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民币国际化符合经济金融全球化大环境要求,我国须持续推进其发展进程。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许多令人鼓舞的成就,一定程度上而言超出了我们的预期。中国金融开放不断加深,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与开展、人民币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及亚投行的建立等诸多国内外新形势环境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取得了许多极其珍贵的发展契机。于此同时,挑战与机遇不可分割,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也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阻碍与挑战。本文拟采用SWOT模型分析方法,在其现状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及其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各种优劣势、机遇、挑战以及相对应的战略发展路径选择,助力促成人民币国际化更好更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人民币国际化;新形势;机遇与挑战;SWOT分析;战略发展路径
一、引言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强势的经济体必然造就强势货币,美元、欧元、日元等都依靠着其国内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最终成为了国际货币。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显示加快,且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提升较为显著。SWIFT于2016年9月发布的人民币追踪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使用人民币进行贸易性活动,目前人民币使用份额已达到2.03%。此外,世界上现有101个国家将人民币作为其贸易货币之一,牢牢占据全球第5大支付货币地位。伴随着中国金融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与开展、亚投行的建立及人民币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等,这一系列的新环境以及新事件等都對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推进与发展产生了十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民币国际化需要紧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的发展机遇,并灵活应对新形势下来自各方面多样化的挑战。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Cohen(1971)首先定义了货币的国际化。此后,Kiyotaki、Matsuyama and Matsui(1993)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若是十分庞大,其成为国际货币的机率更大。欧元之父蒙代尔(2003)则认为,货币的国际化就是货币流通超过合法的流通领域,此外,他明确指出人民币国际化的征兆与迹象己经显现。
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程度和全球地位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学者对人民币国际化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张宇燕和张静春(2008)提出,如果中国施行货币国际化,许多积极的影响将成为可能,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指日可待。范小云,王道平和陈雷(2014)通过理论模型研究发现,人民币国际化会有利于稳定国际货币体系,其影响不可替代。
在定量研究的基础上,李稻葵和刘霖林(2008)指出应采取及实施双轨制步骤来助力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王晓芳和于江波(2015)认为,在“一带一路”环境下,“贸易合作 - 金融合作 - 货币合作”应确立为推进区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总体战略路径。另一方面,扩大贸易合作,按“金融机构 - 资本市场 - 金融产业”的整合路径实施,将可以达到区域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目标。
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现状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是人民币国际使用的重要平台,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思想,我国与亚太地区和欧洲地区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互补经济。此外,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也将不遗余力地推动人民币走向世界,继而更加深入推进人民币的亚洲化、欧洲化,并加速人民币区域化货币进程。
(1)人民币国际化指数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最具代表性的衡量指标由中国人民大学编制而成,命名为中国人民币国际化指数(RII),该指数借助货币的三个职能以构建了一个三级指标,并以加权的方式推导出国际化程度,公式展示如下:
INDEXRMB=ΣλitXit×100
其中,λit代表权重,Xit代表当期指标。RII值范围是0-100。
至2015年底,RII显示为3.60,同比增长程度42.9%。从数据显示来看,该指数在五年内增长了十倍以上,证明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持续得到改善和提升。而人民币直接投资和境外贷款在2015年的巨大增长则是RII维持高速增长趋势的最重要因素。
(2)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从数据上观察,2015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人民币收付总额为4.87万亿元,其中人民币收款是2.27万亿元,支付2.59万亿元,净支付3150.7亿元。具体数据如下表所示(数据来自中国人民银行)。这些数据的不断提高表现了“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在加快人民币的流通速度、增加沿线国家的人民币需求上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SWIFT数据显示,相较2016年上半年,下半年人民币国际支付金额占比整体保持稳定。以支付金额统计,目前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中排名第五,前四名分别是:美元(41.07%)、欧元(31.55%)、英镑(7.38%)和日元(3.38%)。
2016年初开始,世界经济形势不断变化,国际金融市场产生下行压力,人民币表现为小幅度贬值,但整体态势良好。同年的10月1日,人民币占据10.92%的权重比例,正式成为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三大货币,这一关键性成果的实现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其有利于提升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市场信心得到极大提振,更加夯实了人民币金融交易与国际储备的职能。
四、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与挑战
(1)发展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
1.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意愿在新兴国家中表现持续强烈且坚决
在先前金融危机中,一些国际货币(如美元及欧元)已经过度发行,从而来转移风险分散危机。这也降低了这些货币在国际舞台上的可信度,动摇并削弱它们的国际主导地位。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以美元为主,欧元、英镑、日元为辅的现有国际货币体系呈现不可忽视的弊端与缺陷,并致力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以维护其国家利益。其中,新兴国家(如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呼吁改革现有的国际货币,从而侧方面来说给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促进与发展带来了福音,是十分难得的外部机遇。
