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师栓 马鹏飞
摘 要:我国青少年体校形成于经济时代,为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体育人才。本文合理地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法、访谈法及数理统计法,针对陕西省榆林、安康、汉中、渭南、延安五市的青少年体校人才培养情况展开多角度研究,调查相关现状,做出数据分析,了解其中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为推动陕西省青少年人才培养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体育 竞技体校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1(b)-0071-02
1 研究对象
榆林、安康、汉中、渭南、延安五市各选择一所青少年体校展开调查,每校发放20份问卷,共回收92份,剔除其中的无效问卷,共获得87份有效问卷,问卷有率94.56%。
2 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访谈法。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起步较早,近年来获得迅速发展。竞技体育的人才培养过程较为漫长,当前在我国呈现出“院校化”发展趋势。其培养基肩负着我国竞技体育强国梦的重要任务。不过近些年,经济高速发展之下,人们对于体育和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而导致传统的体育人才培养出现了和社会发展脱节的问题。本文对此展开问卷调查,发现主要问题如下。
3.1 生源问题
通过相关资料得知陕西省竞技体校人才生源严重不足,不足比例高达75.86%,显示当前学生和家长对体校的选择欲望低下。研究显示,64.3%的家长是害怕子女进入体校影响了文化学习,70%的家长是不希望子女未来从事体育相关的工作。这是导致体校生源不足的直接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经济发展因素等,本文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
3.1.1 思想观众陈旧
不少思想存在思想观、就业观陈旧的问题,不愿意将孩子送致体校,而是希望他们能深入学习文化课呈现,走大学、研究生的道路;此外,还有家长认为体校以体育为主,根本不重视文化教育,会导致子女毕业后就业困难。
3.1.2 竞技体校招生方法陈旧,影响招生成效
在当前高校扩招之下,不少学校为争生源采取了很多方法,但竞技体校仍然采用传统招生方工,不改革,不发展,将招生希望寄托在教育主管部门身上,而不是自行探寻有效的招身方案,未能通过媒体宣传等方式扩大知名度,导致社会认可度低下。
3.1.3 当前职业教育十分多样化,导致体校生生源分流
伴随经济飞速发展,我省职业培训渠道也获得了进一拓展,各种类别的职业培训学校纷纷争夺生源,导致体校生源重不足。学生纷纷将眼光放在那些设有热门专业的学校,或是知名度较高的学校,而放弃了裹足不前的体校。
3.2 学训矛盾
调查显示,80%的体校入校生文化程度较低,且存在竞技体校将培养运动员参与重大体育赛事并获得好成绩为已任,忽略了对学生的文化教育,事实上,能在大型运动会上取得成绩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更多学生可能将来只能从事体育老师、体育指导员等普通的工作,甚至还会有学生找不到对口的工作。而文化知识的缺失,加大了他们未来工作的困难。而这也是多数家长不愿意让子女进入体校的原因。这就导致体校面临着既要求推动学生竞技水平的提升,又要根据教学计划展开阶段学习,会导致学习和训练之间产生冲突。
3.3 师资力量
3.3.1 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任教年限
对榆林、安康、汉中、渭南、延安五市抽选的5所竞技体校,共87名教练员的基本情况调查。显示这些教练员年龄分层整体比较合理,25~45岁的中年教练占比达70.11%,不足25岁的教练占比16.09%,这部分教练为未来的补给力量,55岁以上的教练占5.75%,这类教练临近退休,在体能上会差一些,但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年限在5~15年间的教练共有74.98%,此外,通过走访可知,32.63%的调查者认为教学员很好,67.37%的运动员认为教练员一般。
结果表明:从整体上讲教练员的理论素养相对较高,由于繁重的工作压力导致其无法将更多的精力专注于训练;部分教练员的知识积累相对较少,依然延续着传统的训练方法,信息收集能力较弱,与体育现代化发展间的矛盾日渐显著;且教练员与青年教师均面临着经验匮乏的挑战,对训练过程中的理论指导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3.3.2 教练员队伍的学历结构、专业技术职务
通过调查能够了解到,教练员的学历水平大都集中在本专科层次上,其在总人数中的占比达45.98%,甚至有8.05%的教练员为中专学历。所有教练员中初级教练所占比重近乎50%。基于上述数据能够发现,目前体育运动学校大都面临存在师资力量薄弱,综合素质低的问题。从整体上看,经济类体校的教练员大都来自于专业院校,虽系统的学习过专业理论,然管理经验与赛场经验的匮乏也是不容置疑的,部分运动员入校后,由于缺乏技术能力较高的教练员从技术、战术层面对他们进行指导,使其技战术水平始终停滞不前。
3.4 场地设施投入不足
政府财政性扶持是竞技体校的重要资金来源渠道之一,然扶持的力度并不理想。在竞技体校运动队发展的影响性因素分析过程中了解到,在大多数教练员看来因资金匮乏使得无法为训练场地配置完善的设施。基于调查发现,对目前训练场状态感到满意的训练员仅有1/3,不太满意的教练员占比高达36.78%,剩余训练员则认为训练场地情况一般。
综上所述,在竞技体校的发展过程中场地设施的健全与否是关键性影响因素。无法令人满意的训练场地对训练员的训练激情造成了严重的冲击,进而对训练效果产生严重负面影响。
3.5 运动员退役或毕业后就业
因运动员过分重视技能训练,导致其文化素养大都相对较低,进而使得运动员毕业或退役就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竞技类体育院校更重视运动员的技能培养,导致其文化学习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进而造成了文化素养不高的普遍情况。退役后无法寻觅到令自身满意的工作。尽管体校会为运动员提供继续学习的机会,然而大多数运动员仅能取得大中专学历,就业前景极为渺茫。在多重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部分体校并不太在意运动员的文化学习情况,使得退役运动员的安置成为令人烦忧的大问题。
4 结语
从学训冲突的角度来讲,观念层次问题首当其冲,其次相关部门应将人性化管理理念全面落实到科学训练过程中,在强化运动员专业技能的基础上重视其文化素养的提升。就退役在即的运动员而言,从以就业培训为代表的多方面入手为训练员提供更强有力的社会保障,为其免除后顧之忧。
参考文献
[1] 蔡执天.青少年业余体校体育安全防范应对策略[J].智库时代,2017(11):102,105
[2] 刘进阳,易高明.浅析基层业余体校青少年举重运动员选材[J].湖北体育科技,2017,36(9):845-846.
[3] 佚名.山东省全省县级体校举行办学模式改革现场会[J].青少年体育,2017(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