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课中活动,学习记叙文的谋篇

2019-06-11 06:07栾娟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太傅谢道韫咏雪

栾娟

【课堂实录】

一、朗读文章

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上一节作文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记叙文的谋篇布局,一起读课题——

生(齐):美妙的“四笔”。

师:什么叫“美妙的‘四笔”呢?老师暂时不说,咱们先读读讲义上的文章《咏雪》。预备,起——

(屏显:“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生齐读)

师:声音洪亮,读得流畅,很好。这是一篇短小的文言文,也是同学们上初一即将学到的课文。文言文啊,和现代汉语有点不一样。朗读时,除了要把句与句之间的停顿读清楚,还要注意句内的停顿。比如第一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有人物、时间、事件,把这句读清楚,应该读成——

生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师:“内集”是什么意思?

生1:家庭内部聚会。

师:对,就是家庭聚会。我们再读一遍。

(生齐读)

师:那最后四个字怎么读?

生2:公/大笑/乐。

师:你真聪明!知道在人物后面做一个停顿。“公/大笑/乐”,我们一起读一下。

生(齐):公/大笑/乐。

师:如果停一次的话,停在哪里比较好?

生3:我觉得应该停在“公”后面,因为公是人物 。

师:“公/大笑乐”,人物和事件很清晰。还可以停在那里?

生4:我认为可以停在“大笑”后面,因为乐是表现情感的。他大笑之后,情感的变化就是开心。

师:哦,大笑,多么快乐啊!同学们读读看。

生(齐):公大笑/乐。

师:味道不一样,是不是?我们用两种方式朗读一下。“公/大笑乐”,读清人物和事件。

生(齐):公/大笑乐。

师:“公大笑/乐”,“乐”字上扬,拖长,表现“公”愉悦的心情。

生(齐):公大笑/乐——

师:非常好。我们把文章连起来读一遍,注意句内的停顿。

(生齐读)

二、讲述故事

师: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下注释,自己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生自读自讲)

师: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生1:谢安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人聚集在一起,谈论文章的意义。不一会儿,大雪忽然急了起来。谢安饶有兴致地说:“此番白雪像什么?”兄长胡儿也就是谢朗说:“大体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而谢安的侄女谢道韫则说:“不如说它就像春天的柳絮乘风而起。”听了这番话,谢安开心地笑了。

师:谢谢你。我觉得有一句讲得特别优美,“不如说它就像春天的柳絮乘风而起”,很有意境。但是,有个地方,你把辈分关系搞错了。“胡儿”是“兄长”?

生1:哦,是“兄子”,谢太傅的侄子。

师:对,是侄子。那么,兄女应该是他的——

生1:侄女。

师:好,有没有同学再来说一下?

生2: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他的家人聚集在一起,和孩子们讲论文章的意义。不久雪下大了,太傅高兴地问:“白雪在天空中纷纷扬扬飞舞,像什么?”他兄长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到空中大概可以相比。”他兄长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说是柳絮乘風而起。”谢安高兴地大笑。

师:两位同学讲述时都注意到了“儿女”这个词的意思,和我们现在说的儿女意思一样吗?

生3:不一样。我们现在所说的儿女就是儿子女儿,但在文中包括侄儿侄女,也就是他的小辈们。

师:对,所以大家学习文言文时,要注意词语古今意思的变化。好,看看老师写的。

(屏显:“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在一起,跟孩子们谈诗论文。不一会儿,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他哥哥的女儿谢道韫说:‘不如比作柳絮乘风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三、“我是大导演”活动之一:第一个镜头

师:这个故事选自南朝刘义庆撰写的一本书,叫《世说新语》。书里有很多这样有趣的故事。据说,有人想把这些关于孩子们的智慧的故事拍成一系列短片,让更多的人了解。同学们想想,如果你是大导演,让你来执导《咏雪》这一集的故事,你的第一个镜头会是什么?

生1:我会把第一个镜头拍成在一个寒冷的日子里,雪下得纷纷扬扬。

师:第一个镜头是雪景,告诉观众这是一个美妙的雪天的故事。

生2:我的第一个镜头也是一个雪天,天气有些阴沉。谢太傅房子的屋檐都结冰了,吊着冰凌,但房屋里有大大小小的影子,是几个人围在一起。

师:屋外大雪纷飞,屋内却温暖如春,对比的手法,非常好。

生3:我的第一个镜头先是雪景,然后镜头由远拉近,定格在一座房子上。房顶上有积雪,房门口站着太傅谢安。天气渐渐阴沉,谢太傅带着小辈看雪。

师: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由远及近的镜头,很巧妙。有没有给近景,或者直接就给特写的?

生4:我的镜头首先是一些人围在一张大圆桌旁边。圆桌中间有一个洞,洞里放着一个暖炉,暖炉散发的光把人的脸照得红红的。接着我把镜头转向窗户,窗外是大雪纷飞。

师:古色古香,温暖温馨。

生5:我想将镜头放在谢安身上。

师:想给他什么特写?

