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结合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对其建设条件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评价,遵循“两山”理论、生态景观学等,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者并重、三生融合、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提出统筹优化公园内生态、生产、生活空间,以期能够综合统筹森林特色、环境要素和森林康养休闲功能的整体空间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相互关联、相互带动,构建有利于公园“生态+生产+生活”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增长之路,使其能适应广州城市发展、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森林游览需求,为城郊型森林公园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资源条件;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S759.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9)02-0103-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19.02.030
随着国家加大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森林公园已成为我国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成为群众开展森林康氧、生态旅游与体验的主战场。流溪河森林公园因其自然条件优越,景观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独特,是我国首批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广州市的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对广州市乃至珠三角区域生态安全及生态文明建设影响深远,生态服务功能强大。笔者结合流溪河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对其建设条件进行系统梳理与科学评价,遵循“两山”理论、生态景观学等,提出了流溪河森林公园的发展策略,以期为我国森林公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公园概况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是1983年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十大森林公园之一,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亚热带森林公园[1],也是第一批全国十大文明森林公园之一,公园下辖黄竹塱、三棵松、新群、红岭4个工区,代管东星、谷星、温塘肚3个行政村,总人口5 885人。公园总面积8 932.31 hm2,其中林地面积7 380.20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82.62%,水域面积1 339.16 hm2,占公园总面积的14.99%,森林覆蓋率82.62%[2]。依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公园是珠三角外围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广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城市功能布局规划》“一核三区”中北部生态区[3],被纳入广州市“十三五”绿色宜居城市建设重大工程,是广州市母亲河的水源地,承担着维护广州城市生态支撑、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重生态服务功能,是广州市乃至粤港澳港湾区的重要生态屏障。
森林公园位于广州市郊东北角的从化区良口镇境内,距广州市区93 km,从化街口城区35 km,白云机场88 km,广州北站(高铁)85 km,距大广高速良口镇出入口6 km,105国道横穿公园中部,乘车从广州市区到公园1.5 h内,东莞、惠州、河源、韶关、香港、澳门等2.5 h内即可到达,可通达性强。以公园为中心120 km半径圏覆盖了珠三角1 600万以上规划人口区域范围,辐射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居民富裕和出游率最高的地区之一[4],具有广阔而稳定的客源市场,其生态服务价值辐射示范作用显著。
2资源条件与评价
2.1主要景观资源
以森林风景资源的详细调查为基础,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风景资源分布有南亚热带原始森林、五指山植被垂直带谱、流溪香雪、江湾红叶、东星竹海、群鹭戏水、山顶杜鹃花海7处代表性生物景观;流溪翠湖、三垭幽溪、南山瀑布、南湾湿地、小漓江5处代表性水文景观,五指群峰、林溪幽谷、翡翠群岛、鸡枕独秀4处核心地文景观;流溪烟雨、五指云海、黄牛夕照、鸡枕日出、五指山冰挂5处优质天象景观,具有较高的生态旅游价值(表1)。
2.2资源条件评价
公园山高林密,湖体浩大,山水共存,人文交融,湿地与森林景观资源独特,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与森林小气候特征明显,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是广州市重要的自然科普、森林康养和游憩体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之一。
2.2.1山湖竞秀、多彩森林,是岭南最具潜力的山水观光地。森林公园山水林湖溪于一体,景观类型多样。流溪湖是广州市最大水库、水域开阔,库内有22个岛屿、150多个港湾,具有深湾、浅湾、长湾等许多形态,山水交错,形成百岛百姿的群岛景观。地貌奇特,数百座山峰起伏连绵,最高峰鸡枕山海拔1 147 m,五指山的峰群海拔多在1 000 m以上,最低处海拔180 m,高差超过900 m,山峰坡缓有度、重峦叠嶂、云涛波涌、气象万千,形成群山竞秀、一览众山小的胜景,山水组合度高;生物景观特色突出,植被以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和原生的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景观最具地带性特色;五指山、鸡枕山区域分布最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流溪香雪、江湾红叶、东星竹海、群鹭戏水等特色生物景观斑块点缀,形成多彩森林景观,是岭南最具潜力山水观光地。
