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的意象性表现

2019-06-11 21:46马振庆张思博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4期
关键词:表现审美

马振庆 张思博

【摘要】意象性作为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重要的表现形式,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理想的精华,而且展现着西方绘画在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的发展与进步。随着中西方文化不断交流,中国当代油画风景的意象性是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孕育下不断成长。它是一种中国民族文化的艺术语言,在内涵上体现了东方文化精神,也体现了西方绘画的形式表达。本文将从构图、造型、色彩、笔法等四方面探寻意象性油画风景的审美艺术特征。

【关键词】意象性;油画风景创作;审美;表现

【中图分类号】J613.3 【文献标识码】A

一、意象性美学与中国绘画审美

“意象”顾名思义为寓“意”之“象”,意指抽象的心意、主观的情思,象指具体的、客观的物象。“意象性”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精髓,也是中国特有的审美追求,在中国传统绘画中,诗、书、画融为一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通过客观物象的感知与再造,表达个人的主观情感。对客观物象以“意”取“象”,不以模仿自然为目的,而是通过画家自身的深刻理解,对所要表现的自然用主观精神来创造艺术形象,从而达到“妙于生意,能不失真”的效果。画家运用有意味的表现手法对客观事物进行主观表达,需要通过意象性思维对客观事物进行组合和加工,用意象性的表现手法创造艺术形象,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世界。

中国绘画的意象性表现多体现在水墨画中,画家们用笔墨情趣描绘自然物象,展现出画面的意境美,用书法似的有力线条和干湿浓淡丰富多变的墨色,表达对自然感悟的主观意象。“收尽奇峰打草稿”是中国画意象性表现的典型作法。一幅山水画中所画之象并不是某景、某水的具体之象,而是对这一地区众多景象观察感悟之后的总体意象。因此,中国画拥有了“写意画”之称。

二、油画表现性与意象性之迥异

单从油画的表现性来讲,一般多指源自于西方油画表现主义绘画。西方表现性油画始于20世纪初期的欧洲,活跃于德国。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重创,在身为战败国的德国,画家们既羞愧又郁闷,画家们用绘画来表达内心的苦悶,绘画理念和表现方法与以往有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们认为描绘自然是极其无趣的事情,艺术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变形夸张的造型、脱离自然物象的主观色彩、毫无限制的狂放笔触、失去常态的怪异构图等成为了他们绘画形式的特征。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中西方的绘画自成体系,在哲学思想、绘画理念、审美追求、表现技法等方面存在很大的不同。

随着油画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与接受,如今已经成为世界性广受人们喜爱的一个画种,中国画家在学习与掌握油画技艺的同时,不断加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使油画具有了“中国精神”和“中国面貌”。中国油画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不是完全地“照搬”,而是在学习油画技法的同时注重中国文化内涵的表达,使油画彰显出中国精神。中国早期油画家林风眠、潘玉良等一批画家,他们执着地探索油画创作的中西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用意象性表现手法描绘自然物象,反映出画家们文化自觉的精神。

用油画艺术表现中国文化,画家们持之以恒地探索中国意象审美的表达,吴冠中、詹建俊、闻立鹏等一批“中生代”画家做出了突出贡献。改革开放后,中国迅速与世界交融,文化自信心愈来愈强,意象性油画成为中国油画家们关注的重点,在其探索性的创作中,许多画家继续将着重点放在中国意象性审美观念上,洪凌、张冬峰等一大批“新生代”画家脱颖而出。他们汲取中国画创作中“意象”的韵味,运用油画材料和技法表现客观物象,在意象性的油画创作中,画面中的笔触如同音乐中节奏与韵律的形成,通过演奏家演奏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来表达心中的意象,如同中国的书法中追求笔意、笔韵的画面效果。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象表达主体的情怀,追求创作对象的神韵,造型目的就是为了“以形写神”。这种受传统绘画观念熏陶的中国化的意象性油画具有鲜明的东方神韵,展现出画家个人的艺术修养和艺术语言。

三、意象性审美在油画风景创作中的运用

从中国油画发展历程中不难看出,中国油画已经从单纯学习西方油画中解放出来,活跃在油画创作前沿的艺术家们越来越重视将中国文化注入到油画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造,并形成了具有东方神韵的中国式意象油画。由于受中国写意山水画的影响,意象性油画的很多画家都以风景为创作题材,因为,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中本身就在意象性表达上占有主导地位,山水画强调情景交融的意境,这就为中国油画风景的意象性创作提供了参照与借鉴的依据。