2.“一带一路”战略成为人民币国际使用关键平台
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并不容易,短期内不可能做到,它属于长阶段的发展进程,必须全方位的共同运用多种方法与手段来推进。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背景下,创造出了十分优良的投资与融资环境及条件,人民币就可以借助这股力来非间接性的投资另外的国家及地区,并实现人民币的跨区域流动。这样一来,人民币自身的地位与标准也得到增强,继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以在国际上发挥不可小觑的影响力作用。
3.人民币加入的历史契机
IMF在2016年10月1日宣布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正式生效,此后SDR货币篮子的币种和权重都得到调整。一方面而言,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极其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构建形成,使得国际储备货币不再单一的表现为发达国家经济体货币,形成多元化储备货币体系的形势格局,SDR货币篮子的国际货币交易代表性也会更强,也增强了其本身的吸引力和代表性。另一方面,它有助于实现全球风险的分散化及效用化管理,进而稳定国际货币体系。
(2)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多样化挑战
首先,目前国内债券市场发展还需完善,金融市场有待进一步开放,利率市场化改革还没有完成,汇率市场化改革也面临一些挑战。在最近二年中,中国经济潜在的增长速度在下降,又采取了屡次的降准与降息举措,而太平洋另一岸的美国则表现经济复苏良好的状态,并重新启动新一轮加息的周期,这就导致两国各自的货币呈现利率走向趋势分化。此外,人民币在先前十年中的汇率升值阶段与周期已宣告结束。随着特朗普竞选成功,上台成为新一任美国总统,美元可以说周期性的升值阶段已经到來,其还将表现持续强势状态。
另一方面,必须强调的是,宏观审慎的金融监管架构的构建与完善十分急迫,它能够预防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在全国范围内显现,因此我们亟待完成这项艰巨且充满挑战的任务。人民币一旦实现跨区域的流转,大量的世界性人民币资本就将出世,从而使一系列的管理与调节难度增加,给人民币的流动监管及交易数量、体量的调控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时,宏观审慎金融框架的建立与改善就显得十分重要,要加强明确金融框架中各项维度和要素的联系,形成有效的风险与危机解决体制制度,维稳金融市场。
(3)人民币国际化的SWOT模型分析
基于上述相关分析,表2总结了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些内部因素以及外部环境。目前,中国应充分利用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日益增长的国际地位和贸易实力优势,借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亚洲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合作,以及争取到周边相邻国家或地区的支持和协助。然后与其他国家结成货币联盟,稳定有序地改善国际货币体系,实现货币一体化。
五、新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发展路径
(1)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及路径实施抉择
1.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性目标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主要有两个战略目标选择:一是冷淡化处理亚洲货币合作,采取一步到位的方法,直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二是态度积极、并稳步加入亚洲货币合作中去,首先促使人民币在亚洲地区成为关键货币,施行从区域化到国际化的战略路径。
2.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总结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的国际化历史教训经验,结合中国目前情况,大多数专家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并遵循“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进程。可以说,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演进中,最关键、最基本的阶段就是人民币周边化及区域化。此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调整的路径抉择也十分迫切。在宏观金融的管理中,其主要任务为构建全方位、具体化、细节化的宏观政策架构。要想完成这项目标,加强财政、货币以及利率与汇率政策工具的协调合作就应成为重点关注任务与举措。
(2)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首先,加快我国经济的改革步伐十分重要;二是离岸金融市场的建立与运行速度必须提高,以支持各项经济与金融交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最终形成沪港两中心为主,其余区域为辅的离岸金融市场;第三还需要增加人民币的对外直接投资幅度与广度,并极力敦促人民币向外走出去。此外,必须拥护并辅助资本市场实现开放的有序性与双向性,以助力在岸与离岸这两个关键市场的可持续演进与发展。
再者,也是非常重要的是,必须加快完善我国金融市场的进度。中国对于资本跨区域流转的宏观审慎维度建设十分急迫,以更好的调控与监管国际间的资本交易与流动,避免系统性风险的不断累积与爆发。
结论与启示
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以加快中国经济转型与可持续的稳定增长。随着中国金融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与开展、人民币被正式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及亚投行的建立等诸多国内外新形势环境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不断获得了大量极其宝贵的发展契机与机遇。但同时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也面临到更多各种各样的阻碍、困难与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应紧紧抓住这个黄金时期的发展机遇,并灵活应对新形势下来自各个方面多样化的挑战,立定出明确的战略目标,以及正确的战略发展路径,最终实现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持续稳定向前推进。
参考文献
[1]Chinn,Menzie and H. Ito,“A new measure of financial openness ”,Journal of Comparative Policy Analysis,10(3),2008,pp. 309-322.
[2]Ito,Takatoshi,2011,“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Opportunities and Pitfalls ”,CFR Working Papers.
[3]巴曙松,叶聃 . “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海外循环机制研究 [J]. 新金融评论,2015(3)
[4]宗良 . 人民币国际化理论与前景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
[5]保建云 . 论“一带一路”建设给人民币国际化创造的投融资机遇、市场条件及风险分布 [J]. 天府新论,2015 年(1):112—113.
[6]张鼎立 . 人民币纳入 SDR 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作用与影响 [J]. 当代经济研究,2016(5).
[7]余永定,肖立晟 . 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推进方向 [J]. 国际金融研究,2016(11)
[8]《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货币国际化与宏观金融风险管理》.
作者简介:童韵洁(1994.02-),女,汉族,湖南常德,硕士研究生,武汉大学,43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