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蓉
互联网新技术时代我国会计高等教育迎来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会计服务行业变革也对会计人才胜任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在回顾国内外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研究与发展基础上,结合会计职能转型升级的特点,分析我国现阶段会计职业需求与会计人才培养的 “供需错配”问题与成因,从会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师资队伍、教学模式、考核机制四个方面,提出了会计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路径,为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升级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国内外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研究发展回顾
一直以来,人才培养与职业需求的供需错位,是促使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早在 1986 年,美国会计委员会 (AAA) 就提出:随着会计职能的不断扩张,会计师需要基础经济学、市场营销、管理学以及信息技术等更多知识以应对未来挑战,因而有必要从范围 (Scope) 、内容Content) 以及结构 (Structure) 三个方面对大学会计教育进行改革。Hatta 和 Hashimoto (1993 ) 、AAA (1998,1999) 、Byrne 和 Flood (2005)等研究也表明,将会计毕业生培养成为具有必要知识、技能和特质的活跃独立学者Active and Independent Lerners) ,对其在全球化及动态化商业环境中取得成就至关重要。此后,为了实现与职业需求的有效对接,美国会计高等教育路径委员会 (The Pathways Commission on Accounting Higher Education) (2012) 从专业整合、教学模式、奖励机制、资源分享、招生质量、职场信息以及工作程序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建议。随着商业环境的日渐复杂,对具有多元化技能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Andre 和 Smith (2014) 、IMA (2016) 等提出应当对会计课程进行调整,以培养学生适应变化、沟通、解决问题等软实力。Ahmed (2016) 进一步提出将含盖书面、口头和视觉交流、信息技能、研究技能、合作、IT 技能、数据处理、问题解决、个人提升等技能的职业规划过程(Career Planning Process) 纳入会计专业课程,以帮助会计毕业生顺利实现职业角色的转变。可见,我国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专才培养向通才培养、单一学科向跨学科、专业师资向综合师资、传统课堂向多元课堂、应试评估向能力评估的转变; 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师资水平、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重塑与改革,已经形成了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
二、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职业岗位的转型与升级
一方面,会计信息化替代了程式化的基础工作,会计职能正在从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会计人员扮演的角色更具战略意义。新兴技术所带来的业财融合,提升了交易数据的丰富程度与可见性。会计人员利用传统财税业务累积的海量数据.
另一方面,技术更迭与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对会计人才的知识结构与职业判断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互联网背景下,财务信息的呈现方式及结构组成都表现出多元化态势。会计人员必须保持广泛的技术和趋势意识:首先需要熟练掌握数据采集、量化、分析、评估等新技术工具,以确保数据处理的科学可靠; 其次,拥有法律、政策、营销、物流等跨学科的知识储备,则有助于会计人员将财务知识与分析、创新以及风险管理相结合,从而得到更具前瞻性的决策判断; 最后,会计人员需要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就分析结论的影响机制、预期结果与外界形成有效交流,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益支撑。
三、会计职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的 “供需错配”
(一)会计岗位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错配
快速发展的网络经济,正在改变人们消费信息资源、分享知识和经验、获取产品和服务的方式。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财务顾问,会计人员不能仅限于 “跟进”战略,还要有对未来趋势的洞察与把控 (ACCA 和 IMA,2013) 。因此,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只有专业过硬、技术丰富、创新灵活的高素质会计人才方能满足社会所需。
会计岗位需求是人才培养目标设定的依据。纵使互联网技术对商业模式形成了颠覆式的改变,但并未改变会计信息反映商业活动的本质。加强对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仍是形成会计从业人员专业素养的基础,也更有助于提升自身将新兴业务转变为有效会计语言的能力。
(二)会计执业内容与人才能力培养的错配
会计执业内容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传统财务会计的执业内容包括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是利用会计语言呈现经济业务的过程。互联网新技术背景下,对新兴技术工具的学习与应用、对综合信息的理解与判断、对分析结果的传递与交流,将成为会计执业内容的新内核,会计人员的角色扮演也更加具有战略财务内涵,这就对会计人才的学习能力、职业判断和沟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会计市场认可与教学评价机制的错配
衡量会计专业本科教育质量的水平,不能局限于学生掌握了多少会计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毕业后在复杂的工作环境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较强的职业判断能力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汤湘希,2002) 。然而,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固化的考评制度严重抑制了师生的创造热情。会计专业毕业生很难达到企业预期、获得市场认可,其中教学考核制度不够科学、完善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原因之一。
四、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的改革路径
互联网新技术环境下的会计教育强调的是终身教育观念,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更应该注重对学生理念和能力的培养,强调在高等教育期间集中掌握技术工具分析应用、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以及对我国会计高等教育人才 “供需错配”现状分析与思考,构建了以培养目标为导向、以教育师资为保障、以教学模式为手段、以考核机制为监督的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高等教育改革路径的分析框架。
(一)会计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重构
会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会计高等教育改革中居于统驭地位。互联网新技术时代,会计人员需要向企业所有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可靠的决策管理信息。会计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当基于传统培养目标并结合市场需求特点做出相应调整。
(二)会计高等教育师资水平的擢升
会计高等教育师资水平是实现会计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保障。对于专业教师水平的提升,需要从教育理念和师资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改革。
(三)会计高等教学模式的创新
教学模式是实现会计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目前关于教学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在教學形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认为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强化体验式教学、引进市场机制,从而更好的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形成学校、学生、市场的高效互动。
(四)会计高等教育考核机制的优化
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方向是变静态、单一、应试式的评价制度为系统、动态、多样化的评价制度 (徐永斌, 1999) 。然而一直以来,会计高等教育的考核机制在内容和时效上难以与培养目标相契合。加之高校间科研竞争日趋激烈、教学质量难以量化等原因,以科研指标为核心的考评制度,较少涉及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付出的努力,以及学习效果的评价指标 (何玉润和毛新述,2012) 。我国现阶段会计高等教育的评价制度,有必要从科研主导向教学科研主导、时点考核向过程考核、课后评估向课中评估进行调整。因此,我们提出从量化精准、过程考核以及分层优化三个方面构建考核机制,以保障会计高等教育改革目标与教学模式的实现。(作者单位:青岛港通安保安服务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