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东盟:如何本土化没有统一答案

2019-06-11 06:22黎敏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中层本土化东南亚

黎敏

色彩明艳的建筑,人头攒动的街巷……克拉码头是新加坡市区热闹的娱乐场所和著名景点。墨腾创投(MOMENTUM WORKS)公司的总部就在克拉码头附近的The Co Building,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墨腾创投的创始人及CEO李江玕。

老家在中国江苏的李江玕2000年就来到新加坡就读高中,后来获得了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INSEAD MBA)。他曾任Roceket Internet旗下打车项目Easy Taxi的联合创始人、区域CEO,以及外卖项目Foodpanda的总经理,对东南亚市场,特别是互联网、电商领域有着基于实践的独到见解。

2017年正式开始自己创业的李江玕创建了现在的墨腾创投。“我们长期关注海外高速发展的市场,利用我们的在地资源、执行经验和团队,一方面孵化自有、合资或合作的项目,另一方面也为海外市场的探索者和投资者制订方案,协助他们在海外的决策与落地。”李江玕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这样介绍了墨腾创投目前的主要业务,“来找我们做咨询的企业,根据他们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他们会希望得到不同方面的协助。一些企业会关注该投资哪些行业,一些企业则会关注去哪个海外市场投资。”

随着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东南亚市场受到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关注。李江玕记得,在2016年前后,许多中国企业了解东南亚市场的意愿变得更为迫切了。“当时创投圈的很多人都在往东南亚跑,特别是印尼,毕竟市场体量在那儿,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差,而且东南亚众多的华人让中国投资者不至于感到太陌生,所以现在关注东南亚市场的人越来越多。”

但无论是过去闯东盟的企业,还是如今践行“一带一路”倡议走向东盟的中资企业,在东盟当地发展都会面临“本土化”的问题。目前,虽然大多数在东盟投资的中资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在基层岗位聘请当地劳动者,但企业的中层管理者大多来自中方也是客观事实。这意味着,在基层岗位上,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员工们能相对顺利地完成协作,但有时候,中层管理者与基层工作者还是会因为不同的文化与工作理念,而导致对同一项工作有不同的看法或期许。两者间沟通的成本过高,往往也会影响工作推进的效率。

如何权衡当地人才在中层管理中的比重,也是企业“本土化”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在李江玕看来,这取决于企业所处的领域及发展阶段。

“例如互联网企业,如果你一开始就将管理职能全盘交给当地雇员,没有形成发展共识,没有相应的培训,他们可能就不清楚该怎么进行系统操作,该按照怎样的方式做事。这其中的磨合和探索也会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所以,在企业发展初期,可以派一些中方人员去进行管理,但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发掘当地优秀的人才进行培养,并让他能真正为企业所用。但如果你是投资设厂,因为投资的每一分钱你都可能知道花在哪里,所以无论什么阶段,当地员工在中层管理中的比例都可以稍高一些。”李江玕说,“当然,这个问题也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看。”

他认为目前中国企业比较缺少国际化的人才。这种“国际化”不单指具备外语、管理等基本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融会贯通中国与不同国家的文化、行事方法,并能妥善弥合其中的差异。因为中国管理者习惯使用的“中国方案”如果完全照搬到海外市场,多少都会“水土不服”。而派驻国际化人才作为中层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将“中国方案”国际化,将“国际方案”本土化——让高层的理念能够准确地传达给基层员工,并让基层员工也能感受到自身文化得到了足够的尊重与理解。而這样的国际化人才不仅能成为企业高层与基层间的坚韧纽带,也能成为企业海外发展的一份宝贵财富。

“其实开拓新兴市场,最大的问题还是人才的问题。”据李江玕介绍,墨腾创投自身也在不断开拓海外市场。2018年,除了新加坡总部之外,墨腾创投在印尼雅加达、迪拜、中国上海和深圳都设立了分公司或办公室,有全职雇员驻守。同时还在巴黎、巴西圣保罗以及印度班加罗尔设立了联络处。而墨腾创投国际化的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东南亚各国,中国、印度、法国、德国等国家。

为了搭建一支团结、精干、灵活且富有执行力的团队,墨腾创投2018年在印尼和新加坡建立了管理培训生项目;同时也和INSEAD、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新加坡国立大学、中国香港大学等建立了实习和创业人才培训方面的专项合作。

回顾自己创业的这3年,李江玕认为建立了一支高效的团队是一个重要的收获;而另一个收获是培养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因为在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我们接触过很多不同的客户,大家国情不同、需求不同、阶段不同,所以我们深知看待一个事情要多角度、综合多方面的情况来判断。”他说,“因此,对于中国企业在东盟国家如何‘本土化这个问题,我们也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所有企业的统一答案。”

尽管没有“统一答案”,但李江玕认为过去十几年里,中国企业发展的速度太快,以至于在管理上稍显粗糙。因此,当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登上竞争激烈的国际舞台,向世界展示中国企业的形象时,无论是出于更好地融入当地经济社会的考虑,还是出于企业健康发展的规划,未来“走出去”的中国企业,都应该在适应当地文化、提升管理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打造企业文化等方面多作努力。而对于习惯了快节奏发展的中国企业而言,或许当我们奋力向前奔跑的同时,也需要时常回头想想,我们当初为何出发。

·联系编辑:313464302@qq.com

猜你喜欢
中层本土化东南亚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活捉一只“怪怪虫 ”
进退之间:中小学中层管理者领导力提升
从“称职”到“一流”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
“AutoForm金属板料成形仿真软件”市场在中国的开拓及本土化发展
对企业中层管理者激励问题的思考
美俄聚焦东南亚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