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亲和力 肩负新使命

2019-06-11 11:05刘丽
新丝路(下旬) 2019年5期
关键词: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崭新的时代定位对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比普通高校更加严峻的考验和挑战。为了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高职院校必须充分认识时代变化特征,冷静分析当下高职院校面临的具体挑战,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以及高职学生的特点,明确在高职院校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努力提升教师的亲和力,从而在构建“大思政”背景下建立适应新时代高职院校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亲和力;新使命;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18号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由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但同时也体现思政课的使命重大。面临当下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等严峻考验,高职院校应着力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力度,努力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在构建“大思政”背景下加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积极探寻有效途径,以弥补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从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性体系,完成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使命。

一、新時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1.从宏观层面看,科技信息化给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全新挑战

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非常广泛,尤其是随着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现在的学生已经不再限于通过课堂和书本来获取知识,因此,对教师的知识传授不再向传统社会中那么依赖,随之教师的权威性也逐渐下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国家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交往也日益频繁,多元化的价值观充斥着网络空间,一些腐朽的生活方式也渐渐渗透进我们青年一代学生身上,尤其是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因为辨别能力较差,很容易在价值判断和是非选择上出现迷茫或误入歧途。这些都无疑给我们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现实难度[1]。

2.从中观层面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困境

时代的发展在教育领域催生了很多亟待解决课题,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思想教育领域。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课堂抬头率较低,玩手机现象严重,课堂教育实效有待提高。其次,当下不少高职院校学生因为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生活得过且过,沉迷在游戏世界里,不关心社会和他人,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再次,校园思想文化建设不足,一些高职院校存在重专业技能训练而轻思想文化建设的倾向,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很难落到实处。最后,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对一些现实问题的解释和回应上不够及时,对学生思想引领作用发挥不够,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以上这些问题使得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很大的困境和挑战。

3.从微观层面看,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特点呈现出新的变化

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如今的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新世纪出生新时代成长的一代,他们身上有着和以往高职学生的不同点,也存在和同时代一般本科生的差异,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表现:第一,文化基础薄弱,思想理论素养偏低。第二,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充足而持久的学习动力[2]。第三,学习习惯较差,自制力不足。第四,价值观偏向模糊摇摆,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自我意识不够健全,很容易受西方思想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第五,生源类型多样化,高职院校学生来源中既有中专毕业生,也有普通高中毕业生,既有应届毕业生,也有历届毕业生,在教育目标的落实上存在明显的差异性。总之,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高职院校学生作为群体的特殊性凸显了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探寻适应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

二、“大思政”格局下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必要性

1.应对时代挑战,构建“大思政”格局的需要

面对新时代的严峻考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保持生机和活力,当前国家强调要加快新时代“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通过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综合课、专业课有机结合,在高校成立 “政治学社”、马克思主义社团、党员志愿服务队等团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等一系列形式的变革,充分挖掘学校潜在的隐性教育资源,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谈到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时,曾提到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推动传统的单一形式的“思政课程”向内涵更加丰富的“课程思政”领域延伸,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门学科的课程知识体系、经验或活动过程中,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德行,转化为自己精神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己的一种素质或能力,成为个体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和方法[3]。在教育教学中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突出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融通,实现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创造性转化[4]。

2.弥补显性教育不足,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效性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强调思想政治教育要以教育目标和教育对象为依据,要求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实现时代性、对象性和政治性的有机统一。但是,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一直沿用的传统理论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已经很难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思想和认知特点了,因而出现学生普遍听不懂、不愿听和不爱上课的情况,尤其是在高职院校更是出现了大量的低头族,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需求的。所以,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积极探索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从而改变这种状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显性教育而言的,它具有隐蔽性、全方位性、自主性、依附性、愉悦性和有效性等特点,可以避免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易于引起学生逆反心理的缺点,以潜移默化的激发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价值渗透,改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进而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提高自身素质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目的。这些恰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显性教育的不足,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隐性教育资源,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对学生实施全面的、综合的教育。

3.完善人格,培养社会主义时代新人的需要

高职学生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心理发展水平要比中学生成熟,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成年人的水平,具有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容易受周围环境和外界信息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在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强烈的自我表现和自我决策的愿望,但其价值观念尚未成型并且容易受到新鲜观念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的教育引导就会是他们往往会因为缺乏足够的理性认识和社会阅历而产生困惑。尤其是面临新时代新征程,这一代青年学生更是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可能一蹴而就,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利用良好的教育情景、环境氛围、家风传承等长时间的熏陶,提升教育效果,陶冶学生道德情操,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六有”新人。

三、新时代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性的途径

1.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传统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往往比较容易引发学生的排斥和反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但是它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比如教育效果往往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必须将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灌输与启发相并行,实现矛盾的对立与统一。一方面,坚持显性教育的主体地位,通过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加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努力提高教育者的隐性教育观,全面挖掘学校中的各种隐性资源以实现对学生进行渗透教育,从而补充显性教育的不足,强化和巩固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构成360度的德育教育大熔炉[5]。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最佳的状态。

2.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的实效性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 “碎片化”的信息传播和无屏障性的网络世界正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着学生的认知及思想。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世界,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目不暇接,常常陷入无所适从、无从选择甚至焦虑不安的状态。同时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双向性、多元化等特点又使得学生可能和老师同时获得信息,甚至比老师更先获取信息,从而导致传统教育中控制式的话语传播方式失效,教师的传统地位受到挑战。这些都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内容的变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并呼唤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的更新,因此话语变革成了提升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新手段[6]。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其校园的建筑设计、景观绿化等硬件设施,学校的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人文精神,这些因素会形成一股合力,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充分利用各种隐性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实现这一效果,我们首先要从形式上做好三大课堂建设[7],尤其是“第三课堂”,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通过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在网上开展相关问题的咨询与解答,发挥新媒體的载体作用以弥补课堂教育的时空限制,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其次,注重情感教育,把爱生之情融贯到三大课堂之中。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晓之以理,还要动之以情,达到情理交融、以情促理,进而完成教育目标实现教育效果[8]最后,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自身素养,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引领学生走向成人成才。

4.对接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完善全程育人机制

知识的传授应是递进式的,然而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教材从小学到大学,重复内容颇多,在体系上又稍显脱节,对重点观点阐释不足,缺乏实操性,不易被学生接受。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体系的构建上做到对接中小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材的编写上避免知识的简单化、抽象化、重复化,尤其是强调中小学阶段应注重通过故事、经典或者游戏、实践等形式无意识地获得思想熏陶,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习惯。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到了大学阶段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还要承担去教育学生讲文明、懂礼貌、不随地吐痰等在小学阶段就应该养成的思想道德规范的任务。因此要关注每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覆盖学生的生活空间和时间,不断完善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的全程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发生、罗晨、金博.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特点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146-147

[2]徐治彬.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特点论析[J].传承,2014(5):52-55

[3]邱伟光.课程思政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07):10-14

[4]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1):43-46

[5]梁暹.关于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8(30):42-43

[6]季海菊.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京大学,2013

[7]陈建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8]汤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隐性教育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9

作者简介:

刘丽(1981--)女,汉族,安徽霍邱人,滁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亲和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Just for today
周毅:做个有亲和力的气质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