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贺
摘要: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就业创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河南省某市金融服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为研究对象,指出该市金融服务促小微发展政府相關部门搭建平台促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战略合作、政府部门降低门槛助小微企业发展两种模式。并指出该市小微企业目前发展现状。
关键词: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政府
一、该市金融服务促小微企业发展模式
(1)政府相关部门搭建平台促金融机构与小微企业战略合作
该市贯彻落实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通过举行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交通银行A分行政银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发挥企业信用监管平台优势,在市场主体基础信息资源和政务、金融服务方面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四家银行开展全方位战略合作,支持全市小微企业做强做大,为加速A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通过战略合作,为诚信优质小微企业发放有效贷款近20亿元,为破解融资难题、服务有序发展探索了有益途径。通过对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和“大数据融合管理平台”,致力于为市场主体免费提供咨询代办、注册登记、变更、注销、单位结算卡、电子缴税代扣、及代发工资服务等业务的“一站式”办理。对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经营及保税区园区企业和商户提供重点金融服务支撑,同等条件下优先快速办理并享有一定的利率优惠政策。通过系统对接,实现信息归集、数据共享,致力于建立失信惩戒和联动响应机制,打造公平信用的营商环境。
(2)政府部门降低门槛助小微企业发展
该市多措并举,大大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助力小微企业创新发展。该市各个政府部门稳步推进全程电子化注册,市民“足不出户办执照、点点手指交材料”,让程序更简、时限更短、成本更低。全面推进“多证合一”。从简群众创业,原来需要跑多个部门到现在只用一个窗口办理,办理各类证照的时限由原来的近30个工作日缩短至3-5个工作日。引导个体经济转型升级,到目前为止,全市已累计引导个体工商户转企1万余户。
二、该市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国家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扶持政策相继出台,根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的明确指示,该市对全市小微企业发展做出新的指导方向,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迅速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发展小微企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不断壮大,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1)小微企业增长速度较快,占全市经济份额逐渐增强
近年来,小微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增长速度已经超过全市其他领域增加值增长水平,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据测算,2017年全市小微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24.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1%,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1.9个百分点。小微企业增加值总量占全市的比重为38.9%,持续担当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
(2)小微企业数量增长较快
近年来,伴随政府扶持力度不断增强、金融机构贷款基准利率逐渐平缓,该市小微企业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主要体现在: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小微企业专业化程度逐渐增强。截止2017年底,该市小微企业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280家,占全市的比重为79.6%;产生实现主营业务收人1226亿元,同比增长13.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净利润77.2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市平均水平4.7个百分点;累计上缴税金34.2亿元,同比增长7.5%。
(3)规模以下工业增长平稳
近年来,规模以下工业作为规上工业的后备军,经济增长平稳,是全市小微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14年底,该市规模以下工业单位总数6484家,城乡个体工业单位24240家;累计完成增加值193.70亿元,同比增长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
(4)小微企业成为就业新途径
近年来,该小微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现已成为政府矿大就业的主要途径。小微企业经营范围涵盖就业多个领域,在政府优惠政策巨大推动下就业渠道不断丰富、就业形势越来越吸引众多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分流出来的再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截至2017年底,规模以上工业中小微企业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人数达到15.6万人,占该市的比重接近40%;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从业人员达33.3万人,城乡个体工业从业人员60.1万人。
(5)借助产业集聚区平台,小微经济实现较快发展
近年该市产业集聚区得到较快发展,在这种大好形势环境下,小微企业顺应大环境,部分县经济结构开始随势发生转变,由农业为主导开始转向以工业为主导。就对该市16个县调查情况看,工业增长值占据县城经济份额明显上升,截止2017年底,有9个县(区)小微企业个数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的80%以上。产业集群目前包含高新技术、光电、新能源、化工等若干产业集群,为小城镇经济注入新的经济发展动力,整体提高县、镇城镇化水平。随着小微企业的普遍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全市经济发展逐步转移到以资本、技术、管理、品牌、产权等现代生产要素的支撑上,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深层次的变革,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