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中西结合”之利与弊

2019-06-11 09:58史广信
书画世界 2019年2期
关键词:中西结合利与弊徐悲鸿

史广信

内容提要:20世纪上半叶,以徐悲鸿为首的“改良派”画家们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发展中国画的实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徐悲鸿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徐悲鸿急于改良中国画的心态也导致他在某些方面忽视了艺术发展的规律,致使中国画在“中西结合”之路上滋生了许多问题。如今,客观地评价徐悲鸿的“中西结合”之路对于中国画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徐悲鸿;中西结合;利与弊?

一、徐悲鸿“中西结合”之利

(一)冲击了中国画坛萎靡不振的风气,彰显了美术的社会价值

徐悲鸿早年留法,专攻西方油画、素描,具有深厚的人物画功底。这也是他提出“素描为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实践前提。徐悲鸿的绘画观念上承康有为,下则直接汇流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美术革命思潮。作为西画改良的倡导者,徐悲鸿表现得更为激进,主张先要“革王画的命”,并从西方输入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徐悲鸿凭借高超的写实能力,把西画的造型观引入中国画,用西方科学的观察方法来描画客观对象,使中国画(特别是人物画)的写实能力大大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增强,符合了时代的发展。

徐悲鸿以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进行艺术创作,将作品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灾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赋予美术以社会的使命。徐悲鸿的爱国情怀在其艺术创作中表达得最充分、最鲜明。他最具历史分量的作品是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那些直接或间接表达抗日救亡主题的作品,《蔡公时被难图》是徐悲鸿直接表现抗日救亡这一现实题材的作品,体现了徐悲鸿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在他的作品《愚公移山》中,他以愚公的精神鼓舞全国军民不畏艰苦,坚持抗战,争取最后的胜利;在他的《田横五百士》中,他又借古人威武不屈的精神激励人们不要被黑暗势力吓倒,坚持不屈的斗争。即使在他的《雄狮》与《奔马》等作品中,也反映了他勇于战斗、不屈服于敌人的斗争精神。

深爱祖国并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徐悲鸿,视国家前途与命运为己任,将自己的全部感情融入振兴民族大业之中。正因为有着这一崇高而坚定的使命感,他才选择了现实主义,他早已将自己的艺术生命镶嵌到整个民族的命运之中。回首历史,当时那些终日玩弄文人画余脉的笔墨遗老,他们的迂腐、麻木、浅薄、盲目自恋是显而易见的。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选择西方写实主义来改良中国画,是民族的需要,更体现了徐悲鸿的智慧与一个民族艺术家的责任。

(二)拓展了中国绘画的艺术语言

中国传统绘画到了清代已出现程式化、符号化倾向,日益萎靡。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期,徐悲鸿将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引入中国画,也是为中国绘画的发展另谋出路。素描被徐悲鸿引进中国之后,提高了中国画塑造形体的能力,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增多。徐悲鸿提倡写实主义,提倡以素描为基础,直接师法造化,其目的是破除中国画中的形式主义以及以临摹代创作的萎靡风气,树立起一种新的具有时代风尚的新画风。中国画到了明清进一步流于形式,造成一潭死水的局面,人物画尤其衰弱。徐悲鸿倡导写实主义在其作品中可见一斑,比如《愚公移山》,画面以裸体人物为主,人物动势很大,这种复杂的人物安排是前人不能想象的。徐悲鸿直接像画油画一样用真人模特进行写生,描绘男性裸体,歌颂人体的阳刚之美。这是中国画史上的第一次,其带来的视觉效果和心理冲击力都是不言而喻的。在他所画的奔马中,徐悲鸿也是尽力把准确的解剖结构、明暗光影效果表现出来。这种将传统水墨与素描画法结合起来的画法,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笔墨语言。

徐悲鸿“改良”精神对后世的影响是深远的,没有徐悲鸿提倡写实主义就没有后来一批批反映现实主义题材的优秀作品。蒋兆和接受了很多徐氏的改良思想,并与之一起并肩战斗在改良中国画的道路上,是受徐悲鸿影响和指导最有成就的画家,也是继徐悲鸿后的又一写实主义大师。蒋兆和创作完成的《流民图》是写实性绘画的另一高峰,作品也是以素描为基础,融合了中西画法,画中每个人物形象均有模特作为参照。

徐悲鸿通过写实的人物造型,变革了人物画的语言,为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徐悲鸿提倡直面生活、对景写生,改变了中国画至清末一味模古的倾向,拓展了中国画的表现题材。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外来艺术养分融入中国画的创作中,画坛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画家。这是推动20世纪中国画不断进步的有利因素。