(一)意象性油画风景的构图

中国画论中提出“意在笔先”,强调画家在作画前要先立意,然后再落笔。可见,意象的产生离不开艺术家的主体情感和思维活动,绘画者要将自己的内心感受很好地融入到客观物象之中。在意象性油画创作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意象性构图。中国古代谢赫《六法》有“经营位置”指的就是构图,即布局与章法。由此可见,构图对于组织画面的意象极为重要,构图得当是画面产生意象之美的重要因素之一。意象的呈现要注意观察整体,使构图与意象相统一。例如,中国当代油画家任传文的作品《柬埔寨的朝霞》,运用了近似北宋时期韩拙所说的“阔远式”构图,对近、中、远景中的物象进行取舍,画面中主体明确清晰、虚实运用合理,形成画家独特的构图方式。毛岱宗的作品《秋季山庄》运用中国画的散点透视,以散点的形式分布,把景物统一安排在同一画面中,扩大了自己的观察点,不受视野的限制,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移动自己的观察点,创造出别有风味的意象性构图。

(二)意象性油画风景的色彩

在中国著名油画家张钦若的油画创作中,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意象性审美的追求。在意象性色彩的运用上,讲求中国传统绘画色彩观“随类赋彩”,在不完全照抄自然物象原色的同时,加上了画家长期对自然认识的创作经验。在他的作品《夏雨》中,色彩隐约却又绚丽,明快却又不失沉稳,在每一个色块的处理中,凝聚着画家自身的激情和生命,他将中国水墨画中的黑和白融入到画面中,把“墨分五色、计白当黑”的东方美学思想运用到油画创作上,色彩的自由在意象性油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彰显出了油画创作中意象性色彩的个性表达。

(三)意象性油画风景的造型

意象性审美不仅体现在构图和色彩上,意象性的笔法和造型也是极为重要的。在中国画意象性造型中,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便是齐白石先生所说的“似与不似”之间,强调作者与客观对象的融合为一。在意象油画风景创作中,画家通常在描绘客观对象时,为了表现胸中之意,突破自然物象外形的限制,不追求形似,重在神似,在创作中要把握对象的特征,更要注重对象神态的表现。在洪凌的作品《山水精神》中,就以意象造型为目标,通过对山水景物的观察与想象,对视觉中所看到的纷繁复杂的形象,用简练、概括的造型方式表现景象的本质与神韵。运用点、线、面、光、影等元素“以意造型”。他的作品没有完全照搬自然山、水的形象表象,但又不忽视风景造型意识,这是意象性油画造型的关键。

(四)意象性油画风景的笔法

中国书画的笔法讲求运动性,笔的提按、轻重、缓急、藏露、起止具有了很强的节奏与韵律意味,本身极具审美性。谢赫“六法”中的“骨法用笔”,强调用笔坚定利落,在皴擦与线條中体现用笔的变化。写意山水画讲求笔法简练概括、气韵生动,这种笔法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彰显着中国绘画的特色。在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中,画家不断汲取中国写意画的笔法,使油画风景具有了中国画式的笔法神韵。例如,吴冠中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北国风光》,借鉴了中国画中的笔法,用大写意概括的笔触将画面的近景、中景和远景分割出来,采用中国画中“勾、擦、点、皴、染”等笔法,挥洒出粗细、刚柔、曲直、胖瘦等不同形态的线条,描绘雪山上长城的灵动之美,采用点线之间的相呼应,表现画面雪景中的起、呈、转、合来突显雪山的神韵,表现出充满诗意化的意境和氛围。

意象性油画在风景创作中不论是在构图、色彩上还是造型、笔法上,都需要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受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崇尚人与自然的统一,强调自然、朴实、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油画家们在创作时,运用自己独到的艺术语言,抒发了画家个人对自然的情感和艺术创作的精神,展现了作品的精神内涵,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精神的油画风景。

四、结语

本文以中国绘画和意象性审美观作为理论基础,对中国当代油画风景创作的意象性表现进行研究,通过对意象性代表画家作品的分析,使我们对意象性油画风景的审美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中国的意象性油画是在中国艺术家们的不懈努力和探索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艺术家们创造了新的油画形式,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审美需求,为中国的油画事业增添了亮丽的一笔。

参考文献

[1]贾德江.吴冠中意象油画艺术[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3.

[2]刘耀熔.中国当代意象油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作者简介:马振庆(1961-),男,现任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绘画艺术;张思博(1994-),女,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绘画艺术。

猜你喜欢
表现审美
明代容像的绘制表现及技法浅析
美术审美特征论
摄影艺术中的美学探讨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我国就业中的性别歧视问题探究
发扬艺术之光,让美术涤荡灵魂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现代陶艺教学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