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了孩子的妈妈诉苦,生完孩子,没有好好坐月子,现在落下了一身的毛病,经常会复发,真的有“月子病”这回事儿吗?很多人说“月子病月子养”,通过生二胎,第一胎落下的毛病就能痊愈吗?外国妈妈不做月子,她们产后会落下“月子病”吗?本期妇产医生手记我们就来聊聊。
“月子病”?书里怎么没有讲过?
清楚地记得很多年前,生完孩子,在家闭关一个月之后,在7月盛夏的炎热的下午,我高高兴兴地穿好裙子和凉鞋下楼,准备带娃去社区卫生中心做新生儿的检查。下楼没5分钟,怀抱婴儿的我就被小区两个热心肠的阿姨包围:孩子这么点,刚生完吧?你穿得太少了,怎么能穿裙子穿凉鞋呢?小心以后脚后跟疼,月子里要是落下了毛病,可是一辈子的事。
作为一个刚刚生完孩子的一胎妈妈,我一脸迷茫,稍微有点恐惧,心想我这样是不是真的后果很严重?于是看完医生回家立刻上网查“什么是月子病”。作为一名妇产科医生,虽然经常听自己的患者唠叨月子病,但从来没有上心过。毕竟学医做医生那么多年,无论教材是中文还是英文,从来都没有写过关于“月子病”的定义。但是,万一我忘了呢?
百度对于月子病的定义
百度告诉我,月子病有两个解释。
一就是产褥感染的通俗说法。什么是产褥感染呢?简单来说就是生产之后出现的细菌感染,一般都是由于产后身体抵抗力低下,細菌感染产道、子宫或者整个盆腔导致的,以高热、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等为症状的疾病,是我国在卫生条件欠佳的年代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现在由于整体卫生保健意识的增强、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规范的接生过程,产褥感染已经非常少见了。
二是妇女在分娩时期,因筋骨腠理大开,身体虚弱,内外空虚不慎风寒侵入而引起的一种病症。这个说得很笼统,对一个专业的妇产科医生而言,里面罗列的种种不适,如腰酸腿疼、全身无力等,全都是症状,而非某种特定的疾病。而这些症状,一般又被称为“非典型症状“,也就是说,该症状在多种疾病中都会出现,但没有任何特异性,因此不能因症状而断言患者是得了那种疾病。
出场专家 安娜
妇产科医生,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某人道医疗国际救援组织驻华代表,在世界各地医疗项目中担任妇产科医生,并参与急重症的抢救。
“月子病”有什么症状?应该如何预防?
下面我就针对常见的“月子病”的症状,给大家解释一下原因以及如何预防。最为常见的,经常被新妈妈抱怨的,就是“腰酸腿疼”了。
1“月子病”引起腰酸腿疼?
腰酸的原因:腰部不适的原因其实有很多,但是不外乎属于2个范畴,腰部神经被压迫(常见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者是腰部肌肉的劳损。怀孕期间由于腹部变大,准妈妈的体态被迫发生了变化,再加上活动量较非孕期减少,很容易出现各种腰部的不适;生完孩子之后,则因为久坐,怀抱新生儿喂奶,腰部受力不均,引发肌肉疼痛,这往往是出现“腰酸”的主要原因。
腿疼的原因:怀孕到生产这段时间内,由于孕激素的作用,女性的骨关节都是松弛的,换句话说,这个时候关节往往比平时脆弱,因此,出现疼痛不适的频率也会比非孕期高很多。腿疼往往也是跟久坐,腿部关节活动受限引起的,如果坐月子期间不怎么下床活动,或者仅仅局限在室内活动,出了月子开始相对正常的活动,腿部不适也是很常见的。
预防“腰酸腿疼”其实也很简单。生产后早下床活动,不要久坐用一个姿势喂奶,喂奶的时候垫一块垫子给腰部足够支撑,适当做拉伸运动,都会有益于症状的改善。
2“月子病”会全身无力?
另外一个经常被大家抱怨的“月子病”,是由一系列症状组成的,全身无力、倦怠、身体虚弱、心慌气短等等,这些症状总的来讲,都代表了女性产后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的状态,原因不外乎孕期及产后活动量骤减、母乳喂养睡眠不足、坐月子不能吃很多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造成营养摄入不足引发的。
我们建议科学的坐月子,膳食营养均衡,产后要积极的活动,运动量要恢复到非孕期相当的水平,如果要想身材恢复良好,可能还需要在产后42天复查无任何异常的前提下,积极地进行系统性的锻炼。
3“月子受风”,老了后脚后跟疼?
这两者并没有任何因果联系,中国女性年老之后的主要问题是:缺钙。如果年轻的时候不注意补钙晒太阳,老了之后才会脚后跟疼,但是,跟坐不好月子没有任何关系。
妇产医生提醒:“月子病月子养”不靠谱
在中国,坐月子的本意其实是避免产后新妈妈暴露在公共场合,避免产后的感染,而并非限制新手妈妈的自由,以及避免出现“月子病”。而如果上面提到的问题得不到妈妈们的重视,无论生育几胎,这些症状都是不会消失的,因此,并没有“月子病月子养”的说法。通常我们用来做对比的国外的妈妈们,从来都不坐月子,产后没有任何的禁忌,也很少听到关于腰酸背痛的抱怨。
科学怀孕,科学对待产后身体的一系列变化,适当活动,增强营养,都是改善产后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希望妈妈们理智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