2.2.2“南亚热带森林天堂”,是广州市最佳的自然课堂与科研基地。流溪河国家森林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亚热带森林公园,公园森林植被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带,地带性植被为季风常绿阔叶林,与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交汇,具有向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过渡的特征,对研究植被区划有重要意义[5]。植物区系作为华夏区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科的地理成分广泛、属的地理分布区类型多样的特点,是进一步研究华夏植物区系的一个重要地区[6]。同时,流溪河是珠江水域河流典型水域生态系统,是热带、亚热带典型鱼类的栖息地、繁殖场所[7],广州首个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据调查,共记录野生维管植物182科737属1 252种,其中国家 Ⅱ 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7科8属10种,我国珍稀濒危保护的野生植物10科10属10种。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31目89科25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3种,其中,国家 Ⅰ 级保护动物3种,国家 Ⅱ 级保护动物20种,物种资源丰富,是广州地区集中连片面积最大、园内最具科普教育和科学研究价值的亚热带山地森林。
2.2.3生态环境良好,是花城最洁水源地,珠三角“凉岛”,南国康养避暑地。森林公园内水质优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8],是广州市最纯洁的水源地之一。空气负离子浓度高,通过布设的22个监测点监测,公园内环境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一级质量标准,监测点负离子浓度均在3 000个/cm3以上,其中三垭塘瀑布等地高达22 160个/cm3[9],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优良,非常有利于市民身体健康,开展森林休闲体验与康养活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四季寒暑分明,季相景观变化较明显,尤其是海拔较高的五指山等山顶区域隆冬时节结冰飘雪,独特的冬季景色对属于长夏无冬气候类型的广州市等珠三角城市群来说,更显得难能可贵。流溪河纬度虽低,但由于海拔较高、湖面宽广、森林茂密、湿地与森林小气候环境优越,夏季气温较广州市区低,成为珠江三角洲的“凉岛”[10]。
2.2.4人文和谐,伟人驻足称赞之地。自1958年以来,我国老一辈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毅、陶铸、郭沫若等以及外国元首胡志明、西哈努克亲王等均到过这里观光游览,并留下众多名篇佳作。陈毅元帅更是五游流溪河而不厌,并赋诗赞曰:“评比岭南风物,景色此间多”,陶铸同志生前曾规划把这里建成“第二庐山”。胡耀邦同志还亲笔题写“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匾额,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2]。这里曾是抗击侵粤日军的战场,现建有抗击侵粤日军烈士陵园,具有深厚的红色文化。
3公园发展劣势及限制性因素
3.1生态、生产、生活空间缺乏相互支撑和相互带动的协作力
公园内现有旅游产品,仅限于山水观光,森林生态旅游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低,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关联度不高,以五指山、流溪湖为核心的生态空间建设尚停留在单调的山水观光游览,缺乏风景林经营、体验自然课堂等经营活动;新群-温塘肚、南山-东星和夏湾-谷星等沿路沿村所处的生产空间以传统经果林经营为主,缺乏参与性、体验性的高品质多元化旅游产品;以场部所在的黄竹塱工区为核心的“一片三点三村”构成的生活空间景观杂乱、公共服务设施落后,整体风貌与自然山水景觀不协调;“三生”空间融合度低,各自为主,缺乏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协作力。
3.2土地利用方式亟待优化
公园人口多,园内社区、村庄构筑物布局零散,建筑风格缺乏地域特色;公园内现有建设用地占公园总面积比重已达1.90%,其中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就占公园总面积比重的1.05%,居民人均占地面积近150 m2,居住地土地利用率低,空置率高;但公园内旅游基础设施尚不完善,游线不畅,休憩设施、厕所等必要的配套设施不足,以居民自住经营为主的餐饮、购物、住宿、娱乐等服务设施品质低,难以满足游客需求,且根据广州市域空间管制规划图,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范围内大部分属禁建区与限建区,导致必要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受制约;同时,公园内大量国有土地实行承包经营,经管分离,经营方式传统,以经营经果林为主,产业规模小而凌乱,沿边、沿路、沿村周边植被景观破碎。现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其优质山水资源及其区位条件不匹配,当地居民只能守着绿水青山过清贫生活。
3.3区域旅游实体之间缺乏联动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属广州市北部生态区,该区域分布有石门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从化温泉风景名胜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等众多游览区。因缺乏政府对该区域旅游联动的主导推动,各旅游实体难以突破行政地域框框,缺乏“一盘棋”的思想,在项目筛选、旅游服务设施配置等方面存在“争资源、占地盘”的现象,导致区域竞争激烈,旅游项目建设趋向于跟风性,同质化产品多,丧失对自身资源的定位认识。
4发展策略
4.1优化生态空间,强化生态防护与景观功能
遵循生态景观学原理,坚持生态性、景观性、经济性兼顾,对森林公园内保存良好的季风常绿阔叶林、山地常绿阔叶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曲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等优质的水源涵养林实施严格的保育措施;对处于向地带性植被方向演替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等森林景观,根据地带性植被特点,适当调整树种,合理利用其丰富的珍稀植物、奇花异木等植物资源,有计划地营造观花、观果及季相景观等类型的风景林资源,对公园内独具特色的江湾红叶、山顶杜鹃花海、翡翠群岛、翠湖鹭洲、林溪幽谷、东星竹海、流溪香雪等优质斑块及廊道景观区域,坚持管育结合,使其更具视觉冲击力与心灵感染力。对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内外结合,实施水域保育、水岸恢复、外源防治等措施,全面保障公园内水体水质;积极完善沿路、沿溪、沿村植被景观防护廊道建设,以便在全面保障公园森林、湿地质量的基础上强化区域生态防护与生态景观功能,形成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化、生态功能多样化、森林景观多样化,结构合理、系统稳定、功能完备、效益递增,山水林湖美美与共的自然生态系统,使山湖组合景观在珠三角地区更具吸引力。