生5:他带着子侄站在屋檐下面,欣赏漫天飞舞的大雪。然后谢安摸了摸胡须,微微一笑,想顺势考考他的孩子们。

师:多聪明啊,从书本转向自然。

生6:我想屋里应该热热闹闹的,大家都很快乐,未受到屋外大雪的影响。大家高兴地吟诵一些美妙的诗句。

师:真好。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同学们描述的画面:有屋外的大雪,有屋内的暖炉,有即兴出题的谢太傅,有欣赏雪景的孩子们,都非常有创意。按照讲故事的惯例,大家接着会问什么呀?

(生七嘴八舌说“然后呢”)

师: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给演员讲戏”。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部分。

(屏显:“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四、“我是大导演”活动之二:给演员讲戏

师:下面,四位同学一组演绎这个场景。一位同学执导,三位同学分别扮演公、胡儿和谢道韫。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好,开始准备。

(生自由准备,上台表演)

[第一组]

导演:屋外大雪纷纷,可是谢安和他的孩子们却诗兴盎然。

谢安:“哎呀,快看啊,雪越下越大了。你们看这个白雪像什么呢?”胡儿:“我觉得如果撒盐在空中差不多可以比拟吧。”谢道韫:“不如说柳絮漫天飞舞更加贴切。”谢安:“两位都讲得很不错。”

(全班笑,鼓掌)

师(询问其中一名学生):请问导演是怎么給你们讲戏的?

生1:先给我们讲了一下背景,然后安排角色。我们根据他讲的来演。

师:嗯,分工合作,理解准确。谢谢第一组同学。我们再请一组上来表演。

[第二组]

导演:大雪纷飞,屋外格外寒冷,屋内却其乐融融。谢安和他的侄子侄女一起讲论文义。

谢安(凝视窗外,摸摸胡子,微微一笑):“嗯,大雪纷纷何所似?”胡儿(迫不及待地):“哈,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慢条斯理地):“哦,未若柳絮因风起。”大家(笑)。

师:这侄儿侄女和叔叔多像啊,叔叔“嗯”,侄子“哈”,侄女“哦”。我想问一下导演,你为什么加这些语气词?

生2:这样比较贴近角色。

师:贴近角色。你理解的谢太傅是个怎样的形象?

生2:我觉得他是一个比较沉稳、有学问的人。

师:沉稳有学问。那谢道韫“哦”是要表现什么?

生2:谢道韫是个女孩嘛,性格应该比较温婉。

师:她是思考一下再回答,对吧?这组同学对人物性格还做了一些分析,不错。我们最后再请一组同学表演。

[第三组]

导演:雪花飘飞,地上已经积了厚厚一层雪,太傅和侄儿侄女正在房屋内讨论诗文。

三个人物对话:“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好!好!”屋子里充满了快乐的笑声。

师:同学们从他们的表演中看到了怎样的公、怎样的胡儿和道韫?

生3:“公”很稳重,胡儿活泼可爱。

师:胡儿活泼,道韫呢?

生3:谢道韫温柔而且有点害羞。

师:温柔又害羞,淑女的形象。我想每个同学心里都有自己理解的公、胡儿和道韫。让我们一起再读一遍,一边读一边头脑中浮现他们的形象。

(生齐读)

师:不管是导演还是演员,刚才都表现得特别棒。你们看,多么智慧的导演,他们知道在给演员讲戏的时候要给人物添加旁白、动作、语言、神态。这些外在表现其实就是他们的内心活动。演员们的领悟力也特别强,能够把自己理解的人物形象表演得惟妙惟肖,就好像这些人物鲜活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一样。感谢上来表演的和没上来表演的导演和演员。把掌声送给自己。

(全班鼓掌)

五、“我是大导演”活动之三:添加画外音

师:好,这个故事,在公大笑后就戛然而止。它到底要告诉我们什么呢?各位导演能不能通过画外音的形式来告诉观众你的拍摄意图?我们先来看什么是画外音。

(屏显:画外音通常由创作者对影片的背景、人物或事件直接进行议论抒情,使观众深入感受、理解影片的内涵和意义。)

师:老师给这个故事配了一段画外音,同学们听一听——“儿女各抒己见,长辈欣然大笑,其乐融融,自由温馨”。各位导演,请拿起笔,在“公大笑乐”后面写一段话。

(生写作,部分学生上黑板书写)

师:我们请板书的同学读一下。

生1:与小辈谈论文义,借景抒情,乐也。

师:嗯,这句省略的主语是谁呀?

生1:谢太傅。

师:他从谢太傅的角度来写。借景抒情,一大乐事,好!

生2:屋外寒风瑟瑟,屋内洋溢欢乐,妙哉!

师:大家看,他写了个对仗的句子是不是?瑟和乐还押韵呢,多美呀!

