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涟漪
【摘 要】听力是最基本的获取语言信息的途径。英语听力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种训练能力。现代语言教学理论高度强调“听”对语言学习的影响。如何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之一。笔者认为,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创新教学思维、革新教学理念很有必要。
【关键词】学生 英语听力 创新 培养
英语作为一门独立的语言课程,在现代社会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学生语言学习初期不重视听力训练,那么他的说、读、写能力都会受到严重的牵制,因此学生的英语课程中如果能根据“耳朵,眼睛,嘴巴”这样的顺序设计就极其重要了。
听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听说读写“听”常常被放在第一位,没输入,怎么能有输出。因为口语交流的场合比文字交流的场合要多得多,从语言演变的规律来讲,听出现的时间也早很多。听不仅要求学生正确感知和辨别声音符号,同时还需要调动他原有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语感等。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经常发现,为数不少的小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老师当天所传授的知识,更有甚者,就连与教材相配套的磁带也不能完全听懂,回家之后的听力作业根本无法顺利完成。可见,小学生的听力存在着很大问题,而小学阶段恰恰是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所以,作为小学英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的听力水平进行培养,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系统性,反复性的听力训练。
一、良好的英语氛围,让学生想说英语
现在有许多孩子都属于哑巴英语。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近可能地用纯英文组织教学,可以烘托英语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逐渐适应英语,接纳英语,敢于张口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努力为学生创造说话氛围,消除学生怕说错,怕说不好的顾虑,保护好他们的说话欲望。坚持用英语授课要从最简单的日常英语开始,然后逐步加深,这样形成的英语环境更容易让孩子融入到学习中来。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小学阶段儿童表现欲较为强烈,教师如能相机辅助以适当的肢体语言配合进行教学,此时无声胜有声,更会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了解文化背景,形成正确的思维
不同文化不同语言表达不同的意思。因此了解当地的文化背景,更能快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学习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在学校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不仅要有浓厚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而且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具有文化特色的活动,使学生增强文化敏感度。比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这些节日在西方国家都是比较重要的节日。老师应适时适当地向学生传授这些国家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文化背景等,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出现因为无知而出现语言表达上的失误和漏洞。
三、听的量一定要大,尽量做到每天都听
语言是一项技能,是实用性很强的交际工具。大量的听才能熟能生巧,蜻蜓点水式的训练不足以真正地帮学生提升。想一下为什么我们听母语能那么轻松。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经常处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家人、朋友、同学都是用母语交流,所以一定要多听。而国内的小学英语课时开设比较少,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口语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每天固定听半个小时,听得内容可以反复,但必须每天都得听。让小学生每天都接触到听力材料,以求熟悉英语发音,扩大知识面,还可提高他们的听力速度。
四、培养听的方法,形成全面掌握的能力
学生在英语听力训练中都会存在语音障碍、语义障碍、心理障碍这三个听力障碍。
1.突破语音障碍,掌握听力基本技能
掌握听力基本技能,语音知识是关键。学生语音知识不充足,辨音能力就会很差,影响听力理解。比如,[e]和[?覸]、[?奁]和[θ]、[s]和[z]等,学生都很难听清楚或者发音不准,所以老师在教学时就要注意提高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小学生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都很强,易于学习英语,尤其在语音方面。所以在平时的听力训练中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事先看看材料,发现发音相似的单词和音节,及时提醒学生辨析,通过教者有意识的比对、讲解,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从而从情感和技能两个层面上,更能接受英语这门学科的学习。
2.突破语义障碍,增强悟义能力
学生们有依赖母語的习惯。他们在听英语时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要将听到的材料翻译成汉语,似乎只有借助母语才能理解所听到的内容。因此悟义能力是一种听的综合能力,决定着听力的水平,感知句意的速度。悟义能力的核心是预测能力—根据上下文想象、猜测、推断文字及其内在含义的基本功,通过大量阅读材料的学习,学生必然积累了很多理解语言文字的方法,教师在此基础上,再有意识的对学生悟义方法进行指导,强化学生悟义能力的提高。
3.突破心理障碍,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突破心理障碍要注意二点:
(1)学习兴趣不浓厚。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喜欢英语,才愿去学习英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的学生对英语本身就不感兴趣,从心理上抵触,尤其在听力训练中很少积极参与,总是在老师的监督下敷衍了事,造成抵触情绪,学习兴趣低落,听力水平当然很难提高。所以课堂上老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在评价时竭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乐于参与到英语的学习过程中来,体验成功感,让他们感觉学英语是件非常容易的事,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原动力,对英语学科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勇气。教师要让学生意识到,听力水平的提高是需要多年的学习和训练的。训练过程要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慢而快的循序渐进的原则之外,还应具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滴水穿石,金石可镂。由词的训练到句的训练,最后再到文章的训练,不能指望一朝一夕就能获得成功。英语听力没有捷径可走,相比较单词记忆的方法,更多的就是“听”。重复坚持地听,选择合适的材料听。
总之,要学好一门外语就必须加强听力训练,把它作为学习其他技能的首要任务。听力需要长期坚持,用则进,不用则退,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听力水平非一日之功,相信只要训练有方,坚持不懈,就能取得一定的教学成效。
参考文献:
[1]教海探航.盐城高等师范学校.2006.
[2]章兼中.外语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