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

2019-06-11 11:18李建成
阅读(教学研究) 2019年3期
关键词:语文学习课程活动

李建成

【摘要】有意义的语文活动才是语文资源,探未知的语文活动才是语文学习,共建构的语文活动才是语文课程。用语文学习的理念设计活动,用语文学习的方式实施活动,用语文学习的策略表达活动。

【关键词】活动   语文学习   课程

很多人都认为“活动即教育”,“活动即语文学习的课程”。从教育和语文课程的定义看,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从教育实践来看并非如此,并不是所有的活动都是教育,也不是所有的活动都能成为语文学习的课程,包括语文课堂教学和语文课外活动中那些“简单重复”的活动,对学生来说没有生成新的语文意义,便没有成为语文学习的课程。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从本质上来说,是个体为了提升自己语文素养需要建构的新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习得这些内容的过程和方法。从教学的需要看,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教学本身,都应按照学生语文学习和生命成长的需要设计与实施活动,让每项活动都能成为学生生活的崭新内容,成为他们生命发展的一种律动,也就是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

一、“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的意义

1.丰富语文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定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1] 可见,语文课程不只是教材,还应包括广阔的自然与社会资源以及变化的社会生活等。师生通过开发社会生活中的各项活动使其成为教学内容,拓宽课程建构途径和方式,丰富课程内容,从而形成更加开放的语文课程。

2.促进生命成长

人的生命成长需要生命体不断进行运动,也需要在运动过程中不断重构自己的经验,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知识”的统合。从本质上说,人的生命运动就是个体通过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中体验生活,获得知识与智慧,并将其活动经验作为“新的能量”补充到生命体中。就语文活动对生命成长的影响而言,个体通过参与群体之间有意义的活动,在活动中进行听说读写的实践,并对其活动的意义重新建构,不断提升其听说读写能力,从而形成新的语文知识和能力结构,便能促进生命成长。

3.提升生活意义

生活的意义需要对每天都能见到的“所见所闻”进行不断“重构”。人每天的生活是由若干活动构成的,不同的活动方式构成不同的生活意义。就活动实施来说,同样一项活动应按学生年龄、已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特点组织实施,这便能为其架构新的结构,充实新的内容,赋予新的意义,练就新的技能,从而促进其形成新的生活境界。

4.实现教育价值

教育让人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觅见新的意义,从而获得发展;同时,教育也让人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改善现有生活,促进生活变得更加完美。这便呼唤我们引导学生从教育本质出发,不断改进每天的学习和生活活动,从学习和生活活动中探究蕴藏在其中的未知知识,在探究未知世界中习得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促进人的更好发展。

二、“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的内涵

1.“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的含义

人类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是由活动构成的。学生在生活和学习活动过程中,根据个体的需要,建构新的意义,并将其构成语文教育内容,从而促进自己语文学习与生命发展。从本质上说,“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就是追求“活动课程化”,将活动按课程要求实施,课程按活动方式建构,促进学生在活动中构建自己的语文课程。

2.“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的特质

活动的意义是让其成为促进生命成长的课程。“活动”具备以下特质才能成为语文学习的课程:其一,活动具有建构性。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个体与环境进行双向建构,实现知识的吸收和改造。其二,活动具有增值性。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个体与环境进行融合和累加,促进彼此价值的增加。其三,活动具有生成性。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个体与环境进行不断创造,生成新的意义和课程。其四,活动具有发展性。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个体在环境中的每次活动不是简单重复,而是螺旋式上升,每次活动和上一次比是在更高层面上的发展和提升。

三、“让活动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的理念

1.有意义的语文活动才是语文资源

学生每天的学习和生活都是由若干个活动构成的,这些活动中像吃饭之类的只是简单的生活活动,跳绳等只是课间的游戏活动,从本质上说不是语文活动。生活中,那些与人生、社会、民族紧紧连在一起,对于学生来说能生成新知識,激发新思维,有教育意义,并能发展语言的活动才是语文资源。就教学活动来说,那些能够引发学生思维,提升他们听说读写能力的活动才是语文资源。

2.探未知的语文活动才是语文学习

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学逐步由传统的讲授式转变为以活动教学为主,但从教学本质来看,并不是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语文学习。在日常生活、语文课外活动或语文教学过程中,那种只让学生用自己过去经常使用的方式解决问题,没有培养新技能的实践活动,不属于语文学习;在口语交际过程中创设的“打电话”“问路”“接待客人”等场景交际,学生说的只是已知的、简单的生活用语,这样的交际活动不是语文学习;在各种活动过程中,没有深度的思维训练或未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思维品质,这也不是语文学习。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未知世界——感知并发现以前未见过的客观事物,生成并体验以前未有过的情感世界,通过探究能够学会对其进行表达,并使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比以前变得“更好些”,这样的活动才是语文学习。

3.共建构的语文活动才是语文课程

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很重视组织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力求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建构语文课程。目前,我们开展的很多语文活动往往只关注个体原有知识技能展示,并没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建构新知识技能,也没有引导他们通过群体活动共生智慧。例如,汉字听写大赛、诗歌背诵比赛、成语接龙等活动展示的都是个体在活动实施前的知识技能和最终获得“奖项”,并没有将其“内容”构成语文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程是语言和文学、文化的总和。师生通过对文学著作、社会生活等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实现对语文课程的建构。在活动过程中,师生不仅吸取传统的语言精华,而且还共同创建活动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发展听说读写能力,促进“表达方式”的广泛运用,这便形成语文课程。

3.按语文学习的需求表达活动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语文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4]這便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的根本任务是在语言实践活动中运用语言,也就是在活动中学习语言表达。

(1)把活动过程表述具体

语文学习需要我们能够把自己参与活动的过程表述具体。活动实施后,应让学生对活动情况进行表述。表述时,不是简单说出或写出活动“做什么”,而要让他们把活动过程表达具体。其一,要交待“怎么做”。在讲述活动经过时,不要只说我们“做什么”,而应突出“怎么做”,把“做事的经过”写具体。其二,要把细节写清楚。在讲述活动经过时,要抓住活动过程中的细节进行描写——抓住人物最本质的特征,通过对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勾勒,体现人物性格特征,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其三,要有自己的感受。把自己的感受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是训练语言的重要方式,不能仅用“真好玩”“好热闹”等抽象词空洞表达,而应对自己内心的感受进行“挖掘”——不仅把内心真情准确表达,而且还应说出感受产生的“背景”。

(2)把个体收获表述清楚

语文学习需要我们能够把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表达准确。活动实施后,应让学生对活动情况反思。反思时,不是简单反思活动过程,而要让他们把活动中自己的收获表述清楚。其一,要表述清楚自己在活动策略上的收获。活动后,要对活动实施策略进行总结——自己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发现哪些活动方法比较科学,哪些活动方法需要进行改进,哪些活动方法对今后开展其他活动有借鉴作用。其二,要表述清楚自己在知识技能上的收获。活动后,要对自己知识技能进行总结——自己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习得哪些知识技能,哪些知识技能应是自己今后关注的,今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技能。

每一天都可能是昨天的再现,也都可能是崭新的一页;每一项活动都可能是机械的重复,也都可能是生命的律动。只要我们用语文学习视角对每一项活动进行设计、开发和实施,就可能让其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课程,成为他们生命成长的课程。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3.

[2] [美]小威廉姆.E.多尔 .后现代课程观[M].王红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244.

[3][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 .语言与思维[M].李维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9.

[4]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猜你喜欢
语文学习课程活动
“活动随手拍”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第五届手操报系列活动优秀作品展示
当前影响中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主要原因及建议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
“四会合一”活动安排一览表
自行车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