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人们更加关注娱乐活动,唱歌、跳舞成为人们放松身心的重要方式,而音乐也向着专业化发展。高校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场所,在素质教育理念下,高校需要注重创新音乐教学工作,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方法,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当前的音乐发展趋势,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笔者是一名高校艺术学院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因此,本文针对音乐选秀节目对于艺术学院音乐教学的启示展开分析,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音乐选秀节目;艺术学院;音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高校音乐教学属于实施美育教育的基本途径,能够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审美素养。在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学校需要结合当前音乐发展趋势、大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设定教学方案,既能够提升大学生参与音乐教育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出现了高校学生热捧音乐选秀类节目的现状,高校可以结合这个社会热点现象展开分析,通过音乐选修节目来了解当前的音乐发展趋势,有针对性地开展音乐教学,让学生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从而提升高校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促进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音乐选秀节目对于艺术学院音乐教学的影响
(一)促进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
音乐选秀节目能够促进音乐教育的更好发展,扩大高校音乐专业的招生数量,因为在音乐选秀节目的熏陶下,激发出了学生对于音乐的热爱之情,尤其是受到高中生的喜爱,很多学生受到音乐选秀节目的影响,树立了追求音乐的坚定理想,在升入大学之后选择音乐专业,希望通过接受大学音乐专业教育,能拥有较为优秀的音乐技能。同时,在当前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很多音乐艺术家都为观众展示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等技能,让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对于声乐理论知识、技能有更为深刻的理解,拓宽了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对于通俗唱法、原生态唱法有了更多的了解,促进了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二)注重音乐人才的培养
当前的音乐选秀节目较为公正、公开,只要是拥有音乐才能的人都可以参加音乐选秀节目,而高校艺术学院也在紧跟时代潮流,会定期在学校举办一些音乐选秀节目,学生在参赛、歌唱过程中,可以实行一对一的指导,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参与歌唱活动的积极性,也能够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获得更好的发展和进步。在以往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很多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掌握了歌唱理论知识与技能,就可以胜任未来的工作,仅仅把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知识内,而在音乐选秀节目的影响下,学校也更加注重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让学生接触各个音乐领域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向着更高层次发展,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
(三)发现高校音乐教育的弊端
当前,在我国高校艺术学院音乐专业教学过程中依然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音乐教育处于封闭的状态,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无法培养高校学生良好的音乐想象力与创造力,不能把音乐教育中的艺术成分展现出来,使音乐教育失去了原有的艺术魅力。而通过音乐选秀节目,能够让高校意识到,不仅需要让学生做到自我欣赏音乐,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投入到音乐演唱和创作中去,充分感受到音乐的艺术感染力。比如,我国在播出了《中国好声音》之后,掀起了一阵歌唱热潮,让高校音乐教育更加具备开放性。
(四)激发高校学生的音乐学习动力
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过音乐选秀节目,但是当前的音乐选秀节目更加标准化、专业化,湖南卫视举办的《超级女声》音乐选秀节目让人们对音乐有了更多的认知与了解,改善了人们对于电视节目的认知,更加注重观众和选手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能够让更多的平民拥有参加音乐选秀节目的机会,草根文化也慢慢发展了起来。自从我国播出了《蒙面唱将》《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星光大道》等音乐选秀节目之后,唤醒了很多高校学生的希望,让他们有勇气去追寻音乐舞台的梦想。比如,王小玮、王小海都是音乐学院毕业的学生,最终组建了玖月奇迹组合,因为参加《星光大道》而有了一定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们、听到他们的声音,真正实现了歌手梦。
二、音乐选秀节目对于艺术学院音乐教学的启示
(一)利用音乐选秀节目,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