(三)建立了系统科学的美术教育體系

徐悲鸿留法期间接受了正规学院体制的教育,掌握了扎实的绘画基本功。回国后,他改变了中国画教学以临摹为主的单一式的教学模式,形成了中国式的一套教学体系。他在教学上设立科系—中国画系、油画系、图案系、雕塑系、版画系以及美术史论系。如今各大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仍是在延续徐悲鸿的教学体系。徐悲鸿为中国美术队伍的建设和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徐悲鸿提出“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不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的中国画改良方案。用“守之”“继之”“改之”去对待传统的继承,是以不断“优化”为前提而实现其维护优秀民族遗产的初衷;用“增之”“融之”表明其欲创立新法,汲取西方艺术的长处,进而为振兴民族艺术输入新鲜血液,促进民族艺术的新生。徐悲鸿将西方绘画中的透视、解剖、光影等融入中国画教学,并总结出“新七法”,即位置得宜、比例准确、黑白分明、动作或姿态天然、轻重和谐、性格毕现、传神阿堵。“新七法”符合徐悲鸿的教学思路,对绘画有很强的操作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语言,特别是在人物画上,适应了时代的变革对中国画的审美需求。他将画面建立在透视、解剖、光影等视觉写实原理基础之上的造型手法,与中国画偏于主观表现性特征相结合,将主观艺术创作重神韵的特点与西方绘画重写生结合起来,从而将现代中国人物画与传统中国人物画拉开了距离,为中国现代写实性绘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首次强调素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并把素描技法融入中国画中

徐悲鸿将西方绘画的方法融入中国画中,创造了具有时代感的国画新面貌。在绘画方法上,他运用写实的技法将人物描绘得惟妙惟肖。在他的画中既有传统笔墨的表现,又有素描技法中体面、明暗关系等技法的体现,在质感、空间、体感等方面都有很强的视觉表现力。他的《李印泉像》,造型准确,人物神态天然,神情毕现,脸部融合了西方的绘画技法,采用晕染法染出凹凸的结构关系,笔法细腻,而长袍却用白描手法直接勾勒,又体现出徐悲鸿深厚的传统功力。

国画作品《愚公移山》中所作的裸体人物皆以模特作为参照,落墨之前画了很严谨的素描稿,每个人物的神态、动势均有变化,人物形象生动传神,结构和组织关系却表现得十分准确。这在传统中国画中是从未出现过的,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是徐悲鸿的经典艺术理论,第一次宣布了素描在绘画中的重要性。徐悲鸿绘画方法影响了从此以后的中国画家们,为中国画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他的素描教学理论及素描技法在中国画中的广泛应用对现代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二、徐悲鸿“中西结合”之弊

(一)过度强调“西洋写实精神”导致传统文人画不断被边缘化

到了明清时期,中国传统文人画走向了复古的道路。针对这种颓势,陈独秀主张:“若想把中国画改良,首先要革王画的命。” “由于徐悲鸿所建立的以西方素描、油画为标准的中国现代美术体系,以其学院体制化而占据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美术的主流形态,并与意识形态高度整合,从而导致传统文人画不断被边缘化。山水、花鸟画一度被视为封建主义余孽而遭禁锢,许多山水、花鸟画家被迫改行,不得已去画人物画。”(姜寿田:《现代画家批评》,河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版,第41页) 徐悲鸿力图以西画写实造型观来改造传统的中国水墨画、人物画。他认为近代中国画的衰落原因在于文人绘画将笔墨视为戏墨、逸情消遣的功能,放弃传统唐宋之优秀绘画精神,如重“形神兼备”“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功能。所以徐悲鸿提出改革那些与时代脱节的文人画,推崇西洋画写实精神。

到新文化运动后,传统文人画复兴,写实主义批判思潮兴起,西化派与传统派在画坛构成对峙平衡格局。西化派一改对传统文人画的鄙视批判立场转而开始接受传统文人画家,而有些西化派画家也开始介入文人画创作,而且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二)写实主义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客观上也导致了忽视艺术的纯粹审美目的

徐悲鸿对明清以来传统绘画的弊病批判得最彻底,并主张用西画法来改造中国画。写实主义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徐悲鸿力倡写实主义的美学立场基本符合“五四”文学革命方向。他以写实主义为美学标尺,批评中国写意画,特别是明清以后的文人画“重抽象不重写实”。

西方现代主义绘画抛弃了古典写实主义的方法,由写实转向强调画家的主观印象及色彩、笔触、变形等。与写实性绘画相比,它具有一种情绪化的、纯粹的美感。绘画形式可以多元并存,这是符合艺术规律的,纯艺术绘画具有独特的审美取向是西方写实主义绘画发展到一定高度而转向另一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必然趋势。徐悲鸿对写实主义的推崇、急于改造中国画的心态甚至使其言论到了极端的地步。他态度鲜明地批判西方的塞尚、马蒂斯、勃纳尔等人的“纯艺术”作品。事实上,他这种带有强烈的个人好恶的批判仍是基于他对写实主义技法的偏好。

结语

在20世纪的旧中国,一方面西方列强的侵略使落后的中国看到了自身的陈旧迂腐和外来文化的先进;另一方面也有以徐悲鸿为首的“改良派”画家们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发展中国画的实践,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徐悲鸿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徐悲鸿急于改良中国画的心态也导致他在某些方面忽视了艺术发展的规律,致使中国画在“中西结合”之路上滋生了许多问题,短时间内很难达到契合。如今,客观地评价徐悲鸿的“中西结合”之路对于中国画以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我们应该用客观的、辩证的眼光来分析他的改良理论,继续开拓创新,开辟中国画艺术的新天地。

猜你喜欢
中西结合利与弊徐悲鸿
在宜兴徐悲鸿故居
议小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利与弊
《墨猪图》
浅析多媒体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利与弊
儒家思想与明治维新后日企的管理理念
倾泻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分析
肱骨外科颈陈旧性骨折临床诊疗
徐悲鸿的底线
手机的利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