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清华 吴秋桃 朱碧艳
[摘要] 目的 了解高职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情况和需求,并探索建立相关培训模式。方法 随机选取该市高职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 1 600 名,采用自设调查问卷形式对其现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程度和需求进行调查。结果 1 600名非临床专业大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合格率为 15.9%,网络、电视、宣传手册和培训课是非医学专业学生获取现场心肺复苏知识的主要途径,学生性别、年级、专业统计学均无明显差异,94.5% 大学生愿意培训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最希望获得的培训地方是医院和学校。结论 高职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缺乏,但学生学习需求强烈,学校应大力开展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学生急救互救能力。
[关键词] 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技能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3(a)-0137-02
现场心肺复苏术是全球普及最为广泛的基本急救技术,我国心脏猝死抢救成功率为1.2%~1.4%,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11.0%~48.0%[1],主要与我国居民现场心肺复苏知识严重缺乏有关;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中坚力量,学习能力较强,故应成为我国现阶段现场心肺复苏急救知识普及的一个重要群体[2]。据调查显示,目前我国43.5%~60%大学生未接受过院前急救培训,急救知识与操作技能掌握程度低,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相差甚远,其作为易受伤害群体,也是未来院前急救的主力军,普及急救知识的有生力量,必须加大力度且优先培训急救知识和技能[3-4]。该次研究就高职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普及现状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调研,并探索建立相关的培训模式,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市内8所高职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共1 600名,每校200人,年龄18~24岁,平均年龄(20.6±1.5)岁。
1.2 方法
参照2015版心肺复苏指南中的标准制定调查问卷:①被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②对于现场心肺复苏学习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意愿和需求;③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测评:包括心肺复苏含义,被施救者意识、脉搏、呼吸是否丧失的判断方法,呼救方法,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及方法,开放气道及人工呼吸的方法、按压与吹气比例等15题,满分30分,每题2分,18~30分为合格,18分以下为不合格。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核对后采用 Excel表格录入,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该次研究各校现场发放问卷1 600份,回收問卷1 6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均为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男生720人(41.3%),女生880人(58.7%),接受过现场心肺复苏培训信息(表1)(包括电视宣传片、录像、操作视频、宣传手册、急救培训课等)者有565人(35.3%),未接受培训信息者1 035人(64.7%),接受过现场心肺复苏培训活动的仅占6.38%,与相关报道相符。
2.2 现场心肺复苏知识技能知晓情况
据问卷情况分析(发放问卷前学生统一上交手机,避免学生搜索相关知识),虽然接受心肺复苏信息的学生比例不低,但是学生的心肺复苏知识的合格率低,都局限于听说过这项技术,零星记得一些信息,却不知具体内容和操作流程,这与现在的电子、网络时代特征有关,听说却并未认真去研究和掌握,觉得此项技术自己不必在意和掌握,亦或当时接受信息时认真看了,但时间长了没有重新温习则已忘记,合格率仅为15.9%,问卷设计假设学生在非医疗地点遇到需要急救的人时第一反应,71.2%的大学生会叫救护车,仅仅有12.8%的大学生会采取急救措施,10.8%的大学生不知道做什么,还有5.2%的大学生则认为与自己无关。对于现场心肺复苏技能知识的综合知晓率为35.3%,其中知道如何判断意识和脉搏、胸外心脏按压部位、胸外心脏按压深度、先胸外心脏按压后人工呼吸、按压通气比的知晓率分别为36.5%、63.2%、23.6%、50.5%、58.4%。
3 讨论
3.1 让大学生成为CPR培训的主要人群
研究证实,在心跳骤停后4~6 min内行CPR施救,能大大提升被施救者存活率。但是该研究显示大学生的现场心肺复苏技能掌握非常欠缺,综合知晓率为35.3%,其中对于“胸外心脏按压深度 ”的知晓率最低,仅为 23.6%。我国高职院校非医学专业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合格率仅为15.9%,而西方发达国家现场心肺复苏普及率均在25%以上[5],1 600名非医学专业大学生中有35.3%接受过相关知识信息,且获取现场心肺复苏知识的途径主要为网络、电视宣传片和宣传手册,充分表明现场心肺复苏在我国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国内开展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培训远远不够,且未形成系统的培训模式;对现场心肺复苏知识的严重缺乏极大影响了心脏骤停的现场急救的成功率,研究证实,我国约70%的突发心脏意外患者死于缺乏现场急救,以至于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6];该次研究,94.5%的大学生希望学习现场心肺复苏知识,且最希望获得的现场心肺复苏培训途径为学校和医院(表2),可见学生对于CPR知识的渴求程度高,我国CPR现状也需要一大批熟练掌握CPR技术的人员在各个非医院场所对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的患者在第一时间段进行有效的施救,在专业医务人员到来之间予以患者基础的生命支持,来挽救患者的生命。我国大学生数量庞大,遍布全球,且动手能力强,接受知识速度快,是我国的生力军。他们在学校聚集的时间长,学校也比较方便对此进行集中培训,提供专业的培训老师和场地,选择合理的培训方案和考核办法,使他们养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反复强化,在他们离开校门步入社会之前,完全掌握CPR的急救技能。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每个家庭至少有一名大学生,他们也是家庭或家族成员的CPR培训者,步入工作岗位后,他们可继续给单位职工或社区居民做CPR的培训,使全民参与急救训练,提高我国急救技术水平。
3.2 培训建议
学校应定期组织培训急救知识的专业教师或医务工作者为大学生教授专业、系统的现场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如滚雪球模式、翻转课堂式、情景模拟式、传统课堂加心肺复苏模拟人操作方式等培训方式,经研究证实,滚雪球模式对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效率高且快速普及[7]。滚雪球培训模式使学生由受训者转变为培训者,提高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能长时间反复学习和练习此项技术,使他们能长时间保留CPR这项技术,形成良性的学习和促进氛围,使大学能长时间掌握此项技术,提高大学生的急救与互救能力。
[参考文献]
[1] 陈舜骅,刘颖,陈小杭.理工科大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科技创新导报,2011(33):214.
[2] 张敏,聂雷霞,蒋萍,等.非医学类本科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认知与需求分析及培训模式探讨[J].护理学报,2011,18(7B):67-69.
[3] 费素定,黄金银.大学生急救技术选修课的实践[J].护理学杂志,2007,22(3):16-17.
[4] Goktas S,Yildirim G,Kose S,et al.First aid Knowledge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poisoning Cases[J].Turk J Emerg Mend,2016,14(4):153-159.
[5] 关欣.非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心肺复苏知识掌握情况的调查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13):1576-1577.
[6] 周涛,赵惠芳,杭其焕,等.高职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技能掌握现状调查分析[J].海南医学,2013,24(24):3726-3727.
[7] 简钢仁,陈妍,邓若菲,等.滚雪球模式在大学生心肺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9):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