很多高校学生虽然是声乐专业的,但是却缺乏对音乐的热爱,出现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音乐课堂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学氛围比较枯燥,学生对于参与音乐教学存在一定的排斥、抵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高校音乐教师需要利用音乐选秀节目,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教学的积极性。很多高校学生都比较喜欢观看音乐选秀节目,教师正要利用学生这一心理特征来开展教学,学生在欣赏音乐选秀节目之后,可以对音乐、艺术有更深的了解。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对喜欢的音乐类型、选手类型展开分析,以此来了解原生态、美声、民族、流行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所在,从而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同时,高校音乐教师需要转变以往狭隘的音乐艺术观,不断地拓宽音乐艺术教学领域。比如,很多学生都听不懂交响乐,往往都是通过电视上去观看,教师就可以对这一领域进行拓展、延伸,讓学生从内心感受到交响乐的美妙之处,以此来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实现艺术和生活的理想结合。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高校音乐教师也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利用新手段、新媒体、新文化来激发大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即时通讯、微拍、微博等表现形式,让学生去欣赏交响乐、民族音乐、流行音乐等,并且可以鼓励学生把自己的即兴作品发到网络平台中,以此来发现学生音乐的闪光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音乐学习氛围。
(二)重视舞台实践教学
在传统的高校艺术学院音乐教学中,教师都比较注重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通过音乐选秀节目可以看得出,一个优秀的歌手不仅要掌握音乐歌唱技巧,更多的是要具备较强的舞台感染力,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中,需要注重提升学生的舞台实践水平,让学生为日后的工作、比赛活动奠定稳固的基础。很多高校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往往是凭借“个性输出”作为自己的口号,不懂得和他人展开合作,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学生更多关注课堂音乐学习,很少有机会真正上台表演,他们的歌唱场所往往是练歌房,或者是课余时间用“全民K歌”来释放自己的感情,导致高校学生缺乏舞台实践的机会,当到了真正和他人合作或者是独自登台表演的时候,会出现错词、误拍、跑调、怯场等问题。在音乐选秀节目中往往会设定一些“一对一battle环节”,每一个人都需要接受多个人的挑战,以此来考察参赛选手的即兴表演与团队协作能力,因为在活动过程中,每一个人都需要和竞争对手组成团队来录制音乐作品,由此可见,在音乐选秀节目中,不仅要考察选手的音乐歌唱能力,也会考察选手的舞台发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所以在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中,完全可以借鉴音乐选秀节目,在日常教学中设定舞台模拟团队演唱活动,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舞台表演创造能力,增强其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拥有更多的舞台经验。
(三)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原生态唱法
在音乐选秀节目中的原生态唱法对于高校艺术学院音乐教学有着较强的启示,通过观看选秀节目可以看出,很多原生态唱法的选手都具备自己独特的生活特色与民族特色,能够为观众表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艺术形式美,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由此可见,在高校音乐教学工作中,需要重视原生态唱法,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孙小琳唱的《走进西藏》、李怀福与李怀秀在原生态唱法比赛视频、潘兴周与潘成增合唱的《苗岭》等,让学生对原生态唱法有正确的了解与认知,能够深层次探究音乐艺术。在日常音乐教学中,高校音乐教师需要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挖掘学生的原生态元素,重点培养学生拥有的原生态元素特质,必要时还可以开设原生态唱法音乐课程,定期举办一些原生态音乐活动,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多元化发展,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音乐人才。
(四)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
经过笔者对音乐选秀节目的观察,很多音乐选秀节目不仅拥有评委评价、专业导师评价,还会有媒体的评价、网友的评价、观众的评价,就是因为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才能够让吴莫愁、张靓颖、李宇春脱颖而出,并且让音乐选秀节目更加火爆,这是音乐选秀节目获得成功的重要措施。同样,在高校音乐教育工作中,也需要借鉴音乐选秀节目中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在以往的音乐教育工作中,教师仅仅是以学生的音乐理论成绩、歌唱技能来评价学生,这种单一、固定的音乐评价标准,不仅无法挖掘学生的音乐闪光点,还会打击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积极性,所以,在音乐教育中同样需要实施多元化评价标准,改变以往“唯科研”的评价模式,而是把更多的教学精力放在学生身上,让评价更加公正、合理,增强音乐教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可以设立导师制,增加教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教师可以把学生参加歌唱比赛、选秀节目的成绩纳入到综合评价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学生的音乐闪光点,提升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
总之,在高校艺术专业音乐教学工作中,音乐教师需要结合音乐选秀节目发展趋势,设定符合高校学生发展的音乐教学方案,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高校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定邦.音乐传播视野下新疆少数民族电视音乐选秀节目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7.
[2]姚星阳.中国电视音乐节目的融媒传播策略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5.
[3]耿冉.音乐选秀节目对中国流行音乐发展的影响[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4.
[4]宋伟.试论音乐选秀节目对高师音乐教育的启示[J].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30(4):94-96.
作者简介:李林谦(1969—),女,汉族,云南省玉溪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