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2019-06-11 11:55张曼华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4期
关键词:放射科护理管理

张曼华

[摘要] 目的 研究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9月—2018年6月间随机抽取60名医务人员和12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造影剂泄漏、重复扫描等发生率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放射科;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a)-0105-02

放射科是临床用于诊断的主要科室,能够通过利用影像学技术对患者实施诊断,明确患者病情后制定治疗措施,进一步确保患者健康[1]。对于放射科而言,其诊断及护理工作内容相对繁琐,并有着极高的工作要求,影像学技术作为放射科主要诊断措施之一,有必要与护理工作进行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影像学检查质量及安全性[2]。该院2017年9月—2018年6月间就取60名医务人员和120例患者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干预开展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该院放射科60名医务人员和120例患者,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60名医务人员中男性38名,女22名,年龄22~40岁,平均(31.6±1.4)岁;参照组患者男32例,女28例,年龄31~72岁,平均(51.5±1.6)岁;实验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年龄32~71岁,平均(51.3±1.4)岁。两组患者基线经统計学SPSS 21.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研究。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与放射科人员工作各自安排,未进行相互配合。实验组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管理小组。由放射科及专科护理人员成立管理小组,放射科主任结合放射科工作现状制定管理工作,并主要负责职责规划、药品管理、设备管理等,而护理组长则负责人员调度、培训机能、绩效考核等工作;管理方面则主要针对结构重组、人员调整、制定奖罚制度等,逐步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及标准化。②培训工作实施。针对护理人员开展影像学技术培训及护理知识培训,针对影像技术,管理人员将影像学设备操作、成像原理、扫描及影像读取等知识对医务人员进行讲解,提高其对影像学技术知识的认知;而对于护理工作,则针对护理理论、护理操作及护患沟通技巧等方面开展护理工作,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③护理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制度。放射科主任及护理组长对医务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评定,结合其实际情况组合分配工作,并考虑临床工作需求,合理制定护理人员数量及工作内容,由管理小组制定排班制度,确保护理人员得到充分休息时间;同时可建立对应奖罚制度,以促进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干预效果。

1.3  研究指标

观察干预效果,包括造影剂泄漏、重复扫描等发生率及干预后护理质量评分。

工作质量评分以医院自制的工作质量评分调查表为判定标准,满分100分,分值越高工作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数据处理采取SPSS 21.0统计学软件开展,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呈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独立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造影剂泄漏、重复扫描等发生率对比

实验组造影剂泄漏、重复扫描等发生率分别为1.67%(1/60)、1.67%(1/60),参照组造影剂泄漏、重复扫描等发生率分别为20.00%(12/60)、18.33%(11/60),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要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27、7.500,P=0.003、0.006)。

2.2  护理质量评分对比

实验组护理质量评分为(89.95±1.23)分,参照组护理质量评分为(70.11±1.25)分,实验组与参照组相比要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765,P=0.000)。

3  讨论

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升为临床诊断工作提供了巨大便利,使临床医师通过影像学技术对各内科疾病患者实施诊断,并结合诊断结果为患者提供清晰准确的措施,从而对其健康及生命提供保障[3-4]。而在实际应用中,影像学技术并未取得满意应用效果,进一步分析结果指出,由于影像学工作内容相对复杂、繁琐,导致在实施诊断中易出现不良事件,诸如造影剂泄漏及重复扫描等,从而对诊断价值造成影响[5-6]。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应结合临床护理干预,并要求护理人员与放射科人员进行相互搭配,从而提高影像检查效率及临床工作质量。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应用中,能够将影像技术人员与护理人员进行结合,并根据其已经掌握的知识制定针对性教学培训,使其整体能力得到提升;同时,临床结合当前影像学诊断技术与护理实施情况,将其独立及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进行改变,进而提高临床工作质量[7-8]。该研究结果,实验组造影剂泄漏、重复扫描等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且干预后临床工作质量评分处于较高水平,证实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准确提高临床工作质量。

综上所述,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采用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应用于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姚利兴.数字X线(DR)摄影技术在放射科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31):237-238.

[2]  于红梅,李垚.探讨护理工作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作用[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198.

[3]  朱瑞,贾红丽.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26(5):146-147.

[4]  陈秀兰.超声影像学检查技术在妇产科急腹症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探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7):197.

[5]  赖少伟.分析探讨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及效果[J].心理医生,2016,22(24):17-18.

[6]  张德义.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43):8417.

[7]  梁旭慧,李亚林,王俊豪.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8(17):10-12.

[8]  付忠霞.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7,24(2):171-173.

(收稿日期:2018-11-09)

猜你喜欢
放射科护理管理
探讨影像学技术在放射科的作用与现代影像质量研究
放射科大型影像设备的质量控制研究
数字X线(DR)摄影技术临床研究
医院影像学发展与放射科数字化改造
护理与影像技术一体化管理在放射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