生3:儿女和长辈一起作诗,屋内不时发出阵阵笑声。这真是一个充满书香、其乐融融的大家庭呀!

生4:子女们才思敏捷、讨论不休。太傅欣然赞赏、其乐融融。太傅一家又多了些许的温馨与亲情。

师:非常好,除了浓浓的书香,还有浓浓的情味。看老师写的。

(屏显:“以春景喻冬景,温暖遐想,无限希望,妙哉!既以诗文传教,又因雪景出题,足见太傅教育之智慧也。《咏雪》呈现的谢家,不是政治意义上的贵族形象,而是精神气度上的贵族之家。”)

师:大家现在可能不太懂,暑假回去读读《世说新语》,对这段话可能就会有更深的理解了。其实呀,这篇文章还有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话的是太傅长兄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后来成为)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同学们知道王凝之是谁吗?

生5: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

师:为什么最后要介绍谢道韫的身份?

生6:补充介绍道韫的身份,说明赞赏她的不只有当时的太傅,还有后来的人。

师:是呀,这里巧妙暗示了编者的态度,真是含蓄、无言地赞赏啊。

六、总结记叙文谋篇方法:美妙的“四笔”

师:同学们,刚才“我是大导演”活动,就是栾老师和大家一起进行创作呢。“第一个镜头”,其实关注的是文章的起笔。文章开头的方式很多,但是500字左右篇幅的话,栾老师建议大家最好开门见山,有一个明快的开端。“给演员讲戏”,其实是对文章中的中心人物、重要场景进行细致描写。“添加画外音”,则是对这个故事的主旨和意蕴进行议论抒情,即结尾处的卒章显志。一共几笔?

生(齐):三笔。

师:对。但是刚上课的时候,栾老师说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美妙的‘四笔”。还有一笔呢,是转一笔。大家看我寫的这两段。

[屏显:“‘白雪纷纷何所似?一位身穿白袍、手持书卷的长者微笑着问。他身边围坐着一群孩子,大的约莫十几岁,小的只有四五岁。他们睁大了眼睛,望着窗外漫天飞舞的雪花,陷入了思考。”(起一笔)]

师:老师既没有从屋外的雪景开始写,也没有从屋内的气氛开始写,而是直接把目光聚焦到谁的身上?

生(齐):谢太傅。

师:对,就是从故事的发展阶段开始写。但是,我有必要对这个故事进行一个交代,不然人家要问:到底怎么回事啊?所以在第二小节就转一笔,对这个故事进行一点补充交代。

[屏显:“问者是谁?谢太傅也。他是东晋时期的宰相,谢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常常亲自教晚辈学习。这一天,天大寒,雪纷飞,太傅召集孩子们聚在家中,讲论文章义理。眼看雪下得越发紧了,他不由计上心来,即兴出题,看看孩子们学得怎样。”(转一笔)]

师:接下来要写什么?

生(七嘴八舌):“他们说的话”“说话时的神态”“说话时的语言”“动作”……

师:就是刚才我们的演员在这里展现的,对不对?这时候也可以再把目光投射到外面的雪景上,通过美丽的纷纷扬扬的雪花来渲染意境。结尾处再加上刚才同学们写的画外音,一篇完整的文章就出来了。这就是栾老师今天要教给大家的文章谋篇布局的方法——“美妙的‘四笔”,一起读——

[屏显:起一笔——明快的开篇(开门见山、直接叙事……);转一笔——自然的交代(插叙介绍、补充说明……);描一笔:精细的刻画(多方观察、细细描绘……);点一笔:巧妙的点染(议论抒情、丰富意蕴……)]

师:对于《咏雪》这篇文章,如果我们用写作的眼光来看的话,还可以发现它的脉络非常清晰,表达非常多样,且详略得当、对比鲜明,能给我们的写作很多启示。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四笔”将《咏雪》改写成500字左右的记叙文,发到我的邮箱,我会给你们回信的。好,下课!

【教学反思】

这是我应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之邀,参加中小学语文衔接教学研讨活动时执教的一节作文课。在日常教学以及和同行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六年级、七年级学生普遍对文本内容关注得多,对如何表达关注得较少。他们大多能写一篇完整的记叙文,但在构思立意上比较欠缺。所以,我想利用《咏雪》文本,开展“我是大导演”活动,关注过程指导,引导学生用写作的眼光阅读,在阅读中学写作。从课堂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兴趣十足、参与度高,从“第一个镜头”到“给演员讲戏”再到“添加画外音”,他们或听或说,或演或写,在实践中逐渐领会了“四笔铺展”的要义。目前,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初中写作教学设计就体现了读写结合的理念,注重写作活动与实践。本次作文课,也算是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一次积极尝试吧。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中学)

猜你喜欢
太傅谢道韫咏雪
汗不敢出
浅解三字经(之一〇四)
公公偏头痛
才女谢道韫
《咏雪》说课稿
以《咏雪》为例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
朱元璋与太傅
三字经
《咏雪》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