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伟
随着社会大众锻炼身体意识的增强,体育场馆也倍受关注起来。目前,我国大多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运营也正趋于市场化。本研究主要在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现状及运营模式分析的基础上,对场馆运营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挖掘其产业化经营的可能性,为高校体育场馆的产业化运营提供理论依据。
一、我国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大众对体育产业的关注和重视,体育产业也取得了可观的发展,并呈现一种强有力的局面。然而,我国体育产业多年来却以较慢的速度迟缓前行,这与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是不相匹配的。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日常开支及经营运转仅依赖政府的财政拨款。它的日常维护成本正在增加,而且在高校经费普遍紧张的情况下,它必须去“以馆养馆,以场养场”。这种模式却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营的可能性。一方面是高校大学生及社会化群众健身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成本效益控制的制约,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成为了本文的出发点。
目前,大学里的体育场馆及设施基本上归本校所有,其使用和运营情况,均受本校所控制。导致高校体育场馆运营较为低效。但是,有些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这其中存在一定的空间可供挖掘,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指定专门的人员进行体育项目的开发及宣传,对收支进行预算,试营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加创收,为政府减轻负担。真正将它作为一个产业来运营。
二、高校体育场馆日常运营中的问题
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低,高校体育场馆一般只是给学生上课使用,封闭式管理,基本不向社会公众开放,寒暑假基本处理完全闲置状态,形成资源浪费。
在场馆运营中仍保持老观念,老方法,毫无危机意识,不主动开展营销活动、开创新项目、尝试新方法,甚至有些高校的负责人还没有营销意识,在对场馆的管里中仅仅停留在供学生上课的层面上,不主动开拓市场,研发体育新产品,在经营中墨守陈规,营销创新能力较差点。
很多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并非体育专业人员,也不曾受过专业的培训,只是起到了一个“上班开门,下班关门”的作用,对体育场馆的管理及体育设施的日常维护缺乏意识和专业知识,导致各校负责人对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管理上也各不相同,相对混乱。导致众多高校体育场馆及设施多数时间处理闲置状态,没有积极的去吸引社会共众进行体育锻炼,造成资源浪费,信息不对称,供求不对等。当下,需要政府出台一系列法规政策避免这种浪费,同时也需要各个高校在执行力度上加强,在经营管理中添加自己的特色部分,这样,既可以满足社会公众的体育消费需求,又可以为高校增加一些创收,同时也能够给上级政府一定程度的减轻经济压力。
三、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模式的探索
众所周知,体育场馆也是国家所有,其最初发挥的作用也是供在校学生上体育课,增强体育锻炼,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大学体育场馆是不能够进行盈利活动的,相反,为了给高校增加效益,为政府减少拨款,必须把它市场化。各高校体育场馆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完成教学任务和体育锻炼的情况下,积极的走企业化道路,开拓市场,拓宽渠道,探索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营的新模式。使得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建立和发展。
面向社会公众进行有偿开放,真正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及设施资源的市场化及产业化。高校应在完成其体育教学任务和体育锻炼需求以外应直接为社会服务,向社会公众开放从而获取一些收入,可以把这部分资金用于装修体育场馆、保养体育设施器材、维持场馆日常运营开支上。不仅改善了体育教学环境,还满足了社会公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同时也缓解了体育场馆不足的社会压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锻炼的需求也在加大,体育产业的鼎盛时期即将到来,这也为高校体育场馆有偿对社会公众开放提供强有力的保证。这样,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也由封闭、单一向开放、多元化转变,资金也從单一的政府拨款向以吸收外部资金为主转变,当前,众多投资者因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而苦恼,只要高校能够积极主动对外开放,其投资资金就会不请自来,从而实现双赢。
充分发挥高校体育场馆自身造血功能。每所高校里都有各个专业的优秀人才,体育学院的优秀教师、顶尖教练和管理人员都可以提供优质的体育产品及体育服务。再者,他们对体育产业的热爱也能够起到对社会引领和带动的作用。加上优雅的高校环境,人文气息浓郁的高校校园,体育产品的多样化,最重要的是较低的收费标准,这众多的优势足以证明高校体育产业在整个体育行业竞争中具有强有力的优势。因此,高校负责人及管理者需解放思想,与社会建立密切的关系,随时了解社会公众对体育产品及服务的需求,最大限度的提高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的使用率,多方位,多渠道的实现高校体育场馆及体育设施的产业化经营。
对高校体育场馆及设施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体育场馆及设施的管理是体育产业化经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场馆的服务质量及使用寿命息息相关。高校体育场馆负责人需要重视对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提升,使他们不仅懂得对硬件的科学管理和保养,还需知晓结合社会公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积极开拓市场,建立计算机信息系统加强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使高校体育场馆及设施产业化经营得以健康、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
四、提升产业化下的成本效益
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经营过程中需要进行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这样才能达到比较理想化的状态。
(一)树立成本效益分析的新观念。首先树立系统管理观念,然后树立成本效益观念。三是树立科技创新观念。四是树立成本效益分析管理战略理念,营造从上至下成本效益控制的氛围。
(二)建立成本效益控制分析模型。从而保证体育场馆成本效益的时效。本文主要分析构建Logit模型并合理划分成本,包括阶段和区域所形成的成本动因和结果。分析体育场馆消耗的动因,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及确认,从而提高场馆及其设施的使用效益,同时,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成本核算模型和效益分析模型,以满足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运作。
(三)实施战略性成本效益分析。将体育场馆所有成本支出全部列出,采用会计学、管理学、统计学和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进行价值链分析,分析出成本结构和成本动因,从而进行更为全面的成本控制,找出每项体育项目的成本驱动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检验降低成本战略的持久性。
(四)在Logit模型上引入成本企划法,基本思路是:1.以体育场馆及设施生命周期为基础、以社会公众体育锻炼需求为导向制定目标成本。2.场馆及设施设计阶段的成本挤压。3.运营成本分解和压力传递。将目标成本的压力细化到最小单位环节。4.场馆运营阶段的信息反馈控制。通过运营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及时查找问题所在,完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5.目标成本的优化。体育产品要适应社会共众需要,就必须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使目标成本的设定跟上技术和市场变化的脚步,与时俱进。从而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
(五)加强监督的作用,高校体育场馆需引进先进的计算机软件,采取措施保证成本效益分析信息有效。从源头实施管理和控制。
五、结语
通过梳理高校体育场馆的运营成本,建立一套满足场馆自身发展的成本控制系统,使体育场馆同时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产业化运营,从而为高校增加创收,为政府减轻一定的财政负担。(作者单位:江西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江西省体育局课题《基于成本效益视野下的高校体育场馆产业化研究》(项目编号:2018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