过来,幸好曹国舅白云板有避水神力,他怀抱云板在前开路,众仙跟随其后,任凭巨浪排山倒海,也伤不了他们。四龙王见此十分恼火,调动四海兵将准备再战,恰巧南海观音从此经过,喝住双方。东海龙王放出蓝采和,八仙拜别观音,各持宝物,乘风破浪,往三仙山而去。
由八仙还派生出“暗八仙”,即一种宗教纹样,以道教中八仙各自所持的法器代表各位神仙,因为不出现人物,所以称“暗八仙”,分别是:汉钟离的扇,吕洞宾的剑,张果老的鱼鼓,曹国舅的玉板,铁拐李的葫芦,韩湘子的箫,蓝采和的花篮,何仙姑的荷花等八样宝器。为了区别于佛家的“佛家八宝”,暗八仙又称为“道家八宝”。它既代表八位仙人,又代表万能法术。在长期民间流传及民间艺人的演繹中,暗八仙有以下功能:鱼鼓,张果老所持宝物,鱼鼓频敲有梵音,能占卜人生;宝剑,吕洞宾所持宝物,剑现灵光魑魅惊,可镇邪驱魔;笛子,韩湘子所持宝物,紫箫吹度千波静,使万物滋生;荷花,何仙姑所持宝物,手执荷花不染尘,能修身养性;葫芦,铁拐李所持宝物,葫芦岂止存五福,可救济众生;扇子,钟离权所持宝物,轻摇小扇乐陶然,能起死回生;玉板,曹国舅所持宝物,玉板和声万籁清,可静化环境;花篮,蓝采和所持宝物,花篮内蓄无凡品,能广通神明。暗八仙最初见于道教建筑上,由于它有吉祥长寿寓意,承载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被广泛应用在传统工艺品的装饰,用在建筑、古典家具、瓷器上。在我藏砚中,也有两方暗八仙纹饰。这两方古砚虽在以前文章中谈过,但那时主要讲陶砚上囍字和瓷砚上浅绛彩和粉彩,未细说暗八仙纹饰,今不妨再说一遍。其一为暗八仙纹六面柱陶砚(图2),清代。径6.3、高5.5厘米。砚呈六面矮柱形,砚面有细起边,砚堂平,靠边开一长方形砚池,小。六边侧直下,上沿、下沿分别有两条和一条弦纹,内浮雕八仙法器,俗称“暗八仙”,和一个双喜字“囍”。有的一面有两件法器,有的只有一件法器,分别为:铁拐李的宝葫芦,张果老的鱼鼓和曹国舅的玉板,蓝采和的花篮和韩湘子的笛子,汉钟离的扇子和吕洞宾的宝剑,何仙姑的荷花。每幅图外围四方边线,图纹似为模印而成,把暗八仙和囍字连在一起,正说明暗八仙也是吉祥符号。底平,有稍宽边框。该砚为陶质,灰黑色,器形奇特,体态小巧,纹饰多样,构图简练,民俗内容丰富。带红木天地盖。其二为,石宇初花鸟暗八仙瓷砚(图3),民国。长10、宽7、厚3.5厘米(含盖)。砚带盖,盖面中间凸起,以新粉彩绘牡丹,花艳叶绿,上立一白头翁,向下观望,栩栩如生。右下角行书黑字“丙子年石宇初”,下有红色小章。盖、砚之间子母扣相接。砚面下挖圆形砚堂和长方形砚池,池中有孔通空腹。砚右边侧行书黑字“花香四溢”。其余三边侧红彩绘八仙中的六种法器,分别为:前边汉钟离的扇子和韩湘子笛子,后边曹国舅的玉板和何仙姑的荷花,左边侧吕洞宾宝剑和蓝采和的花篮。背平,有起边成环足。中间行书红字“江西瓷业公司”。全砚除砚面、环足、子母扣不施釉,露坚细白胎外,其余的施白釉,釉色白中泛青,釉汁肥厚滋润。石宇初为刘雨岑学生,“珠山小八友”之一。此处“丙子年”为1936年。“江西瓷业公司”存在于1910年至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