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渤
摘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拉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在煤炭领域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文以山西煤炭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山西煤炭经济历次改革进行了回顾,进而分析新时期煤炭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整合、所有制改革三个维度提出可行的策略。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煤炭经济;转型路径
一、山西煤炭经济转型的历史
自1978年以来,煤炭消费一直占全国能源总消费70%左右,而山西作为全国煤炭供给的主要基地,早在1979年全省煤炭产量就达到1.09亿吨,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17%。山西煤炭经济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能源保障作用,但这也不可避免的形成了高度依赖煤炭的单一发展模式,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为此,山西煤炭经济转型的步伐从未停止。
早在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国煤炭产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开启了山西煤炭经济转型之路。我们对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后,认为转型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4-1997):调整产业政策。开始实行“重点项目投资”和“拨改贷”的财政投资政策,并支持煤炭企业市场化改革,山西煤炭经济实现从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向市场经济管理体制的转型。
第二阶段(1998-2008):调整产业结构。全省煤矿资源进行大规模整合,严厉打击违法开采行为,并淘汰7000多个小煤矿,煤炭经济转向规范化和集中化。
第三阶段(2009-至今):煤企兼并重组。近10年山西煤炭行业历经多次兼并重组,逐步形成了目前7大煤炭集团的产业格局:同煤集团、山西焦煤集团、晋能集团、潞安集团、晋煤集团、阳煤集团和山煤集团,产业集中化程变左一步提高。
简单分析历次转型过程可以发现,煤炭行业的生产不断规范和高效,行业集中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并未从根本上摆脱高度依赖煤炭经济的发展模式,一味的集中化并不一定可以实现效率和质量的同步提高,要完全解决多年发展形成的许多“积重难返”的问题,需要多管齐下。
二、山西煤炭经济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们对山西煤炭经济的转型历史和目前发展现状进行仔细的分析之后,认为目前转型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单一,一煤独大。首先,多年来煤炭、煤电和煤焦化的工業总值占全省经济总值的80%,一旦煤炭市场行情波动,对山西整体经济都影响巨大,甚至出现支柱性产业塌陷的危机。其次,山西财政严重依赖煤炭产业的贡献,2015年以来,山西80%的城市地方财政收入出现负增长,进而对会建设的其他方面造成不利影响。第三,煤炭产业链较短,横向和纵向的耦合能力较弱,产品多元化不足,产业整体效益未能高效发挥。一方面煤炭行业未能长久昌盛,另一方面新的支柱产业没有培育成功,全省经济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因此,不难分析出山西煤炭经济困境在于新I日动能的转换没有取得良好效果。
(2)国资运行效率低,负债率高,盈利能力弱。一方面,负债居高不下,截止至2016.12.31,七大煤炭集团总净利润为-34.6亿元,同比减少38%,总负债约为1.26万亿元,整体负债率为79.43%,同比增加5.9%。截至2017年3月末,七大煤企负债总额攀升至1.31万亿元,同比增长8.13%。2017年,规模以上煤炭企业资产负债率67.8%,仍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七大煤企都是国资控股,存在企业运行机制不灵活、国有资本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国资主体对企业的管理干预过多,市场化程度不够,同时国有煤企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导致盈利能力弱化,国有资本运行效率长期低下。
三、山西煤炭经济转型路径的基本策略
针对以上提出的主要问题,我们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整合、资本市场三个角度提出转型的基本策略:
(1)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完善产品体系。在煤炭行业大力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2016年山西淘汰落后产能2325万吨,超额完成16.3%,压减产量1.4亿吨,占全国39.1%,并计划到2020年累计淘汰落后产能1亿吨以上。因从,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先进产能,顺应经济和能源发展趋势,从煤炭基地转向复合新能源基地的建设,积极进行煤炭清洁化开发,积极建设新能源基地。具体来看,一是,应该组建煤炭循环经济园,加快煤化工产业链的创新,从最初开采到附属产业链的不断延长,建设成现代煤化工的绿色煤炭经济循环模式,如山西大同市构建的煤炭一电力一建材工业园区;二是,创新煤炭化工产品,构建新型煤炭一化工一生物生态体系,提升先进产能在煤炭经济中的总量和占比。如潞安集团充分利用煤基费托合成高端精细化学品具有石油基产品不可替代的优势,开发出4大类、27种产品、180个型号的煤基精细化学品产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发展生物健康产业,构建新型生态产业体系,培育新的支柱产业,如潞安集团利用合成气嫁接发酵技术制备燃料乙醇并联产人造蛋白,打造了国内第一个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生物燃料乙醇、人造蛋白示范基地。三是,推进煤电、煤焦、煤化工、煤建材、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产业融合,着力构建煤炭产业发展的新机制;第四,坚持走差异化道路,逐步转让退出非主业资产,支持非主业公司独立进行实现专业化发展。
(2)横向兼并与纵向重组共举,实现上下游深度融合发展。经过第三阶段的转型,已经形成目前的七大煤企格局,但是集中化程度仍然不够,整体产能效率还有提高空间。可以借鉴山东煤炭行业以大型化、规模化、集约化为发展思路的经验。2011年山东省国资委将新矿、枣矿、淄矿、肥矿、临矿、龙矿六家国有煤企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成为亿吨级的大型能源集团,经营效率迅速提高,2012年底集团总资产突破2000亿,比合并前增加了750亿元。山西转型应当做到,第一,横向兼并实行“大基地、大集团、差异化”重组战略,根据国家规划的晋北、晋中、晋东三大煤炭基地,进一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能源集团,并逐步探索差异化、分煤种的产业道路;第二,纵向重组实行“煤电一体化、产销一体化“战略,加快实施上下游的再重组模式,发展煤电联营,推动大中型煤企与焦化、钢铁、化工、物流等企业的产权融合,形成利益绑定,中长期稳定煤炭价格,同时为进一步打造综合性能源集团奠定基础。但是重组过程中要避免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应坚持遵循企业自愿和市场引导的原则。
(3)加快国有煤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资本证券化比例。山西多数国有煤菊楹利能力弱,一方面受制于近年来煤炭价格行晴不振,另‘方面也与财务效率低、资本化程度低有关。以潞安集团为例,旗下的上市公司潞安环能,2016年营业收入只占集团总营收的8.19%。多数煤炭国企的资产证券化率不到30%,2015年晋能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率仅4%。因此,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多种融资工具,提高融资能力,提高资本效率和盈利能力,是转型的必然要求。在18家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平台基础上,要推动煤炭企业整体上市或选择优质资产通过置换、定增方式上市,积极引入各类投资者,实现股权多元化。
四、结语
本文对山西煤炭经济改革面临的本质问题进行了基础研究,抓住改革的两条核心准则:加快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充分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并从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整合、资本市场三个角度提出转型的基本策略。但是全面深化改革时期,经济发展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全方位、多层次的转变煤炭经济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提高新经济发展潜力,还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学红.探究煤炭经济转型下的战略升级策略[J]中国经贸,2017(12):113.
[2]件明丽.新常态下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煤炭,2015(3):30-32.
[3]牛克洪.“十三五”煤炭企业转型发展战略构想[J]煤炭经济研究,2015,35(1):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