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秋玲
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不再局限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组织资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营目标的同时兼顾各、政府、社会团体都是企业存在的重要基础。本文通过比较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的区别和联系,帮助企业在达到自身经方需求,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企业价值最大化
一、引言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与投资者、员工、顾客、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他们将不同的资源以不同的方式投入企业,同时要求企业满足其利益要求,但是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如果未及时妥善解决将会增加企业交易成本甚至使企业陷入困境。
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评价比较分析,对于完善现有业绩评价理论及企业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自20世纪90年代起,针对传统业绩评价系统的缺陷,国外学者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业绩评价进行发展完善。McNair(1990)的业绩金字塔评价体系,同时纳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将企业业绩评价与战略目标相结合。卡普兰和诺顿1992年提出平衡计分卡的概念,从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综合评价企业业绩。AndyNeely(2000)的业绩三棱镜概念包含利益相关者满意度、贡献度、战略、流程和能力五个方面。
国内学者陆庆平(2006)指出,当前利益相关者理论主要有三种评价企业绩效的方法:企业社会绩效、财务和非财务绩效以及任务绩效和周边绩效。温素彬等(2009)认为企业的业绩评价要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为指导,考虑利益相关者在企业中的双向作用。
三、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的业绩评价比较
本文借鉴查克·汉姆的分类方法,按照利益相关者是否与企业存在交易性合同关系,对以股东、债权人、员工、供应商和顧客为代表的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与以政府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为代表的公众型利益相关者在业绩评价方面的区别和联系进行比较分析。
(1)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的区别
1.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
契约型利益相关者因向企业投入财务资本、人力资本或发生商品交易而与企业存在契约关系,这些投入和交易维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契约型利益相关者承担着相应的风险。因此,他们在评价企业业绩时比较注重对企业经营情况特别是财务绩效的评价。
股东财富最大化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核心,因此股东注重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经济增加值等盈利能力指标;债权人主要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和信誉以判断企业按时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其评价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偿还债务的及时率等;与股东和债权人不同,员工在企业中投入的是非物质资产,即人力资产,他们期望取得满意的薪酬福利同时也有个人发展的需要,所以员工层面的绩效评价包括员工的教育水平、员工满意度、员工培训次数等;顾客更多关注的企业业绩主要集中于产品上面,包括产品质量、售后服务、产品知名度等,并直接影响企业市场份额、产品退货率、客户忠诚度等指标的表现;供应商通常将企业购买数量、付款信誉、企业忠诚度和企业长期发展能力等作为处理双方关系的依据,体现在业绩评价系统中即货款及时偿付率、合同履约率等。
2.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
作为公众型利益相关者,政府和环境保护主义者与企业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他们往往从宏观角度考察企业的生产经营对社会及公众的影响,其业绩评价更侧重于非财务层面。
政府对企业业绩的评价既包括经济效益,也包括纳税、就业、慈善捐赠等社会效益;环境保护主义者对企业业绩评价主要关注环境和能源保护方面,排污治理与销售收入比、绿色能源投入比例是反映企业环保方面表现的重要指标。
(2)契约型利益相关者与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业绩评价的联系
虽然不同利益相关者的业绍苏评价目标、评价指标存在差异,但是彼此之间又并非完全对立,而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能够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信誉,从而增强顾客忠诚度提高产品销量,更易吸引并留住人才。而市场份额的增加会带来企业利润的增长,股东和债权人权益得到保障。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随之实现。
四、结论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业绩评价不再是“股东至上”,而要考虑股东之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契约型利益相关者由于向企业投入资本或与企业存在交易关系,更加注重对企业经营情况特别是财务绩效的评价。公众型利益相关者与企业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主要对企业的税收、公益、环保等非财务表现进行评价。同时,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业绩评价是相互联系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与企业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陆庆平.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导向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J]会计研究,2006(3):56-62.
[2]温素彬,黄浩岚.利益相关者价值取向的企业绩效评价——绩效三棱镜的应用案例[J]会计研究,2009(04):62-68+97.
[3]张波.利益相关者企业业绩评价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2:14-15.
[4]赵尔军.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国有企业业绩评价研究[D]山东:中国海洋大学,2014:31-34.
[5]黎毅.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研究[D]江西:江西财经大学,2010: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