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小玲
邓小平论教育中指出:“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如何适应当前素质教育这一要求,如何面向全体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就得转化学困生。有人认为学困生天生的笨,反正也学不好于是就放弃。我认为转化学困生是每位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老师应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切实把转化学困生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时时想到学困生;经常提问,提问是作为转化学困生最常用教学手段,应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只要我们讲究提问艺术,就可以在学困生转化过程中发挥作用。当发现学困生在听课中面带笑容时,我就用感情提问、微笑提问,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在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打开学生智慧阀门的金钥匙。课堂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是良好智力环境的重要因素。在情感交流中教师的感情,尤其是微笑时激发学生情感,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在提问学困生时面带微笑对激发学生的情感更有意义,可以使学困生从老师微笑中得到关心、爱护、信任和真诚,从而自然而然地激发对老师的感情,进而延伸到爱听老师的课,逐步接受老师的教育和要求,使学生爆发出学习的热情。
在教学中,我常常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讲解,特别注重兴趣能力的培养。如在组织教材时,专门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请学困生回答。如果答对了,给予表扬,就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和再次获得成功的欲望;树立学习信心,进而以此为动力积极参加以后的教学活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争取再次成功。
给信心,克服自卑,产生勇气。马卡连柯曾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们前途和希望。”孩子们需要勇气和力量。我时时处处把握孩子的这些特征,想方设法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给他们成功的愉快。我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采取分步评价法,即不是以一个完美无缺的解答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对学生的思维,解答中的每一步乃至每一个数字符号,一句话回答正确都给予肯定。哪怕是上1分或0.5分也要表扬,使学困生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同时教给学困生学习方法,特别是预习方法,在老师没有讲解之前,预习一遍,看不懂的,上课时应特别注意听讲。预习时要做到,看、做、思考相结合,必要的要背诵。听课时,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眼睛盯着老师的嘴,耳朵听老师讲课,思想不要开小差,思路应和老师保持一致。还要教给复习方法,复习时不光是把内容看一遍,还要勤做、总结、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在转化学困生中,我特别注意反馈信息,各个学生掌握情况如何,只通过作业就可以反映出来。设计一些易混易错的题目让他们辨析,当面批改,尽量使他们不带错误的结论和错误解题方法离开教室。由于学困生的基础、能力方面的种种原因,作业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所以应及时、当面给予批改,避免以后发生同样的错误。
在教学中还要多给学困生多动手多实践的机会。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于他们的手指尖上”,然而应试教育只注意笔尖而不重视手指尖,这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之一。数学概念的形成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但学困生往往难以实现这一过程的转变。学困生的思维水平停在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上,往往多具有好动的习惯,他们的手在干什么,眼在看什么,头脑在想什么?根据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非常重视让学困生多动手实践,在转化学困生时特别制定四个优先:首先优先提问,学困生数学差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课堂上发言少,语言和能力得不到锻炼。加上有的老师干脆对学困生撒手不管,将其座位安排在最后一排角落里,打入“冷宫”,学困生座位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坚持每一节课对他们优先提问,逐步克服他们算理讲不清解题思路乱的缺点,利用实物教具引导他们说一说算理;坚持让他说完,甚至连他是怎样想的也可以说出来,就是讲错了也不予批评,有意识地开启他们思维的闸门。其次优先板演,如果经常让上中等生来做,就挫伤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板演上应优先考虑学困生,对他们的板演及时做出评定,应以鼓励为主,发现错误,让其他学生给予纠正,进而强化正确。久而久之他们的学习成绩有了改善,这时应设计一些看似容易,但在计算时易出错误的题目让他们板演,加强训练,直至追上其他学生为止。再次,对接受能力差的学困生,先摸清他们在学习上的一些障碍,然后多渠道进行辅导,必要时要进行超前辅导。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先作大概的讲解。巡回辅导,课堂上学生讨论、研究时及时给予辅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留少留后患。对于一些学习上一窍不通的学生,单靠课堂40分钟是不行的,应根据其知识的缺陷,课后优先辅导,并与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组成课外学习小组,从而有效地转化学困生,使他们逐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绩。第四,优先鼓励,每个学困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我们应当用自身的爱去温暖、滋润他们稚嫩的心。对他们的教育方式是鼓勵,鼓励他们树立自尊心、自信心。根据他们喜表扬这一心理特征,分别对他们的学习成绩作出正确评价。以他们各自的起点分数作标准,看上升了没有,哪怕是1分0.5分或某些点滴进步,我都以满腔热情去鼓励他们。
我在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差异,因材施教,成绩、智力好的学生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从现在起培养他们懂科学、爱科学、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能力,为国家培养现代化建设人材。对于学困生要想法、设法培养他们学习兴趣,树立其自信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奋起直追,成为跨世纪有用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