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崇明 王永刚 张金燕
[摘 要] 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学分制改革进程的推进,高校教务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和更严峻的考验。因此,各高校在学分制应用过程中,应该充分关注学分制对教务管理工作的影响,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学分制。基于此,首先对学分制的特点进行介绍,然后深入分析学分制对高校教务管理的影响,最后提出几点高校教务工作开展的新方法,希望对学分制下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帮助。
[关 键 词] 学分制;高校;教务管理;影响;新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14-02
学分制是一种符合现代综合型人才培养的新兴教学管理模式,具有形式多样、内容宽泛和别具特色等特点。学分制的实行给高校人才培养、教师资源分配等方面带来帮助的同时,也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1]。高校想要有效应用学分制,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作用,就必须深入研究学分制的特点及给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的影响,并积极探索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务工作的新方法,实现学分制的完善,使学分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一、学分制的特点
众所周知,目前,学分制已经在我国各高校得到了广泛应用。相较于传统的学年制而言,学分制有着更多优势。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标准考核学生成绩和衡量学生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制度。现阶段,我国现行的学分制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选取自己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考核结果合格后获得一定的学分,累计得到的学分作为考核和衡量学生是否能够申请毕业的一项重要指标[2]。学分制的广泛应用弥补了传统课程设置模式方面存在的不足,不仅能够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而且有利于学生特长的挖掘,符合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学分制有利于学生特点的挖掘
由于每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智力水平、知识储备和成长环境都是不同的,因此,不同的学生对课程的兴趣点也是不同的。传统课程设置模式对学生个性的挖掘不够重视,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都是千篇一律的。在学分制模式下,每位学生都能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这样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课之外学习到其他专业的课程[3]。通过选修课可以满足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发现和挖掘自身的特长,并将自身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
(二)有利于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并且有的任课教师还需要承担多门课程,且每个班学生的数量是不同的,这样就会导致不同任课教师的工作量出现差别。高校实行学分制后,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选修使教师的工作量达到基本平衡,在使学生收益面得到扩大的同时,实现了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
(三)有利于多元化人才的培养
现代企业不仅要求员工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识。传统教学模式更加侧重于学生所修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行学分制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其他专业或领域的课程,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实现多元化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4]。
二、学分制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对选课管理工作的影响
选课制度的改革是高校学分制实行的核心部分,由于每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程、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甚至有些高校允许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进度,在此情况下,所有的教学资源都是以选课制度为核心进行的。这就要求高校教务工作者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开设更多类型的科目,合理配置教师资源,还要保证所开设课程的质量,同时每学期选修课程结束后要对学生进行学分制考核,然后,总结选课管理工作的经验和教训,并尽快安排下一轮的选课。由此可见,多元化、动态化的选课制度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大增加。
(二)对学籍管理工作的影响
在学年制下,由于学生专业性学习的模式是固定的,因此,高校教务学籍管理工作开展起来比较轻松,教务管理工作人员也拥有充裕的时间完成学生学籍的变更等工作。然而,实行学分制后,高校教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由于学生可以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选修其他感兴趣的专业,如果专业课程与选修课程发生冲突时,学生可以申请免听缓考,同时,如果学生发现选择的课程不适合自己,还可以在规定时间内更换选修科目[5]。这一系列的变革都给高校教务学籍管理工作的开展增加了难度,学年制下,学生的学籍变动的次数要远远小于学分制下学生学籍变动的次数,导致高校教务学籍管理工作變得动态化和复杂化。
(三)对考评管理工作的影响
学年制下,高校学生的考评工作一般是根据专业进行的,也就是通过同一份考题对同一专业的学生统一进行考评。高校实行学分制后,传统的考评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对学生考评的需求,主要是由于同一专业的学生可能会选择不同的选修课程,这就要求教师按照选修课学生名单对选修科目相同的学生进行统一考评。学校教务处要及时记录那些申请免听缓考的学生,并做好后期的考评安排工作。如果有学生选修课程考评成绩不合格,教务处及时进行记录,不给予该生学分。由此可见,对高校教务管理而言,学分制的实行使学生的考评管理工作难度增加了很多。
三、学分制条件下高校教务工作的新方法
(一)改革现行的教学计划
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首先要对现行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促进学分制的完善,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复合型人才。受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的影响,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是千篇一律的,注重学生的专业教育,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培养教育,导致高校所培养出来的许多学生知识面狭隘,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所以,改革现行的教学计划,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作用是当前高校教务工作的重要任务。调查数据表明,我国高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必修课和选修课所占的比例不合理,有些高校制订的教学计划中必修课所占比例高达73%左右,导致学生将大多数时间用在了必修课程的学习和考试中,独立自主的学习时间比较少,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而无法更好地融入社会[6]。高校若想深化学分制改革,就必须制订合理、可行的教学计划,如可以适当地降低必修课所占的比例,增加选修课的比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综合型人才。科学合理、富有弹性的教学计划能够为学分制的实行和改革提供可靠的支持,促进教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改革现行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分制实行和改革过程中,高校要逐步完善和落实学籍异动制度和淘汰制度,允许学生跨系、跨专业、跨领域选课,同时,各高校要积极开展校際合作,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沟通,允许学生跨学校选课,并且各高校之间要互相承认学分,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高校可以实行弹性学制,也就是允许学生延长或缩短自己的学习年限。对那些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增加选修的课程,提前完成学分要求,并允许其提前毕业,而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减少所选修的课程,要求其只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分即可。同时,高校要鼓励学生创新、创业,为想要创业的学生提供暂时休学创业、保留学籍的便利条件。学籍的变动,如保留入学资格、延长或缩短毕业年限、转学、休学、复学、退学及跨专业等都给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构建一套符合自身的学籍管理制度。改革后的学籍管理制度允许学生通过推荐和选拔考试进行转专业、转校、专科生晋升为本科生,通过转专业,可以让学生学习自己喜欢或更加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改革现行的选课管理制度
学分制下的高校教务管理模式的另一个突出特点是选课制。学分制实行后,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个人的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安排。按照选课制的规定,学生可以登录学校的教务管理系统查看本学期学校所开设的所有选修课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教师和课程。此外,高校还可以在必修课中引入选修课,如可以针对大学英语、大学物理等覆盖面较广的必修课程开设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风格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兴趣爱好自由地进行课程选择。
四、结语
总而言之,学分制的实行有利于学生特点的挖掘、教师资源的合理分配及多元化人才的培养。学分制的应用也为高校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主要体现在选课管理、学籍管理和考评管理三个方面,对此,高校为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提高教务管理工作质量就必须积极改革现行的教学计划、选课管理制度和学籍管理制度,努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教育事业的进步做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朱雪波.高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1):113-118.
[2]冯新.完全学分制下独立学院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5(15):214.
[3]王萍.对完全学分制下加强高校教务管理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2):141.
[4]张明芳.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探索[J].统计与管理,2015(8):175-176.
[5]夏俊.完全学分制下高校教务员角色能力优化研究[J].都市家教月刊,2017(10):7-8.
[6]邱梦华.高校完全学分制改革的探索与思考: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16(2):1-4.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