4.2优化生产空间,彰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遵循“两山”理论,结合公园管理、监测、森林防火、生态科普宣教、生态旅游、居民生产等需求,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发展森林旅游与规模化农林经济产业,农林旅产业联动,使产业发展协同生态与景观的需求,提升产业空间与生态、生活空间之间的融合度。其一,加强监管能力建设,构建完善的智慧管理防控监控体系,有效控制火灾、病虫害的发生,杜绝违法违规行为;其二,完善流溪湖环湖绿道与五指山森林游步道环线及配套设施,使区域湿地、登高览湖、峰顶云雾、多类型的森林植被等优质景观资源能在生态环境可容纳前提下得到良好展示;为森林康体休闲运动、自然课堂等体验式旅游活动提供支撑,有效提升森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对森林绿道、森林游步道、休憩亭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充分考虑公园开展科普宣教、森林防火、科研监测等需求,合理布置,实现高效利用;其三,创新思维,采取“公司+农户”为主导的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统筹管理园内承包经营土地,通过产业与景观生态结合,规模化发展精品森林花卉、优质特色热带水果等特色农林经济产业,如在三棵松周边发展话梅产业,构建岭南规模最大的梅花景观;在东星村周边发展竹产业,打造尽显竹生态与竹文化的主题文化园。
4.3优化生活空间,实现集约高效
应以集约利用作为首要原则,实施多规合一,进行土地兼容性分析,充分评估生活空间建设用地规模与指标,妥善配置,使生活空间需求能适应各类空间管控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公园内社区、村庄等生活空间的优化要与公园旅游服务、资源管理相结合,完善公园保护管理和旅游接待设施,可发展民宿、艺术文化创作基地、康养基地以及竹艺、青梅、花卉盆景旅游商品加工销售旅游特色服务产业,以提升生活空间内土地利用效率,将单一的居民居住空间向旅游服务接待、保护管理、休憩娱乐、生态宜居、特色产业等多功能空间转变,构建广州最美“森林特色小镇”的形象,促进森林康养休闲产业的发展。同时公园应与社区建立诚信和协作的关系,使资源共管,利益共享、增强园区大家庭的凝聚力,使公园发展方向与建设管理者以及居民认识、社会需求相协同。
4.4区域共享,突出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
强化政府对该区域旅游的管理与推动,突破行政地域,上下配合,制定广州东北部区域旅游发展规划,合作组建旅游线路,共享公共服务设施及客源,实现由点向线、面的转变,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达到资源共享、利益共享、相互关联、相互带动,避免同质化旅游商品,减少区域竞争,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尤其是公共服务设施[11]。应全方位、系统化统筹分析森林公园与广州东北部生态区及广州市城区之间的关系,合理权衡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的综合效益,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与特色化发展方向。流溪河森林公园的发展应培育以“山湖竞秀、多彩森林”为核心的自然山水旅游精品,发展以“纯洁水源地”“珠三角凉岛”等环境优势为吸引力的森林康养休闲产业,打造亚热带森林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自然课堂,扶持建设以流溪香雪等花果经济林为特色的旅游服务型森林小镇,塑造“南亚热带森林天堂”“南国康养避暑地”“流溪香雪特色森林小镇”三大品牌,并通过有影响力的活动传播形象,通过精细管理维护形象,实现“森林旅游+
森林康养+森林小镇”产业联动、复合发展,相互促进,构建有利于公园“生态+生产+生活”复合发展的综合实力增长之
路,使其能适应珠三角市民和旅游发展的多元化、品质化、特色化需求。
5结语
依靠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利用森林公园区位优势及其资源特色,按照生态、生产、生活“三者并重、三生融合、区域共享”的发展理念,全方位、系统化统筹分析森林公园自身健全发展及其与广州市城区、周边乡村、景区等之间的关系,优化公园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建立能够综合统筹森林特色、环境要素和森林康养功能的整体空间结构,进而推进天然次生林与水体的生态保育,科研教育实践、森林康养与森林休闲游憩、聚落生产生活等功能的平衡与发展,是构建森林公园生态系统健康、环境质量优良、资源高效利用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林业厅森林公园管理办公室.休闲度假广东游森林景色看不够[J].中国林业,1996(11):43.
[2]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修编(2017-2026)[R].长沙: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7:6-7.
[3] 鄧少珍.流溪河生态旅游型森林小镇建设[J].园林,2018(3):55-57.
[4] 陈文君.生态旅游开发探讨:以广州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广州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1(3):74-78,85.
[5] 梁希敏.城郊型森林公园功能分析和空间布局特点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2.
[6] 周云龙.广州市流溪河森林公园植物区系的初步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4,2(2):31-40.
[7] 从化.从化市加快光倒刺鲃亲鱼繁育研究[N]. 中国渔业报,2014-02-24(B03).
[8] 胡品娇.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地表水、环境空气、辐射防护检测报告[R].苏州:苏州微谱检测技术有限公司,2018.
[9] 广州茏腾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广州市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离子浓度测定报告[R].广州:广州茏腾园林景观设计有限公司,2018.
[10] 吴章文.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研究[J].中南林学院学报,1995,15(1):67-74.
[11] 曹虹,宋进春,吴协保.重庆山王坪喀斯特国家生态公园发展潜力评价[J].四川林业科技,2018,38(6):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